中國化工人夢想成真
中國化工博物館館長李愛青告訴記者:擁有專業的博物館多年來始終是中國化工人共有的一個夢想。今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化工行業的員工終于收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禮物——中國化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了。
據李愛青介紹,2007年1月,科技部、中宣部等8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若干意見》?!兑庖姟饭膭钇髽I等社會力量建設專業科普場館。鑒于此,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以建設一個能夠展示中國化工發展歷史、謳歌幾代化工人辛勤勞動的博物館為己任,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中國化工集團投資近千萬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中國化工博物館。
記者手記
中國化工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大規模、較全面展示中國化工行業發展歷程的專業性博物館。展品集圖文、聲像和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為一體,參觀者可通過觸摸、試驗等多種形式體驗和了解一個變化萬千的化工世界。隨著展品的不斷豐富以及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化工博物館必將成為一部記載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的“百科全書”。
提起“化工”,你會聯想到什么?高聳的煙囪,濃密的黑煙還是環境污染“大戶”?如果你的答案僅限于此的話,那就說明你對化學工業還并不了解。到中國化工博物館來看看吧,相信在這里,你一定會對化學工業有了全新的認識。
主題浮雕盡顯化工風采 在序廳的進口處,兩幅對稱的主題浮雕映入記者眼簾。一幅浮雕表現了中國古代冶煉、火藥制造等場景。古代青銅、陶瓷等物品展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另一幅浮雕表現了以有機硅為代表的現代化工生產工藝。汽車、服裝等現代生活必需品的展示,表現了人們的衣食住行與現代化工生產的緊密關系。抽象的煅銅浮雕群組,謳歌了上下五千年中國勞動人民從生產生活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進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和民族化工事業的源遠流長。
古代發明閃耀民族智慧 在古代廳,一項項令世人稱奇的發明無不閃耀著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智慧。火的制取和利用成為我國古代化工的起源。陶器是人類首次運用化學方法制造出來的化工產品,被稱作人類文明的奠基石。制陶能力的形成是人類由舊石器時代轉向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通過金屬冶煉制造金屬工具是人類生產技術的又一次革命。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是人類用化學方法制取較純纖維素高分子的一項偉大成就。
逆境中成長的中國化工 近百年的中國近代化工史是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寫成的。即使在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孱弱的時期,化工的生命也不可扼殺。以軍火為主的晚清化工史,出現了著名的徐壽化工世家。民國化工則按行業分為以“三酸兩堿”和合成氨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工業,還有化肥、制藥、染料、油漆、橡膠、燃料、日用化工等化學工業門類。展廳中,大屏幕循環播放著展示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發展歷程的紀錄片。令人矚目的侯德榜銅像讓這位中國化工先驅的功績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化學工業體系不斷成熟 當代廳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化學工業在幾代化工人的不懈努力下,通過自力更生和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和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中國建立起了一個門類基本齊全、品種大體配套、服務全面展開的化學工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必不可少的支柱產業。洋火、洋油、洋鹽、洋布、洋堿、聯合制堿、小化肥、生物農藥、維生素C等展品代表了不同時期的化工產品類別。
展望化工行業美好未來 以白色為主色調的展望未來廳,昭示著未來化工行業將突飛猛進地發展。展板和立體模型具體而形象地顯示出,未來化工行業在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安全水平的提升方面將發揮主導作用。
此外,在中國化工集團廳,除了精彩紛呈的展板介紹外,觸摸屏和等離子屏的互動展示可以讓觀眾全面了解中國化工集團的各種信息。而化工與國民經濟廳則體現了化學工業在人們生活中各個領域的卓越貢獻。
(責任編輯郭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