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個展
2008.6.21-2008.7.31 /北京公社畫廊
北京公社繼盧昊的“風景”展與海波的“太平山以北都是草原”展覽之后,于6 月21 日舉辦劉建華個展。這次的展覽延續了之前兩個展覽中所關注的方向,即重新觀照傳統和傳統藝術中的美學價值。此次劉建華個展,將視野再次投向對歷史和傳統藝術的觀照中,此次展覽將展示一系列新作,這套瓷器作品融合了宋代瓷器的特征,作品透著簡單、自然的靈韻。蘊涵著中國傳統藝術所賦有的淡然與寧靜、純粹與天真的美感。此次展覽試圖用經典的傳統呈現方式讓觀眾再次體驗和關注藝術中有關形式的問題。在藝術的表達與評述日趨復雜而紛亂的環境中,此次展覽卻是在試圖回歸到一種單純的形式,呈現一種簡單與純粹之美。
顧德新個展
2008.6.21-2008.7.28 /上海滬申畫廊
顧德新,中國概念藝術領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發人深省、帶有濃重心理色彩的裝置作品而聞名。在電腦游戲“模擬人生”的啟發下,顧德新運用鏡子、大型建筑模型、錄像和照片在畫廊內建立起一個虛擬城市。通過展現這樣一個游走在現實與虛幻邊緣的場景,顧德新不僅顛覆了畫廊空間的建筑結構,更用一種諷刺戲謔地手法質疑了我們對于城市發展和權力的狂熱。

喬納森· 博羅夫斯基個展
2008.6.14-2008.9.23/ 北京表畫廊
喬納森·博羅夫斯基(Jonathan Borofsky)是近世紀代表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公共雕塑領域上,他可說是首屈一指的藝術家。由于這次是專門為紀念2008 北京奧運而做的新穎的環境雕塑,所以與以往的作品大有不同。最為難得的是他在Minimal Art 的影響力和新構想運動的強烈漩渦中依然維持自己獨有的方式來創作的藝術家,并把個人夢想和人類勞動當作創作的源泉而展現于他的藝術作品之中。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屬于后現代主義這一類的藝術
九重天——鄔建安個展
2008.7.12-2008.8.24
北京前波畫廊
我的齊天大圣——
遲鵬作品展
2008.7.12-2008.8.8
臺北大未來畫廊
佛曰:我是誰?——
武東東個人藝術中-
德巡回展
2008.7.5-2008.8.31
北京渡那國際藝術中心
洪磊個展
2008.8.28-2008.10.18
北京前波畫廊
海萊畫廊——
開幕展
2008.7.19-2008.8.17
北京海萊畫廊
個案——
藝術史和藝術批評中的藝
術家
2008.6.15-2008.7.20
北京圣之空間藝術中心
給下一世紀的備忘錄——
沈辯個展
2008.7.5-2008.7.27
北京奕源莊藝術空間
背對陽光的少年——
宋莊新勢力聯展I
2008.7.26-2008.9.21
北京千瞳空間
SVEN DRUEHL 個展
2008.6.21-2008.7.21
北京紫禁軒畫廊
物場——高磊攝影作品展
2008.7.19-2008.9.19 /北京aye 畫廊
高磊這兩個系列的創作源于自然歷史博物館里所采用的將真實動物標本放置于人造模擬環境背景下的布展組合方式。他認為這種展示方式并非像通常認知的那樣:“虛擬人造環境增添了動物標本的生命感”, 而是:“動物標本使虛擬的人造環境獲得了某種真實的生命感”。
如鮑德里亞所說:“在那里, 既不存在‘世界觀’, 也不存在視線——世界就這樣完全在細部中委曲棲身。”
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夫婦收藏展
2008.7.19-2008.10.12 /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
太平有象——曾梵志個展
2008.5.25-2008. 9.2 /北京香格納畫廊
《太平有象》是曾梵志2008 年的新作,同時也是香格納畫廊北京空間2008 年夏季主題展。作品在他獨特的風景畫面中巧妙的融入祥和而年輕的大象圖案。《太平有象》取義于陸游詩句“太平有象無人識,南陌東阡搗輒香。”喜象升平,以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畫面延續了風景系列的技法并更趨于成熟,色彩飽滿也同時呈現出一種不相容的張力。在新的作品中,他將風景本身的不確定性逐漸淡化,試著從更深的,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對繪畫做重新闡述。以寄望在浮華的社會背景下,讓繪畫本身得以本質上的回歸。
游離的邊界
2008.6.10-2008.7.26 /北京阿拉里奧畫廊

媽的——
長征空間林天苗裝置作品展
2008.7. 26 -2008. 8. 27 /北京長征空間C 館“媽的”作為展覽的主題,意旨母體或母性存在的共性,它可以靜態地表示具有陰性或雌性的人、物,也可以指一種給予、撫養的過程,還可以表示傳承、繼續的關系。這些意味原始地蘊涵著人們對母性的敬仰和感恩。但矛盾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卻隨意地褻瀆著神圣的母性,正如“媽的”本身透露的曖昧性罵人意味。這種微妙的雙重性錯綜相生,賦予了作品更廣泛的解讀空間。
采蝶人——
羅荃木個展
2008.6.14-2008.7.14
北京亦安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