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一直在萬寶龍企業文化的DNA里
——2008年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頒獎
文/王東 饒薇

2008 年“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于6 月14 日在北京798藝術區D-Park 北京時尚設計廣場隆重揭曉。本次大獎頒給了今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全先生,以表彰他一手創立的全國第一家民辦非企業性公益美術館 —北京今日美術館,為中國本土藝術家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去創作和表達,從而提升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影響力而做出的努力和貢獻。頒獎現場文化藝術界名人紛紛到場,張揚的場面和璀璨的明星充分顯示萬寶龍在時尚領域的號召力,以及藝術給時尚帶來的嶄新活力。
“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是萬寶龍文化基金會為推動全球文化藝術的發展而設置的獎項之一,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備受公認的文化藝術贊助大獎?;饡磕甓紩谌蚍秶鷥阮C發“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藉以表彰為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而無私奉獻寶貴光陰、精力及金錢的杰出人士。而自1992 年該獎項創辦至今,已經表彰了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和地區遴選出的百余位杰出的藝術贊助人。2008 年,中國區的評委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韓三平、建筑設計師馬巖松與知名服裝設計師葉明子。萬寶龍品牌在歷史上一直與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藝術已經根深蒂固的融合到了其品牌文化中,所以設立“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也是品牌文化的彰顯。
頒獎典禮當天,萬寶龍國際公司首席執行官、萬寶龍文化基金會副主席貝陸慈先生到場接受記者采訪,他解釋道,其實萬寶龍獎項并不完全專注于當代藝術領域,在經典藝術、設計和文化等多方面均有均有涉獵。而如今當代藝術正全面彰顯它的活力和在文化、時尚行業的主導作用,許多成功人士都會參與其中,而這些人也正是萬寶龍產品的客戶目標群體。本屆獎項頒發給張寶全先生,是因為他投資中國最大的民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并且資助了方力鈞、王廣義等眾多頂級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萬寶龍在全球各個地區均有一系列與藝術相關的活動,其中在中國區的投入經費是最大的一筆,貝陸慈解釋因為萬寶龍看到當今的中國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其他層面都有著不可限量的市場前途,在世界上更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當代藝術領域更是如此。除了贊助人的獎項之外,萬寶龍更希望贊助一些在藝術上有著巨大成就的個人,比如方力鈞在今日美術館的個展就是由他們出資支持的。而在年輕藝術家贊助領域,萬寶龍將有潛力年輕藝術家的的作品在其全球的分部進行展示,讓年輕藝術家能夠最大程度的達成自己創作的初衷和理想。
從馬爹利、LV、香奈兒到萬寶龍,各種時尚品牌都在爭取與藝術達成最緊密而有效的合作關系。時尚品牌行業如何在這些藝術項目中獲得最大程度的回報,藝術界又是否能借助時尚的品牌效應和資金扶植平臺得到更好的創意和創作機會,雙方能否把對方真正融合到雙贏的“DNA”中(貝陸慈語),我們拭目以待。

歷變不驚
——巴塞爾藝博會銷售依然穩定
文/馬學東
2008巴塞爾,人事變化多端
作為全球最具領先地位的當代藝術博覽會,第39 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于6 月4 日-8 日在瑞士舉行。本屆博覽會的日期比往年要提早了10 天左右,這主要是由于瑞士和奧地利共同承辦的2008 歐洲杯足球賽將會在6 月7-29 日舉辦。除了日期出現變化,博覽會的掌門人也有了變化。在去年第38 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之后,從2000 年開始“掌管”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并成功把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帶上一個新的高度的原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藝術總監塞姆#8226;凱勒(Sam Keller)宣布離職。塞姆的繼任者有三位,分別是記者出身的馬克#8226;斯比克勒(Mark Spiegler)和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示和營銷總監的安妮特#8226;斯考勒澤爾(Annette Schǒnholzer)以及雜志編輯出身的索菲#8226;洛賓奴斯(Sophie rabinowitz)。但在今年的4 月,擔任本屆博覽會藝術總監職務的索菲#8226;洛賓奴斯突然宣布離職。另外在5 月份擔任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媒體總監職務的皮特#8226;魏茨(PeterVetsch)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 月離職,他在離職之后會加入到2009 柏林藝術博覽會的團隊擔當職務。以上可謂本屆巴塞爾博覽會的“人事之變”。但是從此次博覽會的組織來看,“人事變動”并未對此次博覽會造成消極影響。
美國買家減少 ,但未波及銷售
從Vip 酒會的名單上可以看出,歐美一些重量級的美術館的策展人、館長以及歐美的藏家依然都來到了巴塞爾。在這份名單上你可以見到達拉斯的藏家霍華德#8226;雅科夫斯基(Howard Rachofsky)、邁阿密的皮特#8226;布賴恩特(Peter Brant)、弗蘭克#8226;科恩(Frank Cohen)以及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的董事會成員安格#8226;古德(Agnes Gund)、還有泰特美術館的策展人西娜#8226;沃格斯黛芙(Sheena Wagstaff)以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主席阿連#8226;塞本(Alain Seban),當然也少不了對沖基金經理人斯蒂夫#8226;科恩(Steve Cohen)及其藝術顧問珊迪#8226;海勒(Sandy Heller)的身影。當然最令人驚喜的出場是居住在倫敦的俄國富豪若曼#8226;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的出現,他上個月在紐約佳士得和蘇富比分別以3,364.1萬美元和8,628.1萬美元購買了弗洛伊德的《沉睡的救濟金管理員》以及培根的《三聯畫》,這兩項成交數字均創下了這兩位藝術家各自的成交紀錄。所以他出現在巴塞爾使很多畫商都笑逐顏開,他可能沒準又能在哪家畫廊揮動他的金元“大棒”。另外還有好萊塢著名的男演員布拉德#8226;皮特以及彼得#8226;威爾遜也現身巴塞爾??梢?,雖然美國部分藏家未能來到巴塞爾,但是全球其它的藏家和大的藝術機構依然準時赴約今年的巴塞爾。
當然受制于全球金融市場持續的動蕩、美元的貶值、油價的屢創新高,本次博覽會的藏家和賣家都比較謹慎,藏家更傾向于那些所謂的“藍籌股”即明星級別的藝術家的作品。而畫商和畫廊也都心照不宣地帶來已在藝壇成名以久藝術家的作品,以此來激起藏家的購買欲。維克多利亞#8226;米洛的格倫#8226;斯科特#8226;懷特(Glenn Scott Wright)就說:“總體看,這次巴塞爾博覽會帶來的作品普遍保守,事前可以預料到這些作品會來參展,沒有什么‘冒險’的作品出現?!变N售結果證明這些市場中的“藍籌股”依然受歡迎。例如高古軒畫廊帶來的理查德#8226;普林斯1999 年的作品《無題》就以200 萬美元成交,在范德#8226;韋德(Van de Weghe)畫廊,一件馬克#8226;羅斯科1968 年創作的《無題》作品以550 萬美元賣給一位歐洲私人藏家,同時里希滕斯坦的雕塑和巴奎斯特的作品也都有銷售。他對今年的銷售情況感到滿意,去年他只售出了150 美元的作品,目前他已經賣出了500-600 萬美元。他說:“我并沒有感到市場在走下坡路?!?/p>
俄國石油大亨4 號那天在克儒戈#8226;斯坦德(Krugier Stand)畫廊以1,400 萬美元買下了他在預展當天就看中的賈克梅蒂的雕塑《威尼斯的女人Ⅰ》,另外在在“藝術無極限”展出單元里由博盧姆和波(BlumPoe)畫廊帶來的日本藝術家村上隆8 噸重的雕塑作品《橢圓形的佛陀》以800萬美元售給了在紐約和巴黎活躍的藝術經紀人三人組,戈蘭德(Giraud)、畢薩羅(Pissaro)和斯格爾特(Segalot)。

中國畫廊受關注,能亮相就是關鍵
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國內畫廊在博覽會的展出及銷售情況。這次國內共有4 家畫廊入選巴塞爾,分別是北京現在畫廊、Boers-Li 畫廊、上海香格納畫廊和廣州維他命藝術空間。其中Boers-Li 畫廊參加的是“藝術無極限”單元,帶來的是藝術家邱黯雄參展裝置作品《為了忘卻的記憶》。現場不少參觀者在裝置作品前耐心地排隊等候,以品味經過剪輯的東方神秘的歷史與文化。這件作品最終被歐洲藝術機構以大約40 萬歐元的價格購買,但是運送這45 噸重的火車車廂抵達巴塞爾的費用達到了40 萬美元。另外Boers-Li 畫廊還參加了“藝術首演”單元,展出的是年輕藝術家仇曉飛的《棄物之塔》和宋琨的《昔珈》。兩件作品表現了作者在面對城市迅速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心理反應,略帶傷感回憶與困惑,但沒有售出的消息傳出。
國內的其它畫廊在巴塞爾畫廊的銷售信息目前還不能完全知曉。不過這些畫廊肯定是把眼光放得更長,像上海的香格納畫廊,他們已經連續參加了8 屆巴塞爾,是由中國第一個走入巴塞爾的 “主要畫廊”部分的畫廊,他們一直也有著穩定的客戶群,銷售并不是他們值擔心的。而本土化色彩最濃的北京現在畫廊則是首次入選巴塞爾的“主要畫廊”單元,他們這次也是要在巴塞爾先站穩腳跟,即而借著巴塞爾的平臺結識更多的新藏家,這可能是他們的第一目標。廣州維他命空間同樣如此。
Boers-Li 畫廊的負責人皮力透露,今年國內這4 家畫廊只要自身在參展中不出意外、不出差錯,那么以后參加巴塞爾的資格就不會被輕易取消。因此,此次國內新入選的這3 家畫廊還是要“放長線,釣大魚”,“亮相”的好壞才是關乎他們這次參展的重中之重?!跋唷绷恋闷辆褪顷P鍵,真正銷售作品的日子肯定在后頭。
科技的藝術,藝術的科技
——“合成時代:媒體中國2008”大型多媒體展
文/文殊 饒薇
作為2008 北京奧運年最為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合成時代:媒體中國2008”大型多媒體藝術展于6 月10 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來自近30 個國家的藝術家作品,囊括國際新媒體藝術領域著名藝術家。40 多件媒體藝術裝置作品將呈現給北京觀眾。中國美術館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將聯合出版彩印畫冊并在全球發行。
在一次以藝術為名義的展覽中,電子技術、現代復制科技、智能機械、互動游戲等高尖端的科技不所不包,充分展示了在高新科技的高速發展下科技是如何對藝術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致力于扶持新的思考模式,努力推動新穎的表現形式,將藝術創作融入科技化社會和全球文化的環境中。在多媒體藝術逐漸成為國際藝術創作的主流趨勢時,中國的藝術家也融進了這股潮流,在這次展覽中中國的幾位藝術家也與眾多的國際多媒體高手們同場競技。

徐冰的“地書”
其中著名藝術家徐冰展示了他近年來探索創作的作品“地書”?!暗貢笔且槐究勺x的小說,它是用徐冰幾年來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標識語言”寫成的。讀者不管是何種文化背景, 只要他是被卷入當代生活的人, 就可以讀懂這本書。為配合這本書, 徐冰還制作了“字庫”軟件。使用者將英文句子( 目前還僅限于此,下一步是中文和其他主要文字) 打入鍵盤, 電腦即刻轉譯成這種標識語言。這可起到《字典》的作用,將來也會有實用價值。在徐冰看來,藝術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藝術,而是能否提示一種新的看事情的角度。 徐冰的藝術多與文字有關,這是從二十年前的一部叫《天書》的作品開始的。稱它為“天書”,因為它是一本包括徐冰自己在內,世上沒有人能讀懂的書。現在徐冰用這套“標識語言”,又寫了一本說什么語言的人都能讀懂的書。徐冰稱它為《地書》。事實上,這兩本書有共同之處 : 不管你講什么語言,也不管你是否受過教育,它們平等地對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短鞎繁磉_了徐冰對現存文字的遺憾,而這本《地書》,則表達了徐冰一直在尋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繆曉春展示“西斯庭大教堂壁畫”
繪制于1536 年到1541 年的羅馬西斯庭大教堂壁畫,是西方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藍色背景上分布著一系列如群星閃爍般的人物形象,在當時是十分少見:飛動的天使和十二門徒環繞著極具古典美的耶穌。畫的前景上并沒有突出宗教氣息;相反,米開朗琪羅著力描繪了每個人物的動態,彰顯出其藝術大師的風范。
繆曉春為作品注入了迷人的魔力,根據自己的身體創作了電腦雕像,并以其置換米開朗琪羅畫作中的所有人物。他嚴格遵循原作中的視覺結構,在虛擬空間中安排這些替身。通過嫻熟地運用數字技術使米開朗琪羅的畫作透明化,并在其中打開了五個不同的透視點。這一技術使藝術家能像游客一樣作品中漫步。通過探索“繪畫中的人物看到了什么”和“壁畫中的角色看到了什么”,從而為觀眾提供得以窺探此中奧秘的視角。
徐仲敏的裝置“云”
這些“云”裝置系列承載了一種非常強的表達力甚至超越了時空。藝術家用半透明白色樹脂塑造的云朵形雕塑和云里穿梭的人,以一種經典的方式來表達對人類生存方式、過程和意義的領悟。人類的生活總體上應理解為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和重復過程。作品意圖以超越時空的方式通過強調象征意義來闡述和傳達生命的神秘、抽象但又“不可抗力”的特性。
從這次展覽中多媒體藝術作品呈現的特征看,國外的作品大多在科技和技術水平上特點比較突出,完全超出了藝術自身,也讓人質疑這是否還是藝術。結合國內多媒體藝術的發展和這次參展的幾位中國藝術家作品能夠明顯感到其作品技術性還并不突出,相反在藝術思想的考量上依然占了藝術作品的重要位置。
籌錢容易花錢難
——藝術界義拍義賣后續
文/黑久必白

“5.12”大地震后,各拍賣公司、畫廊、藝術機構、藝術家、買家等等紛紛伸出援手,藝術家、畫廊捐作品、拍賣公司組織義拍、畫廊組織義賣、買家紛紛解囊,購買藝術品,使得藝術界獻愛心的舉動得以最終實現。藝術界通過幾場義拍、義賣募集到的善款就近1.5 億人民幣。其中,僅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匡時國際三家拍賣公司就募集到1.47 億人民幣。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推出的“情系災區、傾情奉獻——中國當代藝術賑災大型義拍”,上拍的一百多件作品全部成交,共募得8,643 萬元善款。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推出的“共同渡過——中國當代藝術屆賑災義拍”,共計上拍了近200 位藝術家的194 件精品力作,共計籌得善款5,106 萬人民幣。匡時國際拍賣公司推出的“無傭金、無底價”的“為了孩子——賑災義拍”活動,最終也以100% 的成交率圓滿落槌,共計籌得善款982 萬人民幣。
金錢有價,愛心無價。與這些一場拍賣募得幾百萬、數千萬相比,其他拍賣公司、畫廊也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充分挖掘了自己的藝術資源和買家資源,募集了不少善款。如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就舉行了“中華名人慈善義賣晚會”,現場籌得作品、物品近百件。星空間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簽署協議,組織義賣活動,現在已經征集到了王光樂、宋琨等數十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義賣價格比市場價格要低20% 左右。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也募集到44.9 萬人民幣,現在已全國轉交給中國紅十字會。渡那國際藝術中心也與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合作,進行義賣,募集善款2 萬元,演員鄧婕也親臨現場?,F在藝術界的募捐活動還尚未結束,相信會有更多的資金通過藝術進入到紅十字會等機構,進一步幫助災區。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藝術界能夠募集到如此多的資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如保利拍賣公司在義拍前承諾,將募集到不低于3,000 萬的善款,最終8,600 多萬的善款遠遠超過了其預期。乞丐有乞丐的幸福,皇帝有皇帝的煩惱。手握如此多的善款,面對國內還不完善的捐贈機制,如何把善款花到最需要的地方成為各義拍組織者最現實的問題。在與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機構的合作中,善款的發票票頭是開給誰?藝術家?拍賣公司?藏家?是每個藝術家都開?善款是建醫院、學校?還是首先幫著災區恢復民居?是把善款投到縣級以上城市,還是放在偏遠山區?如何在政府對善款的統一劃撥和藝術家等最初的捐款意愿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成為最為棘手也最為實際的問題。
經典干邑領悟非凡藝術

2008 年6 月12 日,第五屆“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大獎揭曉,中國藝術家劉野、洪磊、夏小萬,美籍意大利人馬里奧· 索蘭提獲得2008 年度的“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獎項。
始創于1715 年的法國著名干邑品牌馬爹利, 被譽為是“流動的藝術”,是迄今歷史最為悠久的干邑世家。擁有近三百年歷史的干邑世家馬爹利自誕生之日起始終推崇“獨具慧眼,領悟非凡”的品鑒藝術,并一直與藝術世界保持著緊密的聯系,致力于褒獎那些充滿才華與靈感的藝術大師。自2004年創辦至今,馬爹利已在中國連續舉辦了四屆年度“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評選。這一獎項旨在欣賞與褒獎在藝術領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藝術家們,展現馬爹利對于藝術事業的支持,希望能將酒與藝術更加完美的結合。
從2004 年至今,這一獎項已經頒發給包括雕塑家展望、油畫家張曉剛、法國女攝影家莎拉#8226;莫恩(Sarah Moon)、法國攝影家馬克#8226;呂布(Marc Riboud)、意大利時尚攝影家保羅#8226;羅維西(Paolo Roversi)等人在內的17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為了保證評選的公正性和權威性,馬爹利特意邀請了4位中國的評委長期合作。在延續了前幾屆的合作后,2008 年,馬爹利再次邀請到了由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和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組成的專家顧問團。
2008 年6 月12 日晚,第五屆“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大獎頒獎典禮在廣東美術館舉行,三位中國藝術家親臨現場,在現場同前來參加典禮的來賓共同分享在藝術創作領域的見解。馬里奧· 索蘭提特別為頒獎典禮錄制了一段短片向主辦方及來賓表示感謝。馬爹利專家顧問團成員以及馬爹利全球品牌傳承總監孟尼亞先生作為頒獎嘉賓親自為當選藝術家頒獎。馬爹利將其限量出品的干邑精品L’Art de Martell贈送給了獲獎藝術家。孟尼亞表示L'Artde Martell贈予藝術家,象征著馬爹利對其取得非凡藝術造詣的推崇與敬意。為褒獎“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獲獎藝術家的杰出成就,馬爹利自2007 年起,還推出了特別限量版的馬爹利藍帶禮盒,2008 年馬爹利藍帶限量版禮盒銀藍色相間,禮盒外觀上印有今年四位獲獎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專門為有意收藏的鑒賞家而準備。
馬爹利對于藝術的投入可謂不遺余力。2007 年馬爹利與中央美術學院長期設立的“馬爹利藝術基金”正式啟動。基金分別設立了2 大類別的獎項,命名為“卓越學生獎”及“卓越教師獎”,每年贊助8 名學生和4 名教師赴法國知名藝術院校交流學習。今年,馬爹利在“馬爹利藝術基金”下設立專項助學金,用以資助在中央美院就讀的四川大地震受災學子。該助學金將資助受災學生2008 至2009 學年在中央美院就讀的學費。
融匯了法蘭西優雅藝術氣質與經典干邑文化的馬爹利,攜手藝術,傾力支持了眾多杰出藝術家,努力將干邑藝術與文化藝術完美融合。推動馬爹利品牌與藝術的共同發展,將熱絡的中國當代藝術納入到自己的品牌經營之中,對于馬爹利在中國的推廣和提升自身品牌的質量必然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