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集團在中國是一種新的產業形態,出版集團的管理是一個新的事物,科學的出版集團管理模式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來,有待實踐的探索與創設。出版集團管理模式的創新意義重大,通過創新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解放生產力,也才能出效益。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說:“管理是現代機構的特殊器官,正是這種器官的成就決定著它的成就與生存。”擴大開來說,管理也決定著我們出版集團做大做強的出路。出版集團管理模式應該是一個有效的管理整體,也是一套完整的價值鏈體系,創新的路徑大致可以分為從行政管理到企業管理、從事業管理到產業管理、從分散管理到集約管理、從經濟管理到文化管理、從制度管理到人本管理等幾個方面,其中從經濟管理到文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經濟管理是企業的題中應有之義。用目標考核等一系列的經濟指標進行管理是必須的,對于出版業來說這也是—種補課。從目前情況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文化管理的重要性。現代管理理論也提出了文化管理的命題。所謂文化管理,是繼經驗管理與科學管理理論之后產生的一種管理理念,它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其管理的核心。對于出版集團來說,出版是一種經濟行為,也是一種文化活動,文化產業要有文化,內容產業要有靈魂,文化企業要有文化管理。文化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是企業之魂。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在《我們的出版主張》中說:“文化管理,對于出版企業,是務本之道。”我很贊成。
文化無處不在,文化管理因此也就是一種全面管理。集中起來說,出版集團文化管理體現在四個層級。首先是“全員價值認同”的培育。當前國家要建設核心價值觀,在企業集團里要建設“全員價值觀”。價值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在出版這樣的文化企業中,尤為重要,因為出版活動本身傳播價值,出版活動的本質是文化選擇,必須自身價值趨同。但這是很難的,想要母公司與子公司這些有不同利益訴求的文化群落,遵循與追求同一個價值體系,要多難有多難,但這個價值體系又必須建立起來,不然的話集團就缺乏凝聚力,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圍,缺少行為準則。我注意到上海世紀集團提出“做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脊梁”的理念,也注意到人民文學出版社歸納出“堅持以國家文化建設為己任的出版宗旨”,一南一北,一個集團一個企業,異曲同工。如果這些能夠成為集團全體員工的文化理想,就是最成功的文化管理,舉集團之力為這個理想去追求去奮斗,應該是一件神圣的工作。其次是文化責任的樹立。這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出版企業與全部經營活動的基點,不是利潤,而是文化,“文化追求是出版業叵久的推動力”。要讓員工樹立文化責任意識,自覺地融化在全部出版活動中,憑責任而有所作為,拒絕出濫書,拒絕濫出書,把標志性出版物作為文化責任的集中體現,為天下做出版,為萬世留好書,好書永遠是出版業成功的前提,有了好書才有好的結果,再次是文化評價體系的建立。有位高層領導指出,為了保證出版文化價值的實現,當前的迫切需要,是構建新的出版文化的評價體系。這對于當代的出版工作者,也許是一種挑戰。現在出版企業里常常是以經濟指標來論英雄的,有一種教輔沖動,因為教輔賺錢,而很少有比看文化貢獻的。這是一種價值缺失。看一種出版物文化貢獻的多少,對一個出版人能否出好書的價值評判,這也是一種導向。第四是文化趣味的提倡。我們應當提倡在企業里分享快樂與趣味,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是趣味的載體之一,趣味是企業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個沒有文化趣味的企業是死氣沉沉的企業。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具體的東西,如品牌管理也是一種文化管理。經濟全球化,出版活動也日益全球化,我們唯一能夠堅守的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管理出軟實力,也出硬實力。
(本文為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王建輝在香山論壇上演講的節選,題目為編者所加,發表時經作者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