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牌書”令正版書嚴重“受傷”
據《中國圖書商報》報道:冒用他人機動車車牌的“套牌車”,向來被交管部門視為重點打擊的對象,而如今,這一現象居然出現在出版界——一種內容相似度極高的“套牌書”令被套牌者苦不堪言。10月10日,是珠海出版社原定推出自臺灣城邦集團引進版權的生活書《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的日子,出版方對該書寄予厚望。但誰也沒想到,距這個令人期待的日子還有三個月時,一種不僅書名相同,連內容也高度相似的圖書已然現身市場,分別是汕頭大學出版社的省醫編著的《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和南海出版公司的吳永清編著的《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其中“省醫”版的《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一書,與珠海出版社高價購得版權的吳永志的著作,內容相似度“超過八成”。對此,珠海出版社方面表示,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傷害了版權引進的熱情, “我們非常不理解,在宏觀經濟環境嚴峻情況下,出版并不好做,有些同仁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度過難關,反而公然抄襲,這不是出版界在自己堵死自己的出路么?”
圖書促銷,本末倒置要不得
買房子送手機,買月餅送手表之類的促銷手法,如今在圖書銷售上也時興起來了。《中國新聞出版報》發表匡生元的文章說:毫無疑問,這種促銷方式的特點是借所贈之物吸引人來買書。而實際上,一些人也確實是沖著贈送的物品而來的。也難怪,花幾十元,不但能買到書,還能白得價值幾百元元的化妝品,的確挺吸引人。問題是,書賣出去了,但買書的人是否會讀呢?如果書只是為了賣出去,而不是為了讓人閱讀,這樣的出版又有什么意義!打開銷路,關鍵還在書本身的質量。質量上乘的圖書自然會吸引讀者,根本用不著這“買一送一”的法子。不在提高圖書的內在品質上下功夫,而把精力花在圖書之外,靠贈送禮品這樣所謂的“附加值”來打開圖書銷路,實在是本末倒置之舉。
作品出版受網絡、影視挑戰,傳統文學咋突圍
據《新民晚報》報道:國慶節前,在“春申原創文學獎”舉行的研討會上,作家、學者們談起目前傳統文學現狀頗為憂慮,但與此同時另有數據表明,全民閱讀并未下降,在網絡文學和影視改編方面,文學在以另外的方式生機勃勃地發展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表示,傳統的文學界的確應該反省一下,不能老是一種立場看問題,認為網絡和影視的作品就一定是粗糙的、粗俗的,“為什么讀者選擇讀那些,而不讀我們過去曾經那么熱愛的文學?你把責任全部歸咎于讀者、歸咎于市場、歸咎于文化素養,也不公平。”
《四書》該不該進學堂
據《人民日報》報道:一門叫做“中國經典研讀”的課,最近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這是清華大學人文科學實驗班的一門必修課,其研讀的對象是《四書》。網上有人說,《四書》是種舊東西,沒有必要照搬進大學課堂。對此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彭林認為,《四書》的基本部分都很好,讀書明理、好學求道的精神需要繼承,其核心概念可以超越時空,應該為社會所包容。為什么選擇《四書》?彭老師解釋說,如果學生想比較細致地了解中國文化,《四書》是很好的入門。經過朱熹作注后,《四書》比較簡明,同學們可以讀懂。而且,學習《四書》對于學生的治學和做人都有好處,因為它教人如何為人仁愛、誠信。“如果連仁愛和誠信都不要了,我們還能要什么?”
德漢學家針砭中國文壇:不懂外語是中國作家的“軟肋”
據《新聞午報》報道:以“中國當代文學垃圾論”聞名的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日前亮相某衛視談話類節目,與《收獲》雜志副編審葉開共同探討“中國當代文學的堪與不堪”。顧彬強調,不懂外語是中國作家的“軟肋”。他認為,正是這一致命的癥結導致中國當代作家沒有寬闊的視野,“不少作家只能夠通過譯本來了解外國人寫了什么,所以他們基本上都不知道語言能夠達到怎樣的水平。”在顧彬看來,語言應該是作家唯一的“情侶”,“好像一個足球運動員,他唯一的對象就是球,如果他不掌握球技的話,就不是一個好球員。但是中國當代作家卻只把語言當作用具。”顧彬感嘆,中國古典文學對寫作“推敲”的態度,并沒有被當代文學所承襲。“中國當代作家,除了一些詩人和散文家外,都不會為了一個詞、一個字去斗爭。”
閻崇年何以陷身輿論的“文字獄”
10月5日,清史專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在無錫簽名售書時突遭一名不滿其觀點者的掌摑,且被在場者罵為“漢奸”。《文匯讀書周報》為此發表河北讀者郭之純的文章說:依筆者之見,閻崇年遭遇暴力襲擊和輿論圍剿,某些觀點太過“驚世駭俗”是重要原因,但也很有幾分是屬于代“人”受過。首先,閻崇年在替百家講壇受過。央視的百家講壇已經發展成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即先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造星,然后與主講者聯合推出同名書籍,拍賣版權分成。為了能夠快速造星,百家講壇已經失去了作為學術講壇應該必備的謹慎和謙恭,選擇講述題材和觀點時或是求奇、或是求媚,導致從閻崇年到于丹再到王立群等主講人,每引爭議不斷。其次,閻崇年在替浮躁的學風受過。百家講壇的幾位主講人,偏好將不成熟的學術觀點急忙講出。退一步說,百家講壇獵奇、媚眾都無妨,但不能拿一些過于重大的事情開涮,不能太過違背既定的價值系統,不能拿一些顯然不成熟的結論“啟蒙”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