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下半年,我曾有過一次“提干”的機會,卻因一位廠革委會副主任認為我在“政治上還不成熟”而失去了。
年輕時我上進心很強。1971年3月從插隊的農村進廠工作后,我就刻意完善自我,奮發上進。我不僅尊敬領導,遵守紀律,還在刻苦鉆研技術的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政治運動,加上家庭出身也很好,所以很“紅”,進廠不到兩年便被選為車間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
我所在的鉚焊車間任務是為我廠的主要產品搪玻璃罐制造鋼坯。搪玻璃罐是一種化工反應容器,其搪燒在鋼坯上的瓷釉能耐強酸、強堿的腐蝕及正負攝氏200度的高低溫。這種產品在20世紀70年代還屬“高新技術”,全國只有包括我廠在內的4家企業能夠生產。
1974年3月,我3年學工期滿“轉正”。這年的“七一”紀念活動搞過之后沒多久,廠革委又發出了“戰高溫奪高產,以1000臺優質搪玻璃罐向建國25周年獻禮”的號召。為保證目標的實現,廠里成立了以分管生產的廠革委副主任茍明彬為指揮長的臨時性機構“獻禮指揮部”,全權負責“獻禮”活動的組織、指揮、協調工作。茍主任是抗美援朝時的戰斗英雄,在那場戰爭中受過傷、立過功,是以副團長的職務復員到地方工作的。他革命立場堅定,政治可靠,思想紅,只可惜文化水平太低,否則早就“上”去了。
這“獻禮”活動說穿了就是要在9月30日前生產出既定規格的1000臺搪玻璃罐,這在高溫季節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茍主任深感任務重、責任大,便向廠里提出了給他配一個臨時秘書的要求。這時生產組(當時廠里負責管生產的領導機構)的統計員李師傅快到退休年齡了,還沒有找到恰當的人來接他的工作。政工組的領導決定從生產車間借調一個有統計工作能力的人來,先給茍主任做秘書,其間注意考察培養,若表現好,“獻禮”活動結束后就安排在生產組接李師傅的班。那時“文革”中分配來廠的大學生尚屬“臭老九”范疇,是接受“思想改造”的對象;中專生也必須參加一定年限的“勞動鍛煉”。能夠提干“坐辦公室”的苗子,就只能是經過上山下鄉鍛煉合格,經貧下中農推薦回城進廠的“知青”了。我是“知青”中的佼佼者,很自然地進入領導們的視線,故而在“獻禮指揮部”成立的第三天,我便從車間借調出來,到“指揮部”做茍主任的秘書。我決心珍惜這一機遇,好好“表現”一番,爭取“脫穎而出”。
茍主任確實是一個責任心強、和藹可親、作風樸實的“老革命”。他常常深入車間班組,從搪玻璃罐生產的下料、制坯、打砂、噴釉、燒成、檢驗,直到入庫的每一個環節都親自過問。那種細致和認真常使我想起在兒孫面前嘮嘮叨叨的老奶奶,而懷疑他曾是一個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的戰斗英雄。我的工作就是為他到車間召開車間主任及班組長會議時寫個簡單的講話稿。他下班組時我跟在他身后,把他了解到的原材料短缺、上下工序間銜接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后勤保障的意見之類記在小本子上,回到“指揮部”后梳理匯總并提出處理建議;開會時作記錄;每10天作一個生產進度統計;每個月作一個階段性的書面工作總結等等。我對工作盡心盡責、兢兢業業,他感到非常滿意。
在茍主任的操持下,“獻禮”活動進展順利,進入9月,已勝利在望了??蓻]想到這時燒成工序出問題了!
原來,搪玻璃罐的瓷釉燒成需上千度的輻射熱,可最近廠里購進的這批煤炭質量太差,燒成工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使爐溫達到規定要求。茍主任以指揮長的名義號召全廠職工集中精力打“殲滅戰”,放下其他工作,突擊剔除煤炭中的小石塊、煤矸石及其他雜質。可那批煤炭的質量“先天不足”,經過精心挑選后的煤炭雖能將爐溫提高一點,但離要求依然差距很大。
茍主任為此愁得茶飯不思,一會兒召集指揮部的人研究應急方案,一會兒到爐前親自揮鏟鏟煤,然而卻始終無濟于事。有人提出另購一批煤炭,可派人到煤礦聯系,才知道煤礦遇上了劣質煤層,近3個月內煤炭質量不可能明顯提高。無奈,燒成工序只得停了下來。
這天,茍主任從車間視察后,垂頭喪氣地回到指揮部辦公室。猛然間,他一眼看到墻上貼的毛主席語錄,“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心中豁然開朗,大聲喊道:“小江!”我從鄰室飛快跑過來,問道:“什么事,茍主任?”他指著墻上的毛主席語錄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你趕快起草一份告示張貼出去,請廣大革命群眾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燒成溫度上不去的問題。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是三季度的廠級勞動標兵(那時廠里每季度都要評選一名廠級‘標兵’)!”我答應了一聲:“立即照辦!”
告示貼出后,雖有不少職工垂青“廠級勞動標兵”的稱號,可卻拿不出個好主意來。直到第二天下午,有個曾在鋼鐵廠工作過的張姓職工帶著戲謔的口氣站在告示前說:“我倒有個辦法,就怕廠頭舍不得出本錢?!逼堉魅蔚弥@一消息后,立即讓我把張姓職工請到指揮部。茍主任客客氣氣地給他倒上開水,向他“請教”。張姓職工說:“不燒煤炭,燒重油嘛!”我一聽就沖口而出:“鬼扯!”因當時重油的價格是煤炭的七八倍,用重油作燃料燒制產品,無異于高射炮打蚊子。誰知茍主任聽了卻非常感興趣,竟詳細地向他詢問起重油的使用方法來。我見狀對他說:“茍主任,重油太貴了,用它作燃料得不償失!”茍主任似乎沒聽到我的話,繼續聽張姓職工的講解,聽完后還說明天開會研究——我懵了。難道茍主任的神經出問題了么?
為了讓茍主任明白張姓職工的主張是荒唐的,當晚,我做了一個用重油作燃料燒制的投入產出分析。經過細致測算得知,如果用重油作燃料,每燒制一個就會增加成本近百元。要完成全部“獻禮”產品,得多花近10萬元!這樣高的成本我們廠幾乎無法承受。要知道,當時普通工人每月工資僅30多元,貪污1000元者,就要送去勞教3年。
那天晚上,我一宿未眠。第二天,我早早來到指揮部。茍主任一到,我就將用重油作燃料的“后果”告訴了他,勸他千萬別采用張姓職工的意見??善綍r對我和顏悅色的茍主任竟冷冷地說了句“你不懂”!窘得我尷尬萬分。
“指揮部”成員到齊后,茍主任立即召開會議,研究用重油作燃料燒制搪玻璃罐的問題。他說,離“獻禮”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而我們的任務差距還很大,現在只能背水一戰,改用重油作燃料,堅決保證“獻禮”計劃如期實現。我再也忍不住了,不顧一切地打斷他的話:“茍主任,重油成本太高……”茍主任一拍桌子,站起來吼道:“廢話!”他反常的舉止讓我大吃一驚,剎那間,我想起了他曾經有過的副團長的威風,嚇得不敢再說話了。其他到會的同志幾乎沒有人發言。就這樣,用重油作燃料的方案通過了。接下來是采購重油,改進爐體結構,經過幾天的準備后,燒成爐又重新冒煙了。
在茍主任的精心指揮下,廠里如愿地實現了“獻禮”計劃。9月30日那天,大卡車載著職工代表敲鑼打鼓去向上級機關報了喜。那位提出用重油燒搪玻璃罐的張姓職工也光榮地評為三季度廠級“勞動標兵”。國慶節過后,“獻禮指揮部”撤銷。在考慮我的去留問題時,茍主任說:“小江這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政治上還不成熟,在關鍵時刻只知道算經濟賬而不會算政治賬。我看呀,還是在車間多鍛煉幾年吧。”茍主任的意見是政工組的同志找我談話時轉告給我的。雖然我心里很不服氣,但也無可奈何。
就這樣,我失去了這次提干機會。統計員李師傅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接班,辦過退休手續后,又繼續留用。
我又在車間里干了兩年,直到1977年3月,因“清理四人幫殘余分子”的需要,我又“東山再起”,再次從車間“借調”出來,先是“以工代干”,最后轉成了正式干部。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