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成品油價遠低于國際水準50%以上,為了彌補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之間的巨大差距,防止油價上漲加劇通脹壓力,我國對成品油采取補貼政策。僅2007年,國家對于油價的隱性補貼就超過了2200億元,占GDP的比例達0.9%。許多人認為,這種補貼其實是在補貼全世界!
以航運為例,國內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在總運營成本中的比例在40%左右,國外的情況差不多。由于中國成品油價格中不含燃油稅,比國際水準低50%以上,國外飛往中國的航班,加的燃油基本上都精確到剛好夠用,等飛到中國后再加滿油回去。我們的財政不知不覺中為國外航班買了單。不僅航班,海運也一樣。
再看看我國香港地區和深圳市的對比。據報道,深圳0號柴油每升5.28元人民幣,價格還不到香港的一半。根據香港官方數據,深港每日往返的貨車數量在2005年即達2.7萬輛。如果這些貨車“全都選擇在深圳加油”,那么,他們享受到的“福利”就高達數十億元。
再者,我國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塑料、橡膠制品成本遠低于國際水平,具有更強的成本優勢,當我們的許多生產廠家以遠低于國際同類產品的價格出口,我們就不僅僅是在賣產品,同時也在間接補貼給海外的消費者。
我們有能力補貼全世界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對成品油的巨額財政補貼進行重新審視。在國內油價已經低于國際50%的情況下,適當提高油價,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而就在發改委宣布這次上調油電價格之后,國際原油價格應聲回落。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金立群表示,中國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是“及時而必要的”舉動,有利于解決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的矛盾,理順價格關系,促進石油資源的節約利用。
“這次國家發改委調高油電價格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油電價格此時漲與不漲都會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發改委這一突如其來的漲價令實際上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另外,業內專家表示,油品價格放開是一個必然趨勢。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與以往的油價上調并無根本區別,只是上調力度稍大些。而目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任務是防止通脹,在物價連續呈現漲幅擴大趨勢,通脹壓力不減的背景下,油價不能完全放開。為理順成品油價格,我國采取小步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逐步縮小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