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事件,自然災害、至親突亡、情感受挫、重病纏身……許多人能在驚怵、慌亂、受難、痛苦中逐步接受現實,平穩渡過難關,有的人卻因此一蹶不振,長期處于病態,甚至輕生自盡。汶川大地震的災后重建活動正在進行,大地震引發的各種話題正在討論,我們也應在撫平創傷中學會心理救贖。
案例一
活著不需要理由
當事者自述:沒有他,我還有什么理由活著?
那年,我在中考補習班中認識了他。他個子不算高,白白胖胖,還算帥氣,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后來,我們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可能是我長得還不差吧,高一下學期時,一個高三的男生竟為了我跟另一個男同學大打出手,我被卷入了所謂的“三角戀愛”中,被沸沸揚揚的指責淹沒。我冤枉死了,便寫信向他訴苦。他收到信的當天馬上給我回了信,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勵。由此,我對他從有好感到很信任,跟他親近了很多。高中畢業后,我們進了同一個工廠。
起初,我因他的個子離我的標準還差幾厘米,不打算跟他談戀愛,但是隨著不斷的交往,他不凡的談吐、幽默,特別是那份難得的細心和體貼慢慢打動了我,我們的感情日益加深。盡管他已發現了我的秘密——皮膚特干燥(書上說是魚鱗病),但他并不因此而嫌棄我,他說過他愛我更勝于我愛他百倍、千倍。終于在一次熱吻之后我把一切都交給了他,我們同居了。他憑著“為了我們的將來”的信念玩命工作,終于在工作3年后買回了鈴木王中王摩托車,而且存折上也小有余額。我們打算2004年7月份等我轉正后就登記結婚,那時,我以為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可誰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2004年6月19日注定是我一生中最不幸的日子,也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這天一場車禍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從此活著對我已沒有任何意義,總覺得生命中沒有了他,天不再藍,花也不再紅。我一度想隨他而去,去延續今生無法圓結的夢,可一想到家中年邁的雙親,我退縮了,我并不怕死,但卻不忍心父母親為了我的解脫而痛苦。就這樣我如行尸走肉般活著,一直到今日,他離我而去已有4年多的時間了。別人都說時間是治療創傷的最好良藥,可對我卻失效了。一千四百七十多個日日夜夜,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他,想著他對我的關懷,想著以前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常常翻看我們的合影,肝腸寸斷淚水常流。
我知道我不應該老活在回憶中,但是我做不到。4年多的時間我忘記了很多事情,卻無法忘記他。我永遠記得在他出事的前三天,他二哥給小孩過生日,他向他的親朋好友介紹,說我是他未來的老婆。說來也奇怪,他二哥的小孩竟然跟他同月同日生,好像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一樣。
第二天晚上,我叫他熄燈早點休息,他答應著卻久久沒有關燈。我睜開眼睛見他正用依戀的眼神看著我,我問他有什么事,他嘆了口氣說沒事就關燈睡下了。當時我確實困極了,也就沒在意他那一聲嘆息。現在想來很后悔,如果當時我能追問他的心事是什么,或許還能為他還愿。
他出車禍后,他的好友告訴我,出車禍前的那三天,他的狀態和平時簡直判若二人,他一改平日和氣、愛說笑的樣子,上班對誰都愛理不理,回到宿舍,關上門也不出去。他悶悶不樂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如果說人去世前有預兆,這些表現算不算預兆呢?別人都說我們有夫妻相,可我們卻無夫妻緣呀,真恨上蒼的無情殘忍!
之前他曾兩次對我說:“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不要哭,重新找個疼你愛你的人吧!”當時我對這些話并沒在意,現在想來,真是一語成讖。
現在,家人都在為我著急,擔心我就這樣蹉跎下去。在家人的催促下,好心的阿姨幫我介紹過幾個對象,可是我仍然無法放下他,無法讓自己重新開始。
其實世上少了我,地球仍會轉,太陽也依舊每天從東方升起。我經常自問,我活著是否多余呢?
心理輔導:活著不需要理由
在你們展望美好未來,準備登上婚姻殿堂的時候,意外的車禍奪去了你愛人的生命,這樣的悲劇令我難過,但我還是要說,難過也彌補不了你的傷痛,你的狀態已處創傷后應激障礙。
我認為你目前的困境是:他走了,留下你這樣一個被傷痛和魚鱗病折磨的人,今后怎樣生活下去。
你對我說出了心里話,說明你已經意識到需要改變現狀,只是不知如何才能改變。既然他去世的現實無法改變,那么不妨改變你的認識和心情。你為什么會有歷時4年的巨大痛苦和絕望,你的回答是:因為他去世了。但是,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不是不幸事件直接導致你的痛苦和絕望,而是你對這一不幸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解釋、評價,才導致你持續4年的痛苦和絕望。如果你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你的痛苦和絕望還會延續下去。
你的不合理想法主要有:
第一,既然你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就絕不應該發生這場車禍。
第二,他去世前有一些奇怪的征兆,如你發現他二哥小孩的出生月日與他相同;去世前他對你特別依戀;去世前三天他跟同事不像往常那樣有說有笑。看到這些征兆你應該采取行動避免災禍,而你卻沒采取行動,你有一種隱隱的內疚。
第三,心愛的人死了,沒有什么比這更不幸的了,活著沒有什么意思。
合理的想法應是:不幸的發生,不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而是要坦然面對。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即每小時就有一個人死于交通事故。當然,需要改善交通管理,避免事故的發生。不過,一旦事故發生,對人造成傷害,周圍的人需要直面現實,在對死者表示哀悼之后,人們還要乘車乘船乘飛機。人生總是在幸運與災禍中穿行。有的人遭遇不幸,有的人幸運地活下來,你就是幸運者之一。
你所說的那些征兆,是不能預測他的不幸的。正如我們看到母雞下了一只雞蛋,我們可以預測不久將有一只小雞誕生,卻不能預測有一頭小牛誕生一樣。如果你把那些征兆放在更廣闊的時空來考慮,你就會覺得它們跟他的不幸沒有必然聯系。既然不幸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那么,你的內疚也就是沒有根據的、不必要的。
相愛的人去世了,活著的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但這并不意味著人生從此就沒有意義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回歸自然的那一天,生命從一開始就在進行倒計時。親人的亡故,對每個人都是不幸的,但不是最不幸的。世界上有大大小小的不幸事件,但是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沒有最不幸的事件。親人亡故,痛苦是正常的,合理的,但絕望卻是不正常的,不合理的。
你正值青春年華,生活對于你才剛剛開始。你還要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還要經歷無數的挫折與磨難。只要你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所經歷過的不幸,你就會不斷發現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生命是無價的,活著不需要理由。
鏈接
創傷后應激障礙一種創傷后心理失衡狀態。是指突發性、威脅性或災難性生活事件導致個體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其表現以再度體驗創傷為特征,并伴有情緒的易激惹和回避行為。主要癥狀為:1.以下列一種以上的方式持續地重新體驗到這種創傷事件,如:(1)反復闖入性地痛苦地回憶起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覺;(2)反復而痛苦地夢及此事件。2.對此創傷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麻木(在創傷前不存在這種情況),如:(1)努力避免有關此創傷的思想、感受、或談話;(2)努力避免會促使回憶起此創傷的活動、地點、或人物;(3)不能回憶此創傷的重要方面。(4)明顯地很少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或沒有興趣參加;(5)有脫離他人或覺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6)情感范圍有所限制(如不能表示愛戀)。3.警覺性增高的癥狀(在創傷前不存在),表現為:(1)難以入睡,或睡得不深;(2)易激惹或易發怒;(3)難以集中注意力。
案例二
中邪了!她怎么可能是兇手
曹艷長著稚氣的圓圓的笑臉,說話細聲細氣,剛進大學時,同學們都喜歡她。然而才過了三個星期,女生們便發現她行為怪異,不好接近。
曹艷每次進宿舍,總要先站在門口,閉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詞,經過一番頗為隆重的儀式之后,才往里走。去衛生間也是這樣,不管憋了多久,她進衛生間之前都是閉目默念,像是要得到神靈的批準。有一次,一位舍友坐在床邊,蹺著二郎腿聽音樂,曹艷要去教室,走到舍友前又縮了回去,緊張地等待著。舍友起初不在意,因為她并未擋路,曹艷有的是空間過去。5分鐘后,舍友放下蹺起的腿,曹艷松了一口氣,以為可以出去了,這時,舍友又蹺起另一條腿。這個動作把曹艷嚇呆了,她站在原地,閉上眼睛,念念有詞,又做出向神靈禱告的樣子。舍友突然看到這一幕,反被嚇出了一身冷汗。曹艷的種種怪異行為被當作笑話講,大家越講越玄乎,越講越可怕,都認為曹艷中邪了。
曹艷的班長找到我,要我給曹艷治邪。
曹艷來了,我請她坐下,給她倒了一杯水,請她喝水。她端起杯子剛要喝,又猶豫了,顯得神情很緊張,以致手都發抖了。
我問她,是不是水很燙,她說不是。她告訴我,她已經形成一種習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頭腦里都會冒出一個場景,如果這個場景是好事,她就做下去,如果是壞事,她就停下來,直到想出一個好的場景。比如剛才喝水之前,她忽然想到父親得了重病,被送進醫院搶救,所以她不敢喝這杯水。說完她沉默了。
我不打擾她,讓她靜思默想。大約過了3分鐘,她睜開眼睛,開始喝水了。我問她,剛才想到什么?她說,想到她父親到醫院去檢查,什么病也沒有,這是好事,可以喝水了。
我知道,她頭腦里的各種場景都是想象不是現實。她明知那樣想沒有實際意義,卻又欲罷不能,這就是心理障礙中的強迫行為。強迫行為是焦慮障礙中的一種癥狀。這種癥狀往往和患者個人特殊的生活經歷有關。
我和曹艷約定,在一個月內定期面談4次,每次1~2小時。她向我敘述了許多童年往事,下面就是她的一次至關重要的經歷。
我初三那年寒假的一天,爸媽都去商店賣貨了,留我在家看弟弟。弟弟剛6歲,活潑可愛,就是有點兒調皮。我們家是一座五層樓房,在一個新開發的鎮上。我和弟弟在三樓玩捉迷藏,我躲在家具背后,弟弟把一根晾衣服的金屬叉桿當槍使,大叫:快出來,不然我要開槍了!他在房間里四處尋找我,走到窗邊時,忽然用金屬叉桿捅向窗外的高壓線。我大吃一驚,從家具背后跳出來奪下那根致命的叉桿。鎮上房子建得快,高壓線早就該改路了,未改路的高壓線就掛在我們家三樓的窗外,大人伸手就可以摸到。我厲聲告訴弟弟,高壓線是不能碰的。我沒心思玩了,就下到二樓做作業。
正當我全神貫注做作業的時候,突然三樓響了一下,繼而我聽見對面樓的人喊:觸電了!我一時沒反應過來,還繼續做作業。過了一會,我突然想起來,弟弟還在三樓!
我往三樓沖,在樓梯上就聞到一股焦味。上到三樓后,我發現弟弟躺在地板上,一只手燒得像炭一樣黑。剛才還活蹦亂跳的弟弟怎么就這樣死了呢?我渾身顫抖著趕緊打電話給爸爸。
爸爸很快回到家,把弟弟送進了醫院。我痛苦萬分,后悔不該丟下弟弟跑到二樓做作業,后悔沒有把那根奪命的金屬叉桿藏起來,后悔沒關好三樓的窗子,無數個后悔讓我把自己想成了殺害弟弟的兇手。
兩天過去了,弟弟沒有死,可是,他的左手被鋸掉了。這多少減輕了我的罪惡感,但還是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久的痛。這之后,我每做一件事就會想,我這樣做會不會給別人帶來災難?
中邪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曹艷目睹了弟弟觸電的慘象,認為災難是由她的大意造成的,以后,她的腦海里便出現了過度防衛的幻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做任何事情都會焦慮不安,預想將會發生可怕的后果。一直以來,她都努力擺脫自己的幻象,可不但得不到解脫,反而越陷越深,越想越怕,于是,行為怪異便成了她的獨特表現。
原因找到了,治療并不困難。我從三個方面幫助她克服焦慮障礙。
第一步,理清責任。我和曹艷討論弟弟觸電她應該負多少責任。在這個事件中,有些是她無能為力的,如高壓線離窗口太近,窗子沒有釘牢,弟弟年幼無知;有些是她的失誤,如沒有關窗,沒有藏好金屬叉桿,沒有把弟弟看好。但她沒有必要把自己當作罪犯。
第二步,消除負罪感。要求曹艷在家里躺3~5天,什么也不干,只想一件事情,集中精力回憶可怕場景,檢討自己給親人帶來的災難。對那些可怕場景,天天想,時時想,讓她想累了想膩了,就不去想了。這是使用厭惡療法來打消她的錯誤想法。三四天后,曹艷果然對諸如自己放火燒房子、害父親出車禍、背著弟弟跌下山崖等等假想場景不再害怕了。
第三步,樹立生活目標,加快生活節奏。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要做,我讓曹艷制訂年度計劃、月份計劃、一周活動清單,逐條落實,早睡早起,忙忙碌碌,加快生活節奏。
半年后,曹艷進入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周圍的同學不再躲避她,她又像入學時那么受同學歡迎了。
鏈接
1.創傷后三大類癥狀
●過度喚起。表現:害怕憤怒緊張焦慮沖動失眠不信任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
●重新經歷。表現:惡夢閃回內疚自責等。
●麻木。表現:話多頭疼乏力感覺疏遠、分離抑郁遺忘等。
2.創傷后的一些應對方法
●敘事,述說致創的經歷,把壓在心里的痛苦釋放出來。
●尋找致創的真實原因,消除自責內疚等負面情緒。
●尋求社會支持,獲取精神力量。
●探討生命的意義,樹立生活信心。
●積極運動,分散對創傷的注意力。
●作放松心情訓練,解除緊張狀態。
(編輯:吳景wuguo_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