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難免有厄運和挫折橫亙在各個關口,勇者和庸者唯一的區別,在于你是否會向苦難低頭。被高壓電流斬斷雙臂的王爭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靈巧的雙腳書寫出精彩人生:他成了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并獲得該校最高獎學金——“竺可楨獎學金”和“寧波市十佳青年”等殊榮;他用腳寫出的書法獲過許多大獎,并能熟練使用電腦和手機;前不久,他還應邀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演講,把感動和震撼帶到了大洋彼岸。
折翅,失去手臂還有雙腳
今年27歲的王爭出生在浙江寧波,和所有健全的孩子一樣,他的童年是美好的,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下,像個快樂天使。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劫難卻折斷了他飛翔的翅膀。
1991年4月30日下午,10歲的小王爭放學后到媽媽廠里玩。由于對高壓電的危險一無所知,活潑好動的他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溜進了忘記上鎖的變壓房,爬上變壓器下的臺階去撿一根廢舊燈管,小手不幸觸到了高壓電線……
看到兒子那雙被電流燒黑的手,媽媽當場暈倒在地。隨后,母子倆被人送到醫院搶救,當天深夜又轉到上海一家醫院。專家們合力為王爭做手術,雖然保住了性命,他卻永遠失去了雙臂,被認定為一級殘疾。這場厄運,帶給王爭父母的感覺猶如天崩地裂,他們抱在一起,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
從上海出院回家后,失去雙臂給王爭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走路時稍不小心就會跌倒,起身下床時還經常摔到地上,因為正常人在身體失去平衡時,起碼可以伸出手抓住東西,而王爭不可以,只能任由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有時,他甚至躺在地上絕望地想,自己這一生就這樣“廢”了。
為了讓孩子恢復生活下去的信心,爸爸安慰他說:“別擔心,以后科學發達了,就給你裝上和原來一模一樣的手臂!”并買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字一句地讀給他聽,要他像保爾·卡察金那樣堅強。
為了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王爭開始苦練本領。剛練習用腳洗臉時,臉沒洗干凈,水卻潑了一身;刷牙時,牙刷放不到嘴里,牙膏卻涂了一臉;穿衣服,腦袋經常從袖口鉆出;吃飯時,撒在桌上的比送進嘴里的還多……媽媽看著不忍心,要幫忙,卻被王爭拒絕了。
此外,他還自覺地練習平衡,每天像個舞蹈演員一樣壓腿,并鍛煉腳趾的控制力,要讓10個腳趾和別人的10個手指一樣靈活!10歲孩子的骨骼韌帶已經長成,當身體壓向雙腿時,會產生一種撕裂的疼痛,但他要強迫自己在這種痛楚中一站幾個小時。后來,王爭終于能自由地奔跑而不再摔跤,并擁有了一雙足夠柔韌的腿腳幫助他洗臉、刷牙、吃飯、穿衣,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了。
父母決定把兒子當普通人看待,就把王爭送回原來的班級上學。為了不讓他幼小的心靈產生自卑,他們沒讓孩子留級,并教王爭練習用嘴和腳趾寫字,規定每天用嘴寫200個毛筆字。一開始王爭很不習慣,口水經常打濕作業本,字也寫得東倒西歪,而且由于每天咬筆練字,眼睛離紙面很近,視力很快變成了200度近視。整整用了5年時間,王爭終于能用嘴寫一手漂亮的書法了,家里的筆桿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牙印。
王爭說,在出事之前,他是一名很少被老師提起的“不起眼”的學生,但重回學校后,老師總是讓他回答問題,還把他寫得并不算特別好的作文當作范文朗讀。同學們也沒把他當作另類,從不取笑他趴著用嘴寫字的樣子,下課后就找他一起玩。他對生活的信心,就在這種充滿關愛的環境中一點點重新塑造了起來。
一次郊游,王爭被老師任命為隊長,這個小“官”在王爭看來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于是他干勁十足地給大家分配任務。為了選擇安全合適的場所,王爭下課后一個人跑去“踩點”不下10次,好幾次摔倒在泥潭里,掙扎半天也爬不起來。這些看似隨意的鼓勵讓王爭欣喜和驕傲不已。從此,他就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名殘疾人,并告訴自己“我能做得比別人好”。
堅韌飛翔,他成了“浙大”最美的風景
2001年,王爭的高考成績遠遠高出浙江大學錄取分數線,但由于體檢不合格,他的檔案被掛了起來。王爭的父親不甘心孩子被大學拒之門外,多次找到省、市殘聯和高招辦的有關領導,并先后多次到浙大請求學校錄取王爭。父親的奔波和努力沒有白費,終于有一天,浙江大學校長潘云鶴看到了王爭的材料。在給校長的信中,小伙子動情地寫=道:“對我們殘疾人最好的幫助,就是給我們平等的機會。希望社會能創造一個舞臺,讓我們做普通人!”感動之余,潘校長破格錄取了他。
王爭初進大學時,同學們見他是失去雙臂的殘疾人,都想盡力去幫助他,因為他沒有手,肯定干什么都不方便。令3名室友驚訝的是,幾天后家人竟在王爭的床頭擺放了一臺電腦,并把鍵盤放到書桌下,邊上還放了一盞臺燈。“這是要干什么呀?難道王爭還能玩電腦?!”室友們滿腹疑惑。當晚,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現了,只見王爭脫掉鞋襪,抬腳擰亮桌下的臺燈,坐到椅子上就用雙腳嫻熟地敲打起了鍵盤。查資料、逛論壇、發帖子、處理郵件……小伙子樣樣精通,他靈巧的十趾上下翻飛,打字速度絲毫不遜色于身體健全的電腦高手!
見室友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王爭微笑著說:“我是高中時開始接觸電腦的,很快就學會了用腳上網。”說話問,桌上的手機響了。王爭非常熟練地低頭從桌上叼起一支筆,用筆尖按下接聽鍵,伏身趴在桌子上,很快用肩膀和下巴夾起手機接聽起了電話。接完電話,他嘴咬筆頭,用筆尖發起了短信,速度不比常人慢。隨后他咬著筆在本子上記下幾行英文,字跡非常優美。看到這里,幾位室友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并贊嘆說:“王爭,你真是好樣的!”
時間一長同學們就發現,其實王爭的本領還多著呢。洗漱時,他可以單腿佇立,用另一只腳擠牙膏,然后用腳趾夾起牙刷刷牙;他用嘴咬筆寫出的書法,先后多次獲得省市級大獎;他還可以獨自購物,與普通人不同的是,王爭會事先把錢放到挎包里,需要什么給店員說清楚,對方從他的包里取了錢,再把所購物品裝進去,然后把挎包搭在王爭的肩膀上。
每天清晨和傍晚,學校操場上總會出現一個帥氣的男生,和別的同學一樣朝氣蓬勃地奔跑著,一圈又一圈,似乎不知疲憊。每當在操場上看到王爭那空蕩蕩的衣袖和不屈的身影,同學們心痛之余,不由對他肅然起敬。一位女同學甚至感嘆說,在她眼里,王爭就是“浙大”校園內最美的一道風景!因為他象征著陽光和堅強。
王爭不僅什么都自己動手做,生活上完全能夠自理,而且為人也特別熱心,尤其在學習方面,他成了同學們的榜樣和“義務輔導員”。一位來自山西的新生家境貧寒,學習成績又很差。最要命的是,入學不久他還迷上了網絡游戲,根本無心學習。了解情況后,王爭就先和他交朋友,然后循循善誘地引導這名同學步入正軌,并從生活上接濟他。在王爭的幫助下,他的成績提升很快,半年后就成了班里的優等生。“我當時真的很頹廢,正處于墮落、學壞的邊緣,是他拯救了我。一個斷了雙臂的殘疾人都能自立自強、奮發向上地生活,自己有什么理由消沉呢,醒悟后我突然感到很羞愧。”如今已大學畢業,在太原一家日資企業工作的這位山西同學,談到王爭仍充滿感激。
事實上,作為一個沒有手臂的人,王爭也有他的“難言之隱”。小伙子調侃說,自己一年里最怕“兩天”——雨天和冬天。南于無法撐傘,下雨天他一般都不外出,如果出去就只能冒雨走快些。見一個無臂的年輕人淋著雨走在街上,會有許多好心人主動把傘伸到王爭的頭上,為他撐起一塊溫暖的天。“也不好意思老麻煩別人給我打傘呀,所以沒急事的話,雨天就盡量不出門。”
最令王爭感到痛苦的是冬天,因為一到冬季,他的雙腳就會因長期裸露在冰冷的空氣里而長滿凍瘡。“刷牙、洗臉這些簡單的事情都沒什么,但是用電腦和洗衣服比較麻煩。以前冬天打字只能把襪子脫了,大冬天光著腳敲鍵盤,現在有了時髦的‘五趾襪’就好多了。”
對他而言,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于冬天洗衣服。王爭說,把腳浸到水里的感覺不是冰冷,而是刺骨的痛。這還不算什么,難受的是每洗完一次衣服,次日腳上定會在舊凍瘡的“縫隙”里再長出一顆顆新的凍瘡,又紅又腫。一個冬天下來,兩只腳就鑲上了一圈紅邊。開春天氣變暖了,凍瘡又發脹發癢,他沒辦法撓,只能在地上跺跺腳緩解一下這種“非人的折磨”。
憑借一種同守著理想穿風過雨的堅韌意志,本科4年,王爭取得了一連串數不清的榮譽:被評為寧波市“十佳”青年,獲得了全國宋慶齡獎學金、浙江大學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浙江大學光華獎學金、浙江省大學生自強獎學金一等獎,以及“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
大四畢業的時候,王爭在學院團支書的邀請下,參加了畢業晚會上一個節目的演出,講述自己大學4年的成長故事。當時講了什么,王爭說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有一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就在節目快要結束時,安靜的臺下忽然傳來同班同學的齊聲高呼:“王爭,你是我們班的驕傲!”那一瞬間,王爭有點愕然,隨之而來的卻是巨大的感動,繼而淚光閃爍。
越洋演講,無臂博士感動英國
2006年秋天,王爭以突出成績提前一年轉入博士研究生階段,成為浙汀大學經濟學院的博士生。此時的王爭就像破霧而出的太陽,開始淋漓盡致地展露光芒。他的一篇篇學術論文接連被同內外權威刊物發表,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經濟學家們的稱贊。不久后,浙江大學最高獎學金——“竺可楨獎學金”的參選名單中,王爭的名字被排在第一位。
竺可楨獎學金需要參選同學現場答辯,而最終的獲獎者,將有幸被載入校史。當天,穿著整潔的王爭步入答辯會場時,并沒有引起評委們的特別關注,只覺得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普通小伙子。然而,當他坐下來的同時側身將書包“甩”到桌上,并用嘴取出材料和鋼筆后,評委們不由愣了:原來這是一名雙臂殘疾的學生。大家急切地想看到這個無臂博士的學術答辯,以及他的綜合水平,于是指定他第一個發言。結果,王爭的發言思路清晰、見解獨到,他在經濟研究領域有著很高的造詣。聽到最后,許多評委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可以想象,一個失去雙臂的人能達到這個研究水平,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一定會比健全人多幾倍!于是,王爭成了浙大第一個獲得竺可楨獎學金的經濟學博士生。
2008年3月初,王爭應邀到英國著名的諾丁漢大學演講,并參加一個經濟領域的學術交流會,校方還讓他在會場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其間,最令大洋彼岸的人們感到震撼的,是王爭那一段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話。
演講即將結束時,異國學子們希望從這位無臂博士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他們的提問異常踴躍。其中一名英國女碩士問王爭: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王爭遲疑了一下,繼而向大家道出了埋藏在心底很多年的愿望。他說,我多么希望像你們一樣,擁有一雙健康有力的手。如果我有一雙手,我會用它為我的媽媽洗洗碗,她為我這個身體有缺陷的兒子操碎了心,而我什么也幫不了她;如果我有一雙手,我會用它為爸爸捶捶背,為了支撐這個苦難的家,不到50歲的他已經累得彎腰駝背,像個年邁的老頭,而我連幫他捶背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我有一雙手,我會用它替自己揉揉眼睛,每次看書寫字累了,眼皮又苦又澀,我卻連為自己揉揉眼睛這點小事都做不到。可是我卻失去了雙手,很多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對我來說卻難比登天,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有一雙健全的手臂,是多么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只要愿意,什么事情你們都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聽完這番話,坐在場下的諾丁漢大學的師生們無不淚流滿面,繼而他們才醒悟過來似的,用自己有力的雙手拼命為王爭鼓掌。
第二天,倫敦的《每日郵報》就刊發了王爭的演講內容。這位無臂博士的感人事跡,迅速在大洋彼岸傳播開來,人們無不被他的樂觀堅強和積極向上所感動。尤其是許多英國年輕人,想方設法打聽到王爭的E-mail地址給他發郵件交流。一位倫敦大學生說,有多少人在感嘆人生苦悶,有多少人在經歷失敗和挫折后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在為自己的小傷小痛而大聲呻吟。但比起你,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埋怨生活呢?
王爭說,即使生活中有一萬個理由讓你哭,你也有一萬零一個理由讓自己笑。這位無臂博士用自己閃光的青春證明,他做到了!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