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這片曾經被災難所欺凌的土地,其身心深處的隱痛已趨于消散。“生命因為付出了愛,而變得富足。”——此刻,這里被愛充盈著;此刻,這里演繹著一個個由大難到大愛的壯美故事。
河南,正以她獨有的熱情,一次次向江油傳遞著應有的能量。
關鍵一棒
災后的重建,任重道遠,而勞動就業問題的解決更是首當其沖。此時,河南省勞動保障廳從容地接過了這關鍵的一棒。
2008年6月30日,國務院在成都召開地震災區恢復工業生產和擴大就業座談會,要求各地本著相對集中、有利于災區勞動者長期就業、企業實行屬地城市化管理的原則,精選一批用工規范、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提供免費住宿的就業崗位給災區勞動者。會上,河南省政府與四川省政府簽訂了對口支援就業援助協議,承諾來豫安置就業江油市500人、在江油就地就近安置就業1萬人的目標任務。河南省主要有鄭州、洛陽、平頂山、安陽、新鄉、焦作、許昌等13個地市承擔。
幾個月來,河南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將支援災區就業援助作為自己分內之責來抓,主動與災區溝通,認真篩選最好的崗位給災區,不辭辛苦地組織企業送崗位到災區,為支持企業就業作了大量工作。
2008年9月18日上午,經過長途跋涉,河南省勞動保障廳賈軍芳副巡視員、勞務輸出處呂志華處長率隊抵達江油。
河南省勞動保障廳賈軍芳副巡視員表示,這次活動主要是三個目的,一是做好招聘工作;二是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招聘會后,江油的勞動者到河南就業,隨時可以給河南省勞動保障部門聯系;三是讓河南企業更多地了解江油、認識江油,為將來對口援建打下良好基礎。
名企關愛
改革開放30年,河南沐春浴雨,從溫潤的中原沃土中汲取營養,蓬勃發展。人文素養、精神理念、物質取向、企業姿態、經濟脈動——無不展現出河南騰飛的身姿。
祖國母親的創傷還未痊愈,在這次江油災區就業援助中,代表河南經濟發展的知名企業主動請纓,彰顯了一顆赤子之心回流反哺的摯愛情懷。
這次江油災區就業援助中,河南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帶領25家企業,精心挑選了3988個崗位到江油市現場招聘。這些企業中,多是河南省的上市公司和省內知名國有企業,其中包括雙匯集團、三全食品、安鋼集團、洛玻集團、平煤集團、新飛集團、神火集團、瑞貝卡公司等。崗位信息涉及電工、焊工、鉗工、鑄造工、采掘工、操作工、紡織工、擋車工、駕駛員、食品加工、普工等。
河南省安陽市勞務輸出處主任楊建旭說:“安陽市開展地震災區就業援助工作行動迅速,接到省廳通知后立即組織專人深入重點企業走訪座談,下大力氣搜集崗位信息。在搜集崗位信息時,注意信息的可靠性、適應性、互補性和靈活性,確保災區勞動者來豫后可立即工作。企業對災區勞動者來豫就業都非常熱心,如安化集團本沒有職工宿舍,為幫助災區勞動者,將專門為來豫的災區勞動者安排集體宿舍。”
河南省洛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小琳說:“洛陽市高度重視此次就業援助現場招聘會,主要采取了幾項措施確保招聘取得實效:一是當場決定可以走的,可在招聘會結束后同企業一起赴豫;二是現場達成意向的,招聘會后可與企業聯系,隨時可以赴豫;三是以后見到招聘信息愿意來洛陽的,可隨時與我們聯系。此外,企業將報銷路費,為勞動者提供住宿并繳納各種保險;洛陽市還將在會后把招聘信息發往對口援助的兩個鄉鎮,招聘信息和各項優惠政策長期有效。”
焦作萬方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訓主管申文林說:“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我們有責任為災區安置失業人員,幫助災區減輕就業壓力。參加招聘會前,公司專門向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通過努力爭取了4個名額,工種為電解工。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月工資收入不低于1500元,另有適當的交通和午餐補助。”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教育部人力資源科科長張成彬說:“我們公司對社會公益活動一直都很重視,地震后我們立即趕往災區援建樣板房。這次我們精心挑選了20個崗位,參加就業援助現場招聘會,我們將為災區勞動者發放工作服、工作鞋,提供免費住宿、免費午餐,單位有職工食堂,生活很方便。月工資不低于1300元,節假日還有各種形式的補貼。”
一個就業援助的創舉
“送人玫魂,手有余香”。
招聘期間,看到一個個應聘者笑逐顏開的時候,看到簽了合同者歡欣喜悅的時候,我們的心被感動了、陶醉了——被這里所洋溢著的幸福和淳樸、摯愛和友善感動!
王春明,男,21歲,江油市人。從江油中學畢業后到上海打工,在上海松川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做儀表維修工作。5·12地震發生后,他回到江油參加災后重建工作。他告訴記者,他想找技術類、管理類的崗位,各種保險齊全,月薪在2000元左右。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咨詢,他最終與位于新鄉市的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簽訂了用工意向協議。他說,只要條件合適,他愿意長期在河南工作。
李剛,現年23歲,與河南移動焦作分公司工作人員交談后,簽訂了意向協議。對于單位給出的待遇(單位提供免費住宿,保險齊全,月薪在1000元以上)他表示非常滿意。
倪躍幫,33歲,轉業軍人。在部隊期間拿到行政管理的大專學歷證書,參加培訓后,拿到中級電工證。與綿陽雙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用工協議。倪躍幫說:“雙匯公司很有名,并且公司設在綿陽,離家近,能去這個公司我很高興。”
33歲的張全和從江油市二廟中學畢業后一直在打零工,沒有固定工作。地震發生后,他參加了災后技能培訓,拿到了職業資格證。在與洛陽浮法玻璃集團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后,他笑著說:“聽說過洛陽牡丹很有名。我愿意把妻子和孩子也帶過去。”
招聘會上,共有近4000人進場求職,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求職登記1535人,其中初步簽訂用工協議473人。
為切實做好就業援助工作,下一步,河南省將建立針對災區的長效機制。擬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對口支援的統一安排,在江油市設立勞動保障就業援助工作站,派專人處理援建過程中的各項工作,此舉也得到了四川方面的贊成,認為這是一個就業援助的創舉,對全國的就業援助工作將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川豫人民共攜手
2008年7月1日,河南省勞動保障廳孔令晨廳長在對江油市勞動保障局捐贈儀式上的講話中明確表示:要從優先招用江油市的農民工到河南就業,是做好技能培訓援助工作,維護川籍農民工合法權益,對口支援江油市勞動保障部門恢復重建四個方面認真做好主要面向江油的就業援助,為江油市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多種形式的對口支援。河南是江油人民堅實的大后方,川豫人民要并肩戰斗,互幫互助。
“助你就業,河南人民在行動;面對災難,川豫人民共攜手。”
在河南這片廣袤的熱土上,河南人民與江油人民攜手共進,開創美好未來。
大象無形,大愛無疆。“守望相助、扶危濟困”這一光華美德將永遠洋溢在中華大地,滋浸在中原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