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媒體將自己描繪成“巨貪秘書”,王曉方有些不滿:他已經用生命為罪行付出代價,難道我還一輩子活在他的陰影下?
王曉方,男,45歲,沈陽人,專業作家。他口中說的“他”,是指原沈陽市常務副市長馬向東——從1997年至1999年,王曉方給馬向東當過兩年秘書。
8年前,轟動一時的“慕馬大案”,毀掉了慕綏新、馬向東,一個死緩,一個死刑。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案終結之后,王曉方離開了他為之苦苦奮斗的官場,成為了專業作家。
默默耕耘5年,王曉方小有所成:寫成長篇小說12部,出版6部,其中《駐京辦主任》銷售近30萬冊,《市長秘書》銷售10多萬,《大房地產商》起印達到7萬冊。
棄官從文之前,王曉方僅是一名理科碩士,從未寫過小說。官場十年,他最多的歷練是,為領導寫各種各樣的應景文章——“服務的領導主管什么,就研究什么,寫什么樣的文章”。
那么,從一個副省級城市常務副市長的秘書,40歲時才突然轉身的王曉方,經歷怎樣的艱難蛻變,方才成為一名暢銷小說作家?
秘書
成為專職秘書不久,王曉方多了個任務:輔導馬向東中央黨校的入學考試——這一年的9月,馬向東即將進入有著省部級干部搖籃之稱的“青干班”學習。
王曉方參加過局級干部選拔的考試,對各種問題爛熟于胸,但不知道中央黨校的考試考什么。他琢磨一下,決定將寶壓在選擇題上面。
利用各種間隙,他和馬向東經常操練——互相提問,不會的立即查資料。后來,馬向東以87分的入學成績排名全班第一。
考完試這天,馬向東興奮地給王曉方打電話:曉方啊,你猜得準啊,100分,全是選擇題,考得不錯!
接著,領導入學,副市長的工作依然保留,王曉方沈陽、北京兩頭跑。“每天都有各種公文、來信,不能全給領導看,要挑出一部分,這就是水平,是非凡的鍛煉啊。”
還有幫領導做作業,按照馬的指示,“有的時候也互相討論”,王曉方代筆的哲學作業“巧婦能為無米之炊”得了全班第一,讓馬向東很有面子。
后來“慕馬大案”披露,馬向東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曾經5次飛到境外豪賭。王曉方對賭博的事也“有所耳聞”,曾經善意地提醒過領導,但領導非但不聽,“自己差點被廢了”(指被調離秘書崗位)。
一次,劉涌(原沈陽著名的黑社會頭目,后被判死刑)請馬向東吃飯,飯后,隨手扔給王曉方一包東西,說:我剛從美國回來,給領導帶了點小禮物。送馬向東回家,王曉方把這包東西原封不動地轉交給了馬。
后來,馬向東案情披露,王曉方才知道:這里面原來包著兩萬美金。
致命漩渦
1999年7月,馬向東被“雙規”,“慕馬大案”拉開序幕,隨著案情的發展,愈來愈多的官員被卷入。
王曉方,這個僅跟隨了馬向東兩年的秘書,開始進入自己人生中最為灰暗的日子:常常被紀委叫去問話,接著是反貪局、檢察院,一次次地詢問,一遍遍地回憶……
有關部門的問話,他老老實實地回答,一是一,二是二,但心情沉重、壓力滿腹。
熟人們一個個都不敢來了,周圍的朋友唯恐避之而不及,從人們的眼神中,王曉方讀出了不歡迎,他只能呆在家里——盡管還是市政府辦公廳秘書,但馬向東案尚未完結,他只能等待。
更讓王曉方難過的是,自己倒霉,一家人都跟著受牽連——女兒的中隊長職務沒了,妻子的處長也泡湯了……
在《市長秘書》中,他這樣表達這種情緒:“想著自己辭職以來,處處是坎,大有虎落平陽之感。我又有些懷戀過去那種前呼后擁的生活,那種感覺確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時候,即使是個局長也要對我禮讓三分……”
抑郁中,王曉方拾起了早年的樂趣:寫作——每天都寫,長短不一,他需要發泄——多年的政治抱負,多年來的卑躬屈膝,多年來的伏案寫作,隨著馬向東的倒臺,一切都付諸東流。
“這些年在官場混得太委屈了,哈腰成了習慣便駝了背。用性格的一面壓抑另一面,陰氣太盛……”
兩年下來,等到“慕馬大案”告一段落的時候,他寫了20多萬字。投稿,不想一些小散文還被雜志采用了,膽子便更壯一些,將寫的這20多萬字結集成書,送給出版社。
出版社的人告訴他:現在散文不好賣,小說比較暢銷,你可以試著寫小說。也正是那個時候,他辭職下海也遇到挫折,焦慮、痛苦隨之而來。
“人到中年正是事業開始收獲的季節,而我卻要在迷茫中從零開始。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
“曾經的理想破滅了,新的理想真的是文學嗎?”
王曉方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從事文學,他這個新兵,沒有絲毫名氣,沒有寫過一部長篇小說的經驗,有的只是對官場深刻的洞察對命運無常的體驗。
艱難轉身
王曉方的作家之路由此打開,每天雷打不動地寫3000字,兩個月寫成一部長篇小說,然后是修改,“基本上一年三部長篇”。
“我是一個極有毅力的人,只要認為方向是對的,會孤注一擲地不遺余力地往前走……我在忍受的同時,選擇用文學自救!”
王曉方說,他的第一本小說,出版并不順利,但他沒有氣餒,只是將書稿放在了一邊,接著寫起了第二部。
2002年底,第一本小說《致命漩渦》和出版社簽訂合同,他欣喜若狂:原來寫小說還可以掙錢養家啊!
他寫得更勤奮了,一個男人的自尊,讓他不能再靠老婆養著,他要通過寫作來證明自己。
很快,小說出版,他看到“滿大街都是盜版”,信心足了。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小說出版后,由于王曉方的特殊經歷,“這個背景城市局級以上的官員,都曾經反復讀過這《致命漩渦》,在里面尋找是否有自己的影子”。
2004年,新浪網舉辦第二屆原創華語文學大獎賽,誰都不認識的王曉方將新寫的《心靈莊園》貼了上去,“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后來該書獲得了大獎。
2007年,他又接連推出三部長篇小說《駐京辦主任》、《駐京辦主任(二)》、《市長秘書》,以強勁的勢頭成為官場文學的代表作家。
“對我進行文學創作積淀豐厚生活底蘊的,還是我在政府工作多年的人生經歷,這段經歷讓我更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更了解民生民情,深知官員的七情六欲決定著老百姓的生活。在政府工作,服務的領導主管什么,我就得研究什么,十幾年的從政生涯,我參與主筆過城市建設、商業管理、財政金融、招商引資、工業農業等方方面面的重大決策,參加過第一線的抗洪搶險,參加過棚戶區的拆遷改造,參加過許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參加過許多重大接待工作,參加過政府的綜合、調研、督辦、查辦、接待上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當時每年要寫近百萬字的材料,都是納入政府決策的,也目睹了身邊領導干部貪污腐敗及被黨紀國法嚴懲的驚心動魄的過程,特別是‘慕馬大案’,這場驚心動魄的腐敗大案在我心靈深處造成的煉獄般的磨難也許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他在《王曉方創作思考》中說。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