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的組織特征,從番茄加工業存在水平低,產業組織程度低,產業組織無序三方面系統分析了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番茄加工業 產業組織 進入壁壘 退出壁壘
經過近20年的培育,新疆番茄加工產業已初顯雛形,并成為全國番茄加工業的重要力量,番茄醬成為新疆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大力扶持番茄加工產業發展,對促進新疆農業經濟發展,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概括了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組織特征,對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組織特征
綜觀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番茄加工業發展歷程,番茄加工產業組織呈現如下特征。
1.新疆番茄加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總量不斷擴大
新疆番茄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曲折歷程。80年代末,番茄加工企業蜂擁而上,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90年代中期,一大批番茄加工企業紛紛倒閉破產,新疆番茄加工企業遭到了重創。到90年代末,國際番茄醬市場價格回升,屯河集團投入800萬元率先對新疆番茄企業進行收購和擴建計劃,掀起了新疆番茄產業的整合浪潮。隨后,中基、天業兩家兵團上市公司也相繼進入番茄行業,形成加工企業30多家,生產線137條,年產番茄醬50萬噸的生產規模,新疆加工番茄產業占全國約80%的份額,成為了中國番茄產業的重頭,年產番茄醬約45萬噸,占世界總量的約10%。據資料顯示,2006年全國共有番茄醬生產企業66家,其中新疆有40家,占全國61.4%;全國加工新鮮番茄量430萬噸,生產番茄醬近70萬噸,其中新疆企業加工新鮮番茄383萬噸,占全國總量的近90%,生產番茄醬65萬噸,占全國92.8 %;全國出口番茄醬62.98萬噸,出口額達3.56億美元,其中新疆出口番茄加工制品42.98萬噸,出口額達2.3億美元,出口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
2.番茄加工制品中, 番茄醬比重仍然較高,而其他番茄制品還在開發之中
新疆番茄制品的產銷量占全國的90%以上,產品包括番茄醬、去皮番茄、番茄丁、番茄粉、番茄汁﹑番茄沙司﹑番茄紅素等。番茄制品中主要以醬制品為主,年產量近65萬噸,其中大包裝番茄醬是最主要的產品形式。2006年生產小包裝番茄醬和番茄沙司的企業主要有中糧屯河、新疆中基實業等;番茄粉由于生產技術含量較高,僅有少數企業掌握生產工藝和技術,中糧屯河已經通過國際一流采購商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遠銷歐美等國際市場;番茄紅素屬高技術產品,目前中糧屯河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已擁有3項專利。
3.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了一批上規模的番茄加工企業
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疆出現了一批番茄加工企業集團。2006年,全國共有番茄醬生產企業66家,其中新疆有40家,占全國61.4%。中糧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鮮番茄加工能力最大的企業,擁有19家工廠,2006年加工鮮番茄208萬噸,生產番茄醬28萬噸,番茄醬產量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二;新疆中基加工鮮番茄146萬噸,生產番茄醬19.8萬噸;新疆天業加工鮮番茄29萬噸,生產番茄醬3.8萬噸。三家企業集團加工鮮番茄和生產番茄醬分別占全國總量的89.1%和73.7%。
4.番茄加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番茄種植產業帶的形成和發展
憑借優越的地域優勢和產業政策,近年來,新疆番茄加工業迅猛發展帶動了番茄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2006年,新疆加工番茄種植面積達80萬畝,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昌吉市﹑瑪納斯縣﹑呼圖壁縣﹑吉木沙爾縣﹑石河子市﹑奎屯市﹑烏蘇市﹑博樂市等地,以及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哈密地區。番茄加工產業的發展,對促進新疆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番茄加工業存在水平低問題
(1)番茄加工制品品種單一。目前大包裝番茄桶醬是新疆番茄加工企業對外出口的主要創匯產品,番茄汁、番茄沙司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額不到10%, 番茄醬到國外后一般經過深加工再貼當地標簽銷售。因此,雖然番茄醬出口量增長速度奇快,但卻只是一個重要的粗加工產品,產品附加值低。
(2)加工番茄品質層次低。一是番茄從采摘﹑運輸到加工時間長,夏季溫度高,使得車箱表面上的番茄是好的,下邊的已經腐爛變質,這樣的原料加工出來的番茄醬霉菌含量超標,品質難以保證;二是農民的質量意識和法律意識還不強。在番茄種植過程中,一些農民為追求短期效益,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致使番茄原料中化肥農藥殘留物嚴重超標,質量下降。一些農民甚至在原料中參雜使假,導致番茄制成品質量下降。
(3)番茄加工制品科技含量還不高。總體而言新疆番茄制品科技含量還不夠,質量不高,主導產品主要為低檔次和初級加工水平的番茄“桶”醬, 高檔次、精深加工的產品還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番茄制品競爭力的發揮。
2.番茄加工產業組織程度低問題
(1)番茄加工業的市場進入壁壘低。市場的進入壁壘是指阻止潛在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的各種因素,其作用是增加潛在競爭對手的競爭成本,使他們與行業中原有企業相比處于競爭的劣勢,產業過度進入說明該產業的進入壁壘較低,不足以阻止新企業的進入。從產業經濟角度分析,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求量、技術和絕對成本優勢構成了一個產業市場的主要進入壁壘。目前,新疆番茄農戶生產分散、規模小,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低,造成番茄加工業的原料供應分散、基地化程度低。缺少大批量的原料供應,番茄加工企業的生產無法實現規模經濟,多數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對于潛在進入者無優勢可言;再者新疆番茄加工業是在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產業內同質化程度高,均以生產番茄醬為主;加工技術的科技含量還不高,企業的研發能力相對弱,使產業內原有企業相對于新進入的企業而言并沒有很大的競爭優勢。番茄加工業進入壁壘低,吸引了眾多企業蜂擁而入,致使番茄加工企業之間存在過度競爭。
(2)番茄加工業的市場退出壁壘高。市場退出壁壘是阻止企業退出產業市場的各種因素,包括沉沒成本以及員工安置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企業投資形成的固定資本,如果專用性較強,當轉產或退出時就較難處理,其損失構成沉沒成本。沉沒成本越大,企業就越想持續經營下去,即使發生虧損,只要產品價格高于平均變動成本(低于總成本)企業就不愿退出。番茄加工企業為了獲得合乎其加工質量要求的原料、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必然要進行專用型投資,導致退出番茄加工行業的沉淀成本較高。加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資本市場不發達、交易費用過高、購并困難等也增加了退出難度。
(3)番茄加工企業的關聯度低,農企利益機制不穩固,違約現象嚴重。番茄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缺少合作社等中介組織,兩者的利益連接機制不完善,番茄加工企業與農戶基本上是一種松散的買賣或契約關系,尚未形成利益共同體。雙方即使簽訂了訂單合同,但由于訂單合同本身存在許多不規范,也時常出現違約現象。市場價格波動時,由于信用意識不強,加工企業和農戶多會為了既得的經濟利益,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的購銷途徑。如果合同價格既定,農戶簽訂合同后,從自身利益考慮,必然會只顧產量而不顧產品的品質,造成“質量違約”,而加工企業面對眾多農戶,合同約束力弱,履行合同的難度大。
3.番茄加工產業組織無序問題
目前新疆番茄加工業發展總體處于紊亂無序、呈過度進入狀態,具體表現在:
(1)番茄加工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低。由于原料基地建設與加工企業生產能力不匹配,造成原料供應嚴重不足。如2004年新中基和天業兩大加工企業的設計加工生產能力為62.5萬噸,而實際產量僅為28.13萬噸,造成企業生產能力閑置,加工成本上升,嚴重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2)番茄加工業區域布局不合理。僅在新疆石河子,三家上市公司就各建了一座日處理3000噸的醬廠,將直接影響原料的管理和產品的質量,加劇了原料過度惡性競爭。由于番茄加工企業布局的不合理造成種植區域的盲目發展,沒有充分發揮出自然資源的優勢。
(3)番茄加工企業之間存在無序競爭。隨著生產同類產品企業數量的增加,許多企業為爭奪原料市場,打價格戰,展開惡性競爭。目前還沒有一個協調這類問題的行業組織或機構來統一協調,通過行業自律,來確保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促進新疆番茄加工產業發展的對策選擇
1.加強宏觀調控,制定番茄加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
要盡快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良好環境,這是保持番茄加工業發展最重要的一項舉措。一是制定番茄加工企業發展規劃。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強為原則,按產業分類明確番茄加工龍頭企業的短期、中期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扶持現有龍頭企業發展的重點,加快建立包括生產﹑流通、消費等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扶持政策體系;二是制定番茄生產基地建設發展規劃。根據各地番茄種植的原料特點、加工要求和產量等條件,盡快調整區域布局,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做好番茄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實現番茄基地建設與番茄加工企業日益擴大的原料需求量相適應;三是確定優先支持發展及限制發展的產業政策,防止過度競爭,提高市場集中度,加快企業間的重組與聯合,盡快形成一批優勢企業,以帶動番茄加工業的發展。
2.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努力提高番茄制品加工業的科技含量
新疆番茄制產品加工業要實現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轉變,滿足人們對番茄產品多樣化、優質化的需求,關鍵在于科技進步。一是加大國外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水平的引進,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國際資本采取直接投資、合資等多種方式,推動新疆番茄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二是加大高新技術應用,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三是加大番茄加工新產品的研發投入,開發生產高科技含量的新產品,改變番茄醬占主導地位的產品結構。
3.繼續培育和發展一大批能夠帶動番茄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提高現有番茄加工企業的規模和水平
龍頭企業是發展番茄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番茄產業化龍頭企業與一般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企業的最根本區別在于它同農戶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利益機制,能夠使所帶動的農戶得到實惠。因此,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而現在的中基番茄制品企業、屯河番茄制品企業和天業番茄制品企業就應該得到力度較大的扶持,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新疆三家大型番茄制品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番茄加工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水平。通過資本市場運作是一條可以考慮的途徑。通過橫向兼并,提高番茄企業的生產規模,降低平均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再通過縱向兼并,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入上下游工序,實現多元化經營,分散番茄生產經營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4.大力實施番茄基地建設,加快番茄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和產品質量體系建設步伐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企業的產品質量與原料質量息息相關。目前番茄原料和交售環節的壓車爛果、霉變,導致原料質量差,已經影響番茄醬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這是番茄加工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因此,要盡快發展“企業+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基地建設對番茄產業發展的基礎作用,達到企業發展、基地規范、農民受益的目標,這是今后番茄產業化發展的方向。要加快番茄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優質、安全(無公害)番茄生產基地建設,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原料生產標準是當務之急。
5.建立健全生產、加工一體化的利益機制和經營機制
各級政府應切實解決企業與生產基地、農戶之間松散的不穩定的單獨買賣關系問題,保證龍頭企業獲取穩定的原料。政府應調動各照方面積極性按照政策引導、企業扶持和農民自愿的原則,扶持農村經紀人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壯大,通過合作組織,引導和教育農戶樹立商品意識和市場觀念,協調好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真正形成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番茄加工企業要通過基地建設、技術服務、農資服務、資金支持等方式,增強與農民的合作,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同時可通過政府補一點、龍頭企業拿一點、從基地農戶的銷售收入中提一點等籌資渠道,建立風險基金,以保障企業和農戶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陳會英周衍平等:中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組織創新與政策選擇.經濟地理,第24卷第2期 2004.3
[2]樊斌奇朱磊:中國番茄醬國際競爭業績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新疆農墾經濟,2006.6
[3]魏本德:新疆番茄產業的發展分析.實事求是,2005(6)
[4]余曉明等:加快發展新疆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的對策研究.新疆財經,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