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為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編號:G2005A07)研究成果
[摘要] 本文分析了循環型消費模式的內涵與特征,以寧波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居民消費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加強社會公眾教育、完善監督與法規體系、制定可持續化居民消費行動計劃等方面分析了建立循環型居民消費模式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循環經濟 消費模式 對策分析
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名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強化節約意識,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產品、節能環保型汽車,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可見,消費模式對循環經濟的實施起著重要影響作用,倡導綠色生產、理性消費和綠色消費,實現傳統消費模式的轉變是實施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循環型消費模式的內涵與特征
消費模式指在一定消費理念指導下的社會消費系統的整體狀態。將實施循環經濟前的消費模式稱為傳統的消費模式,傳統的消費模式有三項特征:一是以實物消費為主,把數量作為消費水平的標準,忽視消費質量;二是以能源和資源的大量消耗為支撐,消費的資源成本過高;三是追求近期目標和當代人消費的滿足,忽視未來人的消費需要,缺乏可持續性。這種以消耗資源和浪費資源為特征的消費模式,助長了不健康、不文明、甚至病態的消費行為。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手段,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環經濟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因此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具有非常廣泛、綜合的內容,除了在工業、農業層面上的運用外、同樣包含個人消費方面。消費模式與生產模式相輔相成、互相影響,是實施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循環經濟的實施起著重要影響作用。
所謂循環型消費模式包括綠色產品,物資的回收利用等諸多內容,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循環型消費模式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觀所特有的統籌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經濟、生態、社會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基本理念,體現了一種新消費觀——強調廢棄物再資源化。
二、居民生活消費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以寧波市為例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寧波市的消費總量增長較快,整體消費水平較高,居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據統計,寧波市2006年第一季度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271元,增長16.9%;居民支出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交通和通信及教育娛樂文化服務支出增長迅速,累計增幅分別達到77.6%和23.9%。
本課題組在2006年對近400余名寧波城市居民的抽樣調查中發現:寧波居民生活消費仍以享受型、物質消費占主導,居民“節約”意識較強,但在生活消費觀念及習慣等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消費觀念方面。大部分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屬于享受型,對于節約環保的意識較為薄弱,有盲目地追求品牌、數量的傾向。2006年1-3月份,寧波市居民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汽車、住房、以及數碼產品和名牌服飾等方面。雖然近年油價上漲較快,但寧波市進口大排量的車型市場銷售持續火熱,2006年一季度寧波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36.7%,節能環保仍未成為市場購買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第二,垃圾分類回收方面。在調查中發現,有8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于垃圾分類回收的相關知識不清楚。市民對于消費垃圾的回收意識不強,生活垃圾分類的設施并沒有得到普及,居民對于垃圾回收的相關知識相對缺乏。
第三,消費類型方面,物質消費仍占居主導地位。研究表明精神消費直接影響到個人消費質量的高低、以及個人消費觀念的形成。寧波市居民對于精神消費,即文化、藝術等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體水平仍不高,位于浙江省后列。
最后,從整體來看,寧波市居民生活區的“綠色”程度良莠不齊,差距較大,尤其是一批老社區,綠色社區建設相對滯后。寧波的居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率普遍不高,與杭州相比,相差13個百分點(杭州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率100%);綠化覆蓋率較好,但是存在著分布不均的情況,兩極分化嚴重;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和垃圾回收工作并沒切實開展起來;社區相應的環境文化氛圍和居民整體環境意識與試點社區還有較大差距。
近幾年來,針對以上由于環保意識落后、消費習慣不良等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寧波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引導居民消費模式,建設宜居城市和生態村鎮建設快速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近日,寧波市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實施方案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的評審,這標志著寧波的循環經濟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這些經驗值得各地借鑒,下面以寧波市為例,分析實現居民消費模式轉變的具體對策。
三、建立循環型居民消費模式轉變的對策分析
實現循環型居民消費模式轉變的根本目標就是要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即面向全體市民的更為公平的適度消費模式,不鼓勵或限制過度高消費、超前消費、揮霍消費及畸形消費;倡導面向未來的更加可持續的消費方式,改善和鼓勵使用公共交通設施;加強市民的健康消費意識教育力度,普及節能環保型消費意識。
1.加強公眾宣傳教育,倡導綠色消費觀
首先,應通過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方面對構建可持續消費、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加強對個人行為產生影響的消費意識和觀念的建設,建立居民綠色消費意識。綠色消費模式包括綠色產品,物資的回收利用等很多內容,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以寧波為例,主要是通過在城市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和教育活動,利用電視、雜志、報紙等媒體來進行科學知識、清潔技術、消費知識、消費文化、消費法規、維權知識、消費信息、環保信息的宣傳和傳播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理性消費和綠色消費,來引導公眾優先使用和采購可再生利用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綠色產品。
2.完善監督與法規體系,促進綠色生產
在構建循環經濟和可持續消費中,政府必須發揮宏觀管理的關鍵和主導作用。雖然,近年來寧波初步形成了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體系框架,但與可持續消費有關的消費法律法規體系還有待完善。
因此,首先應結合具體情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研究、建立、明確消費者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實施關于承擔嚴格環境義務的法規。
其次,在節約資源消耗方面,要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用透明的機制對生產制造企業進行監督和強制執行,對違反法規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目前重點檢查耗能、耗水和垃圾情況;并采用資源、能源產品的價格、稅收政策進行調控,減輕環境退化和資源消耗。
最后,在倡導綠色生產方面,還應加強對生產供給環節的管理,規范綠色產品的標示和市場,包括給食物貼上明確的標簽,對食物和環境中某些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如二惡英、毒素、殺蟲劑)的進行監測和控制。目前,商務部、國家認監委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寧波市將以此為契機,建立相關機制,公開評價、檢查生產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中管理的進展和有效性,以督促采取相應的策略和措施,實現長遠的目標。
3.制定居民可持續化居民消費行動計劃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最終還得靠個人,要逐步將新的消費意識和觀念轉化為每個消費者的自覺行為和消費模式。制定可持續化消費行動計劃應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實行重復使用、節約資源型消費。如強調消費品質量,注重實用、節能、節水,減少能耗高、耗水多和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第二,構建合理的消費結構,注重對精神文化和生態的追求而不是對物質無節制的消耗,增大總體消費中精神文化和生態消費比重;增大在實物消費中綠色產品的消費比重;提倡在飲食結構上以植物型食品為主或動植物食品并重,切實救助物種;要求在消費過程中實行垃圾分類和處理,不造成環境污染。第三,實行適度消費,鼓勵健康、文明、樸素的衣著方式、居住方式和出行方式,集中供氣、熱、電及處理污水、污物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J].管理世界,2005(7)
[2]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寧波市人民政府,2OO6.2
[3]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宏觀經濟研究,2005(4)
[4]寧波統計局:寧波統計年鑒(2000-2005)[M].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2005
[5]周耀烈周麗梅卓小偉:寧波市循環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新思路.創造創新與可持續性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言稿(北京),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