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奧運體育館的賽后利用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我國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的具體功能和價值內涵,建議高校要解放思想,大膽學習和借鑒國外奧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成功經驗,及早準備,合理規劃,充分發揮本校奧運體育館的多項功能,實現其賽后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高校奧運體育館 賽后利用 功能 價值
100多年前,現代體育最早進入中國是從高校開始的,中國學生是最早接觸現代體育的中國人;100多年后,代表人類最高體育夢想的奧運會真真切切來到了我們高校校園——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共有6座高校體育館將承擔奧運賽事。其中有4座場館是新建場館,分別是北京大學體育館、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和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另外兩座體育館是改建體育館,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奧運會后,上述高校體育館,在賽后利用時具有哪些具體功能以及價值作用如何,本文進行了一些梳理和探討,以期為我國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一、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功能分析
1.滿足高校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和大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功能
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首先要滿足學生在室內上體育課、開展體育活動、進行文體活動的需求,成為大學生體育與文化活動場所。一方面使高校體育教學所開設的運動項目大幅度地增加,讓更多的同學修選到自己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另一方面,將改變體育教學受制于天氣的現狀,有效的保證室內運動項目教學課的開設和學生體育鍛煉的延續性。奧運會后,高校奧運館內將設置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訓練比賽場地;成為舞蹈、話劇、樂隊等藝術活動排練廳。此外,還可以兼做開學或畢業典禮、各種大型報告會、大型團體操訓練、文化科技作品展覽的場所。高校奧運場館的建設將極大改善學校現有體育教學、文化活動場地不足的現狀,滿足高校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和大學生課外體育文化活動以及學校大型典禮的需要。這是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的首要功能。
2.高校奧運體育館區域成為大型活動中心的功能
根據國外奧運會場館的運營經驗和規律,奧運會結束以后,奧運會場館的運營主要以組織大型體育、文化娛樂、商貿會展、政治集會等活動為主。高校奧運會體育館在賽后運營中,也必須采取多元化的運營模式,以組織大型活動為核心,積極吸引和承接各類大型體育、文化、商貿、娛樂活動,使高校奧運會場館區域成為多功能的大型活動中心。這是高校奧運場館作為大型體育場館設施的基本功能。大型活動按內容可以分為:體育賽事;文化娛樂與社會公益活動;大型會展;大型慶典;峰會與論壇等五大類。根據地域級別可分別設計安排不同的具體活動內容,舉例見下表。
高校奧運會體育館賽后利用舉辦大型活動類別一覽表
3.“體教結合” 建設高水平運動隊,實施國家奧運爭光計劃的功能
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奧運體育館,要響應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號召,依托奧運會比賽體育館的硬件條件,積極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體育人才。并力爭成為相關運動項目國家隊的訓練基地。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做貢獻。這是高校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重要功能。
4.積極引進承辦職業和商業體育賽事,成為大學區賽事中心的功能
據《北京青年報》2008年1月20日訊,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李晉康日前在2008北京市體育工作會議上作專題發言時提出,在“后奧運”時期,要充分利用奧運場館,把北京打造成為國際體育賽事中心。隨著我國體育競賽市場的不斷開放和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將落戶北京,這也為高校奧運體育館承辦體育賽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應該說,北京的賽事資源日益豐富,市場價值含量也在逐步提升,特別是一些單項商業賽事,規模適中,與高校奧運體育館的硬件設施、承受能力非常吻合。高校奧運體育館利用節假日、寒暑假,依托世界頂級水平的、精良專業的奧運會比賽場館條件,將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職業和商業體育比賽引入高校,可以通過廣告贊助商、門票、場租、電視轉播費等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積極引進、承辦職業和商業體育賽事,是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基本規律,也是國外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和市場化運營的一個成功經驗。這是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運營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功能。
5.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時代旋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功能
為健康而進行健身投資,正成為一種現代意識和時代潮流。高校要充分利用奧運體育館場地及其器材設施條件,和社區采取共建合作方式,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時代旋律。這是高校奧運體育館的社會公益功能。為實現此項功能,高校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基礎工作:(1)要在高校奧運體育館內建立形成體制監測與評價系統,健康與心理咨詢系統,健身與康復指導系統,運動訓練與培訓系統,健身俱樂部活動指導系統等為內容的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2)要在奧運體育館內安裝“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的各種器材種類;安裝適合不同人群,特別是青少年特點的健身設施。(3)高校奧運場館的使用和服務,是以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為軸心,除了教學、競賽、訓練外,課外、節假日和寒暑假,要向社區居民和校外公眾開放。
6.面向市場進行商業化運營,“以館養館、自我發展”的功能
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推向市場進行商業開發,要樹立“以體為主,多種經營”的指導思想,強調規模化、多層次化、多項目化運營,最終實現“以館養館、自我發展”的自身造血功能。其運營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擴展廣泛的休閑設施,例如:高級座位、包廂、餐廳等,很多歐洲足球俱樂部舉辦足球賽,大約有50%比賽日收入是通過商業對商業的方式取得的,都是通過VIP和商業人士在高檔餐飲服務和包廂坐席的額外消費中得到的。而這些設施僅占場館面積不到10%。
(2) 最大限度地利用場館建筑本身。場館通常是沒有比賽日子多于比賽日,可以通過功能改造,調整活動(臨時)觀眾席位和挖掘場館輔助空間的方法,把一些區域變成會議室、零售超市、康體中心、電影院等。這些設施可以在比賽日或非比賽日得到雙重利用的時候,額外的經濟效益就顯現出來了。
(3)根據國外奧運會場館的運營管理經驗,奧運會結束后,能否有效地開發擴大奧運會場館無形資產的價值,是奧運會場館經營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奧運會場館無形資產賽后開發主要包括以下門類:奧運產品特許經營權;奧運會專有名稱、標識;奧運會紀念品;場館冠名權;豪華包廂等。作為舉辦過奧運會的北京奧運會場館,不論在建設規格和檔次上與發達國家相比毫不遜色,在國際上具有極高的知名度,無形資產開發具有相當大的潛力。高校特別要大力開發體育館冠名權和豪華包廂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激活”奧運會體育館這一“沉睡的資本”,獲得穩定可觀的資金來源。
二、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價值審視
1.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將助推大學體育改革發展
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一直是舉辦過奧運會的世界各大城市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高校建設奧運場館,既滿足了奧運會賽事的需要,又為賽后豐富師生的文化體育生活提供場所,高校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和大學生課外體育文化活動,基本保持了場館的長期不斷的高效率使用。這是北京奧運會解決場館賽后利用問題的重要創新。高校奧運場館的建設將極大改善學校現有體育教學場地不足的現狀,極大豐富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項目,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功能的發揮,對于大學體育的改革發展將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2.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將促進全民健身運動蓬勃興起
高校奧運體育館,既要滿足奧運會等大型競技體育比賽需要,并在賽后滿足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和大學生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的需要,還要努力將高校奧運體育館建設成為“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做到“一舉三贏” 。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對國家和公眾應盡的服務義務和責任,是其回饋社會的公益貢獻。
3.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將使“體教結合”建設高水平運動隊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體教結合”是通過體育與教育的有機融合,即教育系統依靠自己的資源優勢,培養高水平運動隊和競技學習俱佳的大學生運動員。運用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科學發展觀來審視,就是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競技體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可以減少和避免我國體育系統培養人才過程中,對運動員文化學習的剝奪而造成的運動員的片面畸形發展,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有效手段。是實現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中國體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世界體育的發展趨勢。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將使“體教結合” 建設高水平運動隊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4.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商業化運營,將成為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高校奧運體育館賽后利用,遵循市場價值規律,把所提供的場地設施服務,根據成本核算數據,通過合理收費,轉化為體育消費。進行規模化、多層次化、多項目化運營,努力建設成為大學區的體育賽事中心和多功能的大型活動中心。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彌補場館水電氣能源消耗、維護費用、人員開支等成本性支出,實現“以館養館、自我發展”;另一方面也將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成為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亮點和新的增長點。
三、結束語
高校奧運體育館是由學校籌資為主,國家撥款,社會贊助,個人捐贈為輔建設而成。作為業主,高校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把服務于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和學生課外文體活動以及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作為賽后利用的根本宗旨。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場館、體育服務都要進入市場,高校奧運體育館也不例外。高校要解放思想,大膽學習和借鑒國外奧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成功經驗,面向市場進行商業開發,努力尋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圣火即將點燃,高校奧運體育館的管理者,要提高對我國高校奧運體育館功能具體內容和價值內涵的認識,及早準備,合理規劃,在奧運會后,充分發揮場地設施資源的優勢和多功能性,千方百計提高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最終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顯鵬:現代奧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及賽后利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1)
[2]鮑明曉:奧運舉辦城市體育場館的建設、運營與管理[J].體育科研,2006,(5)
[3]韓新君:高校競技性體育館的規劃設計與賽后利用構想[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1)
[4]陳新穎: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的構建[J].中國體育科技,2002,(11)
[5]大型活動時代來臨 [EB/OL].http://www.culturepower.com 2007-12-5
[6]霍建新:北京高校綜合性體育館經營現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5)
[7]虞重干:“體教結合”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J].體育科學,2006,(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