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已逐漸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要想使會計信息效果大幅提高,必須打破傳統會計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業務流程重組的理論和方法相結合,對企業會計業務流程進行重組。
[關鍵詞] 信息化 會計 業務流程
一、信息化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1.計算機的發展
自從20世紀40年代第一臺計算機問世以來,隨著IT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微型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與經濟管理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從1954年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將計算機應用于工資核算到現在的ERP系統,計算機大大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使會計人員從繁瑣的記賬、算賬等重復機械的勞動操作中解放出來,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了由于人工計算等疏忽帶來的錯誤,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2.網絡技術的應用
21世紀的今天已經進入網絡時代。正是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才使得計算機的使用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網絡的出現使會計數據處理、加工速度成千上萬倍提高,不同人員、部門之間數據處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間范圍的限制。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緊密結合,大大擴展了會計數據處理的時空范圍,為遠程處理,實時監控提供了技術保障。
3.管理思想的創新
管理自初步形成理論以來,已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演變。從泰羅對于工廠的科學管理到今天對于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的企業管理,企業經營與管理思想也不斷的創新。隨著市場競爭從早期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到企業間的價值鏈之間的競爭,價值鏈管理理論應運而生。價值鏈管理把企業資源的范疇從過去的單個企業擴大到整個價值鏈的企業群。企業關心的將不再僅僅是企業自身,而是它所置身其中的整個價值鏈的集成利益和發展能力。企業聯盟的形成在會計管理上構成了企業聯盟價值鏈會計管理。與此相適應價值鏈會計管理將突破傳統會計管理的范圍。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實現快速和準確地反映整個價值鏈的會計核算與管理。因此,價值鏈會計信息系統的目標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要提高所有各聯盟企業內部會計管理、控制和決策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整個價值鏈會計管理工作的監管、分析和決策能力,并按事先規定的法則,在聯盟企業有關業務發生時,提取相應的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會計、財務、業務、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等綜合信息以支持價值鏈企業聯盟綜合管理、監控和高層決策管理的需求,從而提升價值鏈企業聯盟整體會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價值。
二、傳統會計業務流程分析
傳統會計業務流程是建立在勞動分工理論下的一種順序化業務流程。會計過程從收集企業業務活動信息開始,會計人員從企業業務活動的所有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數據,利用會計的方法和工具,按照會計規則對其進行處理、加工,形成會計信息。傳統手工會計將會計分成若干期間,在每一個會計期間,會計工作從交易或事項的確認開始,依次經過計量、記錄,最后編制財務報告,再進入下一個會計期間,由此形成一個會計循環。具體工作過程如圖。
圖
隨著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應用,會計工作雖然發生了一些變革,但基本流程與手工流程大體一致,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只是從登記賬簿到編制平衡表的過程都由計算機自動完成而已。所以會計流程至今還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但是,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傳統的會計流程已逐漸與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會計流程建立在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的理論基礎上,將財務與業務分割開來。會計人員只負責業務發生的單據流轉和記錄,很少涉及業務層面的流程,使得會計部門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會計信息系統在物理上獨立于其他信息系統,在企業內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就可能在客觀上導致會計信息與業務信息不一致或信息隔閡,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2.傳統的會計流程無法滿足實時控制的需要。從圖1可見,經濟業務發生后,有關數據經過會計人員的加工處理,到會計期末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呈現給相關使用者。這就導致會計信息系統所反映的資金流信息往往滯后于物流信息,管理者無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實時控制,只能進行事后的統計和分析而無法進行有效的事前計劃預測和事中控制。
3.傳統的會計流程已不能滿足現代管理的需求。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傳統的財務報表所呈現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滿足決策者的需要。一方面,傳統的二維報表是通過會計科目的分類來組織數據并以此編制,它提供的是一種“高度濃縮”的價值信息。這樣的信息只能滿足企業管理的基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者的思路,阻礙了管理者對所采集的數據從多角度探究和分析,更不能滿足大量不同信息用戶的決策需求;另一方面,會計部門只記錄影響組織資產、負債或所有者權益構成的經濟事件的數據,信息使用者不能獲得市場、競爭對手和協作方等有關信息。隨著企業聯盟價值鏈會計管理時代的到來,企業此時已不僅僅關心其自身,決策者更加關心如何在聯盟企業有關業務發生時,提取相應的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會計、財務、業務、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等綜合信息。
4.傳統的會計流程中有些步驟已不再需要。由于人工計算難免存在差錯,會計流程中的對賬、試算平衡顯得非常重要。而在信息化環境下,計算過程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只要對會計數據的輸入環節控制得當,計算機內部數據處理一般不會出現差錯,因此對賬、試算平衡等步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三、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業務流程的設計
為了使會計信息系統能更加及時、有效的提供會計信息,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應該結合業務流程重組(BPR)的思想,對會計流程進行優化或重組。在設計會計業務流程時,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1.將會計流程與其它業務處理流程進行整合,不再基于傳統的會計循環,而是基于業務活動的“業務過程/業務事件”來建立會計業務流程,建立事件驅動型會計信息系統。也就是說,會計工作的起點不是記賬憑證,而是各相關業務部門的業務事件。大多數會計數據將由各部門的業務數據直接輸入,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記賬憑證,而不用再將原始憑證傳遞到會計部門進行相關處理。
2.設計新的會計業務流程的過程中,應注重加強對每個流程的控制,包括權限控制、輸入控制、輸出控制等。尤其是在價值鏈會計管理中,將計劃管理和會計控制流程嵌入到各有關的業務流程中去并使之有機地集成,在業務發生時,動態地實施強有效的計劃管理和會計控制,以保證會計信息在整個流程中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3.新的會計業務流程應該將會計工作的重心從傳統的財務會計逐步轉移到管理會計上去。傳統的會計流程著重于對經濟業務的反映,而忽略了通過分析相關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生產運營進行管理。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會計人員從繁雜的、簡單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企業管理中。
4.企業組織結構應與會計業務流程的重組相一致。傳統會計組織結合內部控制的要求按會計工作的不同內容進行劃分,并相應地配備會計人員開展數據處理工作。隨著企業業務流程和會計業務流程的重組,企業內部傳統的部門界線、數據處理職能分隔將越來越模糊,企業會計組織內部乃至于整個企業組織內部的崗位職責都需要重新定義和組合。
參考文獻:
[1]楊周南: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的變革.會計研究,2005,11
[2]周建升:基于業務流程重組(BPR)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09
[3]郭文輝:基于價值鏈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會計之友,2005,07
[4]黃 輝: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業務流程的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11
[5]劉 立:論ERP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