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中國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具有城鎮人口旅游出游率的數據,而其他城市缺乏這樣的數據,旅游統計數據的不健全阻礙了旅游的量化研究。對此,本文通過數學分析,建立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出游率的關系圖及其量化關系。
[關鍵詞] 人均可支配收入 出游率 構建
一個旅游客源地出游人數的計算主要取決于兩個統計數據,一是該地的總人口,一是該地居民的出游率。對于我國主要35個大中城市,國家旅游局有這樣的統計數據,但其他城市或省沒有相應的旅游出游率的統計數據,在統計該地旅游出游人數時非常的困難,也阻礙了旅游的量化研究。為了能夠粗略知道旅游客源地的出游率,本文試圖從客源地的人均收入和已有的35個城市的出游率的關系中找到規律,從而通過居民人均收入來計算出響應的旅游出游率,為計算或估算出游旅游客源地的旅游出游規模(旅游需求規模)邁出關鍵的一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出游的重要條件之一,居民出游人數的多少或者當地出游率的高低受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的影響較大。為了找出二者之間某種關系或者規律性,本文采用35個大中城市的城鎮居民國內旅游出游率、城鎮人口數和全國各地區的農村居民國內旅游出游率、農村人口數以及各省(市)相對應的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等數據[1-3],通過數學分析,建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出游率的關系圖。計算和處理步驟如下。
一、建立人均收入——出游率關系圖
統計已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和出游率的兩組數據,建立人均收入——出游率關系圖,見圖1。
圖1 人均收入——出游率關系圖
圖1中雖然能夠顯示出游率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的上升而上升的變化趨勢,但是這種趨勢因為樣本個體的特異性和統計數據本身存在的誤差而體現得不夠明顯。另外,圖1中的每一個點代表了一個行政區域的實際出游率,而它們的各自的人口規模不同,這樣就可能存在著每一個樣本的重要程度不同,也就是說可能存在這樣的數據:某個區域的人口規模非常小,但出游率很高或者很低。在圖中反映出來均方差很大,出現陡峭的尖峰,這里采用數據分組的方法來克服上述問題。
二、修正和構建人均收入---出游率的折線趨勢圖
為了找出人均收入和出游率之間的明顯趨勢,需要降低因為個體差異性而帶來的影響和濾除白噪聲(統計數據本身含有的誤差)。這里把收入從小到大分成幾個區間,并給出每組人均收入的基點數。在此基礎上算出每個區間的平均出游率,結果列入下表。
表 人均收入和平均出游率的關系表
從表中提出人均收入和平均出游率的數據建立圖2。
圖2 人均收入——出游率折線趨勢圖
圖2中的各點反映了在該點所對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和出游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使用折線依次連接各點,通過這些折線的線性關系來近似模擬現實中存在的正相關關系。在統計中某地區缺乏出游率但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數據的時候,就可以采用插值法來獲得近似數據。例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250元,從圖中可以得出其出游率為1.191。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2]國家旅游局:中國國內旅游抽樣調查資料[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