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霍爾果斯口岸的概況入手,較深入地分析了其對外貿易方面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對外貿易品牌戰略區位優勢
一、霍爾果斯口岸概況
霍爾果斯口岸是中國西部重要的門戶。它融商貿旅游、進出口貿易和中轉貨物為一體,對外連接功能齊全、基礎設施較完善,具有全天候進出口能力,并對第三國交通、運輸、旅游、商貿全方位開放,是與獨聯體中亞五國及歐洲經濟文化交流、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窗口。主要進出口商品種類為畜產品、石油制品。近幾年,霍爾果斯口岸立足于“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確立了“以對外貿易為中心,以進出口加工業和旅游業為兩翼”的發展思路,不斷改善投資軟硬環境,創造順暢的通關環境,對外貿易發展迅速。
二、霍爾果斯口岸對外貿易優勢分析
1.地理位置優越。霍爾果斯口岸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的伊犁河谷谷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同時又是國道321線(上海——霍爾果斯口岸)的最西端,隴海—蘭新鐵路國際新通道的最西端,距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670公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府伊寧市96公里;距離哈薩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圖市390公里,雅爾肯特市35公里。與其他邊境口岸相比,運輸距離較短,降低了運輸成本,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口岸陸路客貨運輸常年通行,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大通道和橋頭堡,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在促進中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及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自然資源豐富。霍爾果斯口岸周邊境內地區物產豐富。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及旅游資源。以老霍城為中心的約3030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耕地65萬畝,可墾荒地5萬畝,草地萬畝,水域6萬畝。動植物品種繁多。野生植物有蘆葦、野麻、甘草、貝母、蒼耳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甜菜、油葵、煙草為主;天然林約18.6萬畝,人工林25萬畝。此外還有分布廣泛、品種繁多的野果林和人工果林、葡萄園林,所產水果品質佳、產量高,受到中外消費者喜愛,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中煤儲量最為豐富。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霍爾果斯口岸對外貿易進出口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3.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霍爾果斯口岸交通分為城市干道和交通場所兩部分。道路以環狀和網絡狀相結合,貫穿口岸各個部門。口岸已建成22公里城鎮街道和環城路,有90公里的二級公路直通伊寧市;由于口岸過貨及人員出入量大,口岸建設了一座大型客運站,開設市內公共交通,并在各個區設立停車場地。即將建成的“精—伊—霍”鐵路也將為霍爾果斯口岸邊境貿易的大發展提供更好的交通條件,以提高霍爾果斯口岸的貨運量。為了使口岸達到國際通訊能力,在現有郵電大樓的基礎上再新建一座國際郵電交換樞紐中心,設有國際郵件交換站,國際國內程控直撥電話,無線通訊等電訊設施。口岸還開通了中國移動通信139全球通、中國聯通130全球、無線尋呼等,并即將開通與歐亞十四國的光纜通訊。廣播電視設備齊全,開播漢、哈兩種語言的無線電視、23個頻道的有線電視和調頻廣播。霍爾果斯作為中國西部對外貿易進出口的重要基地,年用電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70萬千瓦小時以上。并建成日供水6000立方米的水廠。在進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建設一批貿易、旅游、金融等多項建筑。除用于基礎設施外,開發項目包括貿易中心、金融大廈、酒店及娛樂中心、寫字樓及公寓、康復中心、標準廠房、貨物展示及倉儲區和住宅區。貿易中心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可提供上千個商品交易或洽談攤位,并設立大型超級市場等。
4.工業園區發展迅速。工業園區是加快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進程的結合點,是招商引資和工業經濟發展的載體。口岸立足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啟動工業園區,使對外貿易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從2002年開始霍爾果斯口岸啟動了工業園區建設,園區規劃面積9.73平方公里,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了工業園區的起步建設。以適度超前、預留充分發展空間的建設理念,將其建成招商引資的載體、工業發展的平臺。今后將按照“一區多園”的不同產業聚集的發展戰略,重點建設皮革加工園、建材加工園、食品加工園、機電裝配園以及紡織服裝及輕工產品加工區四大園區。這些工業園區的建成在霍爾果斯口岸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5.建立了互市貿易區。霍爾果斯口岸緊緊圍繞對外貿易這一發展主線,從國內、國外兩個方面入手改善環境,促使對外貿易迅速回升。建立了邊境互市貿易區,營造了符合市場機制的貿易平臺。霍爾果斯邊民互市1992年7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并于當年8月15日正式運行,擁有6個海關邊民互市監管點,占地4.85平方公里的邊境互市貿易區。與此同時,邊民互市貿易區的功能逐漸向現代物流功能發展。主要的特征是邊民互市開放度高。按照現代物流體系的目標,全面展開了對邊民互市的管理與整合。邊民互市運行逐步規范、貨物流轉更趨暢通,互市貿易迅速上升。吸引了眾多商人入市購物。同時建立了各檢查單位相互協作、公開承諾和服務機制,使通關通商各環節的銜接更加緊密有序。并且與哈薩克斯坦潘菲洛夫區政府建立了定期會談會晤機制,減少了哈方政策不穩定對通關通商的影響。
三、霍爾果斯口岸對外貿易劣勢分析
1.外方不穩定因素造成貿易額的減少。一是獨立后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政策不穩定,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外貿運行和管理體系。二是哈方境內沿途關卡較多,收費隨意性較大,名目繁多,導致外貿進出口成本加大,無利可圖。三是近兩年涉外運輸不暢,糾紛不斷,雙方時常采取制裁措施,經常罰款、閉關。四是哈薩克斯坦單方面要求對哈國到霍爾果斯口岸邊民互市購物商人實施簽證制度,造成互市哈商急劇減少,互市貿易額下滑。五是進出口貨物運輸方式發生變化,大批量貨物轉由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運輸。這些外方不穩定因素使得口岸的對外貿易受到很大限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貿易額的減少。
2.交通的制約使貨物吞吐量受到限制。霍爾果斯口岸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響至今還沒有通鐵路,所有的運輸都是陸路運輸,這給外貿進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吞吐量受到限制,進出口貨物也只能控制在輕工業和小額貿易上,牽制了口岸長遠發展的步伐。
3.國內貿易政策的調整增加了外貿進出口的難度。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調整了地邊貿易政策,取消了許多優惠政策,大批外貿公司因失去外貿進出口權而無法開展進出口貿易。原經霍爾果斯口岸大量進出口貨物因受配額限制無法進行大批量出口,口岸2000年進出口的羊毛至今仍有近千噸因無法解決配額而積壓。最近,國家又取消了對霍爾果斯口岸邊境貿易外匯核銷的有關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外貿進出口的難度。霍爾果斯口岸在內部的支撐上條件虛弱,缺乏良好的內部政策支持。
4.口岸管理不完善牽制了外貿發展的進度。一是體制影響,口岸沒有獨立的行政區劃,與霍城縣、兵團難免在管理上產生交叉和矛盾,使許多涉及口岸管理和發展的問題由于相互制約而無法解決。二是口岸管理、執法人員思想還不夠解放,服務意識不強,部分一線執法、查驗工作人員存在著特權和有損貿易客戶的行為。三是口岸的部分稅費的收取不盡合理,查驗工作效率不高。造成霍爾果斯口岸在管理工作方面工作效率不高,使外貿發展的進度受到很大的牽制。
四、發展霍爾果斯口岸對外貿易的對策
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開放力度,提高開放水平,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自治區給予的優惠政策,依托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充分發揮霍爾果斯口岸的對外職能和對外貿易基地的作用,大力發展邊境貿易,拓寬國內外合作領域,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開放經濟格局。
2.充分利用亞歐大陸橋,積極實施“沿邊開放,貿易興邊”的戰略。當前,世界經濟、貿易中心逐漸向太平洋沿岸轉移,為開拓亞歐大陸橋創造了良機。口岸利用其地緣、資源優勢,實施“沿邊開放,貿易興邊”的戰略,充分發揮前沿的帶動效應,實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才可能獲得與先進地區同步發展的條件。
3.抓住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精—伊—霍”鐵路建設的大好機遇,這一工程的實施將為霍爾果斯口岸邊境貿易的大發展提供更好的交通條件。提高霍爾果斯口岸的貨運量。
4.抓住新疆實施資源優勢轉換戰略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霍爾果斯口岸資源、地緣、沿邊、沿線等自身優勢,擴大對外開放。依照加速新疆“五大基地建設”和“兩大流域開發”的要求,根據中亞國際市場的要求,對霍爾果斯口岸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
參考文獻:
[1]杜春發:邊境貿易與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J].民族研究,2003(1)
[2]胡鞍鋼:西南國際大通道建設與貿易自由化[J].國際貿易,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