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足西津渡街后才知道,它與我們走進別的小巷一樣,遠遠不需要我們承受那么大的心理張力。
巷,是整個城市的一道風景,是城市文化的一個淡雅別致的后院。
在鎮(zhèn)江這座古城西邊,就有著無數(shù)條頗有韻味的小巷,在秋的氛圍中,或許你的一個舉首投足,一次起心轉(zhuǎn)念,就能夠找到秋的真正風貌。
詩文中的古巷當然是極負盛名的,像南京烏衣巷,鎮(zhèn)江西津渡街。它們有過輝煌而又厚重的歷史,常常都顯得那么的大氣,那么的瀟灑,似乎會給我們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歷史負擔。駐足西津渡街后才知道,它與我們走進別的小巷一樣,遠遠不需要我們承受那么大的心理張力。這里沒有“西風殘照”的歷史觀,通常流露的是“鍋碗瓢盆”的生存狀態(tài)。她們,往往是平和的,古樸的,纖小的,沖淡的……
秋天的早晨,當?shù)谝豢|陽光撒在深巷的某一個角落的時候,沉睡了一夜的小巷就注定是在舊式門窩的“吱嘎”聲中蘇醒的,也必然在老式煤爐的炊煙中恢復生機。在這樣的氛圍中,一種生態(tài)形式得到闡述與表現(xiàn)。日子要慢慢地過,一切都不要有大都市的那種急功近利;生活就是要像煤爐里的那縷縷炊煙,悠閑自在。
既不標榜閑云野鶴般的孤高,又能夠把日子過得很好,也只有這江南的深巷了。看吧,在清爽的秋氣中,先是張老太爺哼著個京劇段子出去遛鳥了,后來又是李奶奶買菜去了。居住在巷子里,大家當然都很熟悉,早上見面,必然會問聲早,然后就自然而然的談開了。什么昨晚上連續(xù)劇又放到哪了?昨晚晚飯又弄了什么菜了?誰家小孩又放學回來晚了。聽聽全是一些瑣事。可仔細想想這就是生活哩。就像這小巷的青石板路,那么平靜又那么深長地伸向遠方,四平八穩(wěn)又充滿樂趣。
傍晚時分的小巷別有一番滋味。夕陽斜照,余暉在長滿青苔的磚墻,在狹小的巷子里寫就了一個金黃色的“一”字,只是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叫做回家的氣息。行人匆匆,薄暮冥冥,腳下依然是青石小路,舉首依舊是狹長的天空,空氣中除了秋的味道還有炊煙的味道,飄散在小巷的每個角落……
下雨的時候其實最有情趣,在茫茫秋雨中,撐一把老式洋傘,雨聲潺潺,深巷無語。很容易就讓人想起那首浪漫的《雨巷》。雨水滴答滴答地潤澤著腳下的每一寸石板路。或許在某個虛掩窗下也會飄來復古式留聲機的懷舊歌曲,纏綿在這深秋的古巷。這是江南特有的聲音。
秋風無語,深巷寂寂,如此有意境的生態(tài),構(gòu)成了鎮(zhèn)江最美的秋景。這已是秋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