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等而由單位管理層及其員工共同實施的一個權責分明、制衡有力、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是單位確立的一種自我檢查、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行為機制。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對單位的經營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從內部控制的現狀、局限以及建立內部控制的對策幾個方面來對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進行一些探討。
一、內部控制的現狀和局限
1.內部控制意識薄弱
目有相當一部分管理者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尚未認識到內控對于企業經營的重大意義。表現在:一部分企業雖然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系統,而企業高層管理者沒有身體力行且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導致內部控制系統形同虛設,內部控制只是停留在一系列的手冊、文件、和制度上。更有另一部分企業雖然擁有很大資產卻連成文的內控制度都沒有制定。有相當多的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是片面的,認為內部控制就是財務控制,而財務控制就是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而實際應用中很多企業偏重事后控制,在事情發生后才堵塞補救,這樣導致內部控制失去效力。
2.管理層濫用職權
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管理者制定并在管理層的監督下實施的,制度的制定者都會傾向于加強自己的特權并減少制度對自己的約束,因此管理層往往被賦予很大的特權,甚至凌駕于制度之上,在單位和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很難保證管理層不濫用職權干預內部控制機制的正常運行,這樣內部控制制度就被置于管理層的操縱之下,削弱了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用人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不健全
內部控制是由人來進行并受人的因素影響,一個好的人事政策及實務能夠確保執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因為人的因素是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我國尚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沒有形成任人唯賢的人才競爭機制,不少管理者不習慣甚至不懂應用現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對下屬人員的工作不能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督,對業績良好的員工的獎勵和激勵以及對違反行為準則的員工的處罰措施不公平、公正……致使人(員工)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大打折扣。
4.受控制成本限制
在內部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環節較多,設置的崗位也必然會增加,人員就需配備更多,這樣內部控制系統的成本必然會增加,而每個單位的經濟資源都是稀缺的。因此實施內部控制要受到執行成本的限制,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即實施內部控制必須以制定和實施內部控制投入成本小于實施內部控制而取得的收益為前提條件。由于實施內部控制必須考慮執行成本和執行效益原則,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合理控制,所以內部控制作用的發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中小企業怎樣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不需要像大企業一樣面面俱到,而是應根據自身的企業環境、條件、員工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找到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由點到面逐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1.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在民族文化傳統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征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規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環境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內部控制是通過對人的控制實現對活動的控制,而企業文化是影響人繼而影響內部控制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文化的自控功能對內部控制具有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文化通過綜合發揮各種控制手段,其中主要是依靠非行政、非經濟的心理控制方式,約束、規范職工行為,培養職工的自律意識,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最終實現。
2.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
管理活動中引入適當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可以極大地提高組織成員地積極性,強化責任意識,有利于組織目標地實現,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3.抓住控制關鍵環節并保證有效實施
(1)加強采購與付款控制保證貨物質量和資金支付安全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因此企業必須對用于生產或銷售的貨物的采購質量嚴格把關。應當建立采購業務的審批、采購、驗收、付款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的機制。單位對采購與付款應當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對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對采購方式、供應商選擇、驗收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確保采購過程的透明化。應當實行驗收與入庫責任追究制度。應當對采購付款的程序和審核的責任進行明確的規定并及時與供應商核對款項收付情況,隨時監控并適時對問題進行處理。
(2)加強銷售與收款控制保證資金周轉順暢。中小企業知名度沒有大企業高,在商業競爭中有時候不得不以先交貨后收款的方式來吸引顧客,由此給企業貨幣資金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貨款不能收回是中小氣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大多數企業出現過貨款被拖欠的情況。因此,中小企業要認真研究市場和客戶,制定出科學的切實可行的銷售政策,根據不同客戶的實力和信用程度制定適當的信用政策。對銷售和收款業務要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審批人應當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越權審批的,經辦人有權拒絕辦理。對于超越單位既定銷售政策和信用政策規定范圍的特殊銷售業務,單位應當進行集體決策,防止決策失誤而造成嚴重損失。企業應當建立應收帳款帳齡分析制度和逾期應收帳款催收制度,隨時監控應收帳款的回款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
(3)加強投資的控制,保持穩步發展。
中小企業因為規模比較小當市場發生變化時,容易改變經營方向,追求較高的盈利水平,俗話說“船小好掉頭嘛”。很多中小企業的興起得益于一兩次成功的投資冒險。然而一旦投資失誤,就會給中小企業以重創,甚至遭到破產。因此中小企業首先要改變投資靠“拍腦袋”的做法,建立由投資專家和本公司財務人員組成的投資咨詢委員會,重大投資決策要經過該委員會討論后作出
(4)加強成本費用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單位應當建立成本費用的預算編制和審批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權限、不相容崗位的制約和監督。辦理成本費用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單位應當建立合理的成本費用預算制度以及內部報告制度,實時監控成本費用的支出情況,對于實際發生數與預算數的差異應及時查明原因并作出相應處理。對需追加的成本費用預算,單位應當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5)加強銀行貸款信譽控制,保證融資渠道暢通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以非國有企業為主體,融資的難度比較大。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依靠自籌和銀行貸款兩種方式,銀行為防止呆壞帳的產生而嚴格控制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要保證融資渠道的順暢,就應主動向銀行提供真實、透明的財務信息,贏得銀行信任。
(6)健全企業財務制度,保證企業長遠發展。中小企業大多財務不透明,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會計處理隨意性大,信息失真比較嚴重。不少企業為了逃稅而提供虛假財務信息,從短期來看為企業減少了一些支出。但從長期來看,企業只有形成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合法經營才能做大做強。
4.健全內部控制評價機制
一個完善的系統只有通過反饋機制對整個系統的運作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其建立者與執行者才能找到系統中的薄弱環節,以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促進系統的不斷完善。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饋機制,才能避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有開頭沒結尾”的現象。反饋機制是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參考文獻:
彭正輝:內部財務控制的局限性及有效運行的對策.會計師,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