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術標準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而且對技術創新有重要影響。技術標準可以加快創新速度、限制創新方向,以及刺激組件創新。對此,我國企業應積極組建企業技術聯盟,搞自主研發,并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和系統。
[關鍵詞] 技術標準 技術創新 技術聯盟
技術標準在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設施”。從它的市場效應而言,它能夠減少交易成本,降低供求雙方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不僅如此,它還能夠作為企業創新的起點和平臺,加快企業創新步伐,刺激系統產品的組件創新。20世紀80年代以來, 信息產業出現了標準“私有化”的趨勢。這一趨勢既為產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新動力,也產生了不利于技術創新的因素。
一、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作為“公共產品”的技術標準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經濟的靜態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而且對技術創新有重要影響。技術標準中所包含的知識產權內容一般分兩種情況:一是技術標準中包含有企業的專利技術;二是技術標準中包含有企業沒有公開的、作為商業秘密受相關法律保護的技術或技術訣竅。在技術標準包含專利技術的情況下,技術創新的模式與沒有專利權保護的創新模式沒有本質區別。因為獲得專利保護的技術標準必須公開其技術原理和相關信息,企業仍可以以此為平臺進行創新活動,生產出新的產品和技術。所不同的在于,企業利用這一平臺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可能有一些影響,從而使分支上的創新數量與頻率有所下降,即系統創新與組件創新的數量與頻率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不會對創新活動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標準專利保護的范圍對技術創新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很多企業不愿意以公開相關技術信息為代價獲取專利保護,因而其技術標準是封閉的,或者以私有協議或技術訣竅的形式存在。這一類技術標準由于信息不公開,限制互補產品和競爭產品與之兼容,因而對技術創新有相當的不利影響。當一種標準是封閉的時,一個競爭者不可能利用其中的任一節點作為起點進行一個與之競爭的創新。因此,任何節點支持大量并發創新的能力肯定都是有限的,其結果是與前兩種情況相比,系統創新與組件創新的數量和頻率都有大幅度下降。這表明,技術標準開放有強大的技術創新效應。
二、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影響的具體表現
作為公共產品的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能節約企業信息積累時間,加快企業創新速度。在技術標準日益普及的今天,產品中大多都包含著相關標準化的技術信息。這些技術信息隨著產品銷售的日益增加而擴散。這種技術信息的擴散,可以有效地節約個別企業積累這類技術信息的時間,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
2.能夠刺激組件創新。兼容性通常表現為系統產品中組件之間的標準化界面,開放的界面標準能夠促進組件層次上的創新。因為競爭者可以在這一界面的“任何一邊”進行創新,從而該產品系統的消費者可以選擇最優化系統設計的特定組件。而且這些組件隨著時間推移也可以被更先進的組件所取代,因而極大地降低了整個系統被拋棄的風險。
3.會限制技術創新的方向。標準對產品或服務屬性的詳細技術規范的規定,影響著企業研發的投入方向,因而限制了技術創新的方向。很多不符合標準要求,或者為標準所限制的技術創新受到抑制。這種限制對市場參與者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創新方向的適當限制與創新數量的適當減少,可以使一種新技術很快實現規模經濟,并縮短新技術完善和成熟的時間,最終使消費者享受到價廉物美的產品。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為了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內保持對同一種產品的壟斷優勢,企業通常會利用專利權、商標權等多種知識產權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自知識產權制度實施以來,各國已經逐步開始了保護智力成果的保護。今天在標準專利化的背景下,由于專利與標準結合程度的不同,出現了受專利保護的標準和封閉的私有界面標準。
在標準獲得專利保護的情況下,技術創新的模式與沒有專利權保護的創新模式比較相似,同樣會加快創新速度、刺激組件創新和限制創新方向。雖然技術標準中包含的專利受到了保護,但由于該技術標準必須公開它的技術原理,所以相關企業仍可以利用這一條件進行進一步的創新活動,研發出新的產品和技術。當然,企業利用這一標準時需要支付一定的專利費用。支付專利費用雖然會影響企業的研發投入的規模,但不會對該類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產生太大的不利影響。
當技術標準是封閉的私有界面標準時,對技術創新會產生如抑制組件創新、“技術鎖定”效應、抑制競爭產品創新的不利影響。為了防止專有技術信息不被泄漏,許多企業不愿意以公開相關技術信息為代價獲取專利保護,因而其技術的界面標準是封閉的,或者以私有協議的形式存在。這一類界面標準由于信息不公開,限制互補產品和競爭產品與之兼容,因而對技術創新有相當的不利影響。
封閉的界面標準會抑制組件創新。由于界面標準是封閉的,企業要么由自己提供整個系統產品的組件,要么向特定的合作伙伴開放界面標準,由合作伙伴來提供相應的組件。組件競爭顯然不如開放界面標準條件下激烈,因而組件的數量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標準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鎖定效應,但在標準開放和公開時,由于不同系統技術之間、不同系統組件之間的兼容性或協同性更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鎖定的程度。而封閉的界面標準使不同系統無法兼容,相應的消費者轉換成本更大,因而強化鎖定效應。這種不利影響還表現為抑制競爭產品創新。對網絡和通信產品來說,互聯互通非常重要。如果作為事實標準的界面是私有的和封閉的,后進入市場的競爭企業的產品無法與現有的網絡互聯,而只能自建網絡。這對新產品的創新與市場擴展相當不利,甚至可能使新產品無法達到網絡的臨界容量而退出市場。
當一種標準是封閉時,一個競爭者不可能利用其中的任一節點作為起點產生一個與之競爭的創新。因此,任何節點支持大量開發創新的能力肯定都是有限的。這表明,技術標準開放有強大的技術創新效應。
三、中國企業的應對措施
雖然在跨國公司的技術標準和專利雙重壁壘擠壓下,國內企業的生存與創新空間非常有限,但只要充分認識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過程影響的模式與特點,國內企業仍可以找到自己符合行業和企業特點的創新路徑,逐漸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技術標準的作用日益增強的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應該利用本國巨大市場的優勢,在技術標準本土化的基礎上,推進本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進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應防止標準競爭和標準選擇中的“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在這一進程中,為面對外國技術標準聯盟向中國企業發起技術壁壘攻勢和專利費攻勢,我國企業界應注意以下幾個工作:(1)同行業的企業組建企業技術聯盟進行自主研發。相關企業可以建立技術聯盟,以技術聯盟為主要合作形式,圍繞核心技術,共同投資開發專利,推動行業技術標準的形成。本國企業通過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可以防止企業自己的技術與隨后產生的技術標準不相容,改善企業的競爭狀況,阻止外國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市場。(2)如果本國企業難以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則應積極加入外國跨國公司發起的技術聯盟,特別是專利和標準共同開發聯盟。這種做法,企業既可以學習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的市場運作模式,也可以保證企業開發的技術與隨后的國際標準相容。(3)我國應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和系統,建立技術性壁壘情報范圍網絡。只有建立一個強大而且完備的信息平臺,企業才可以了解世界各國技術性壁壘信息,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我們相信,在國家“標準戰略”的推動下,通過上述努力,中國企業會一步步積累將技術標準與產業化結合的經驗,一批中國標準會脫穎而出,并能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鋒芒,最終增強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彤:標準的經濟性質與功能及對技術創新的影響[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5期
[2]金碚主編:電子通信行業的技術標準與企業創新.《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2006)——創新與競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1月
[3]袁俊:技術標準、專利技術與市場競爭[J].產銷市場,2006年第4期
[4]朱彤:知識產權、技術標準與技術創新.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04).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
[5]陳虹編譯:《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技術壁壘協定(WTO/TBT協定)》.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