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批發市場以靈活的競爭手段和批零兼營方式逐步取代了傳統國有批發企業,并對該地區市場經濟的起步與發展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如何將廣州批發市場功能整合提升可持續發展,本文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批發市場 發展研究
批發市場在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初期是被當作市場經濟的代表產物、市場經濟的啟動器、市場經濟的生長點,在各地政府的提倡和積極推動下,以極快的速度在全國發展起來的。廣州批發市場以靈活的競爭手段和批零兼營方式逐步取代了傳統國有批發企業,并對該地區市場經濟的起步與發展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但隨著流通領域不斷發展,廣州批發市場要想保住市場龍頭老大的地位,就應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對批發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
一、批發市場在廣州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就流通領域而言,一個城市的發展既取決于批發商業的發展,也取決與零售商業的發展。如果批發商業發達,則該城市向城市外部的組織與個人提供物品與服務能力強,即該城市產出能力強,因此該城市的影響力和貢獻度就比較大,如果零售商業發達,則說明該城市向城市內部的組織與個人提供物品與服務能力強,即該城市投入能力強,因此,該城市的發達程度和競爭力也就比較強。世界上許多發達城市,都是批發商業比較發達的城市
廣州的經濟轉型是最早的,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改革二十多年來,廣州的經濟建設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也是奇跡,GDP遞增了8%以上。十五期間,廣州市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經濟總量五年三上新臺階,這些巨大的跨越式發展,從根本上進一步推進了廣州建設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總目標的實現。廣州是華南地區中心城市,是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流的集散樞紐,批發市場作為這“五流”匯集的載體,成為我國進出口商品的展貿交易市場中心。
一直以來,廣州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商業傳統和廣交會等因素成就了廣州在國內批發市場上的龍頭老大地位,目前廣州有900多個批發市場,其銷售總額據保守估計超過千億元。因此,深入研究廣州批發市場成長機制、成長模式、成長戰略,做強做大批發市場,對于增強廣州市區域經濟輻射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 廣州批發市場發展的特點
商業發展過程中第一次具有根本意義的變革是批發商業與零售業的最終分離。批發商業與零售業的最終分離,大約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產業革命時期。產業革命后,機器大工業為批發商業的最終獨立提供了豐富多彩和大批量的商品;同時運輸、倉儲、通訊條件的發展,以及足夠的資本和廣闊的市場條件的成熟導致批發商業的產生,形成了一系列流通組織形式,進一步促進商業的發展。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批發市場由國有批發企業控制,對滿足市場供應、保證供給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流通領域發生深刻的變化,在多渠道、少環節的政策鼓舞下,生產廠家和零售店直接聯合,取消批發環節,另外一些大型超級市場進入我國對批發市場有一定的沖擊,廣東批發市場以批發和零售相結合的方式經營,對繁榮市場、安排就業和穩定社會起到積極進步得當作用。
廣州由于其地區位置的特殊性和傳統經商意識很強,人們以做生意為自豪,目前廣州市有各種批發市場900多個,形成11個大型批發市場群,數量之多全國罕見。這些批發市場在計劃經濟體制打破以后形成,利用原有的倉庫和廠房形成,屬于自發形成和自由發展過程,這些批發市場確實給廣州地區經濟帶來繁榮,經營商品包羅萬象,每年銷售商品上千億元,輻射東南亞走向世界。但是,與此同時,各種批發市場自發形成的同時存在許多問題:(1)批發市場的大量出現給城市規劃和交通運輸帶來很多麻煩,為城市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2)同類批發市場重復建設、競爭激烈;市場主體多元化、政府管理未到位;(3)外來采購人口聚居區亞文化的存在;(4)批發市場商家異質性強。(5)假冒偽劣商品沖擊市場;(6)交易手段和結算工具落后;(7)缺乏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技術支持等。
三、廣州批發市場發展的思路
批發產業的產生和發展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分工不斷深化的產物。批發市場演進的過程是其市場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批發不再僅是一個簡單的銷售和流通等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在生產、交易和消費過程中直接創造價值因素,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發展空間極大的高增長行業。廣州市批發市場應該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充分完善各項功能,尤其應在以下幾方面突破發展:
一個統一:廣州市批發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在廣州政府的統一管理下進行。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批發市場規劃與建設與廣州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相結合,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和共同發展。
二個輻射:廣州市批發市場的發展必須輻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其輻射重點應向國際市場傾斜。由于廣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每年生產服裝、家電、化工、汽車、家具、五金、食品、裝飾材料等各種產品,占據全國領先地位。廣州市批發市場的產品不僅要輻射國內市場滿足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而且要輻射東南亞市場,將廣東產品走向世界。
三個管制:廣州市批發市場的發展對商家業戶,實行進入退出管制、產品質量管制、市場競爭秩序管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進行轉換過程中,廣州批發市場經歷變革、探索和協調發展階段,在政府部門的監督調控下逐步走向正軌。廣州批發市場的商品要輻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必須對進入批發市場的商家進行資質審核,產品質量管理,嚴格杜絕假、冒、偽、劣商品進入廣州批發市場,建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
四個結合:廣州市批發市場的發展要與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商品展貿信息發布相結合。目前廣州批發市場基本處于傳統作業方式,與發達國家的批發市場經營模式有一定距離,因此要樹立現代批發市場的觀念,用網絡技術、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方式經營管理廣州批發市場。
五個協調:與國民經濟整體運行協調發展、與安置就業和再就業協調發展、與廣州市的城市規劃協調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與生產創新消費提高協調發展。
四、廣州批發市場發展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批發市場得到了飛速發展,傳統的批發模式被取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批發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但近幾年來,批發市場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成交額上均呈減緩趨勢。隨著外國大型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廣州批發市場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1.批發市場是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廣州批發市場從行業的自發形成、自律管理必然發展到政府規范和控制。政府應致力于批發市場配套設施的完善,同時加快金融、法律、安全體系等建設,為批發市場提供全面的監管和服務。政府在交易場所設施、現代物流與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現代化管理、中介服務及建立信用與保險機制和風險防范等方面應加強服務。
2.批發市場的發展要按照國家對流通領域發展要求進行,達到規范市場、繁榮經濟、穩定社會、安排就業及和諧發展的目的。政府要采取有利措施形成商家積聚、利民富國、輻射世界,最終要達到現代化批發市場的水平,使我國流通領域適應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速度。
3.要加強對批發市場產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每個批發市場都要有產品質量檢驗部門,加大對產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要進一步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力度,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嚴厲打擊以次充好和坑、蒙、拐、騙等不法行為,著力探索專業市場的長效管理機制,要建立“重點商品分類管理制度”,嚴格實行批發商信用記錄、懲罰和淘汰制度。
4.現代批發市場的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實現政府對批發市場的規制,使廣州批發市場成為現代展貿交易市場中心、批發市場園區和大型進出口批發市場園區,一方面要采取具體政策和措施實現規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批發市場經營人才與管理人才的培養。現代批發市場的經營和管理要懂得商品知識、市場開拓、計算機網絡管理、國際貿易知識,要具有與外商打交道的語言能力和交易能力。為了加快批發市場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一方面要委托全國高等商業學院加強對批發市場人才的培養,投入一定的辦學資金,加快批發市場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要把有實踐經驗和知識水平的批發市場業務人員,充實到管理崗位,加強對廣州批發市場的管理、規制和服務,使我國流通領域具有更多的專業批發管理人才和復合型管理人才。
5.現代批發市場作為一個需要高資本、高技術投入和基礎設施配合的傳統行業,尤其需要政府從宏觀層面進行戰略規劃和布局,并在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如扶助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企業上市融資等),要結合廣州市在地緣、經濟、信息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將廣州批發市場建設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級流通中心,因此要從政府管理、法律規范、區域合作、改善環境、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夏春玉:《流通概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2]邱敏:揭開義烏“低鋪租”之迷.廣州日報,200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