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亞歐大陸橋經濟的崛起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成就。大陸橋對于推動我國與周邊以及歐洲各國的經貿聯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縮短我國東西部地區的差距,加強東西部地區交流與合作,促使我國經濟快速、全面、均衡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亞歐大陸橋;改革開放;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8)11-0060-03
新亞歐大陸橋——它相對于1967年營運的西伯利亞大陸橋而言,東起太平洋沿岸的中國港口城市連云港,經由隴海、蘭新兩條鐵路干線,西出新疆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德魯日巴站鐵路接軌,通過中亞、西亞地區,連接歐洲的鐵路網,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是連接亞歐、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亞歐鐵路大動脈。新亞歐大陸橋于1990年9月全線貫通,1992年12月1日正式營運。大陸橋不僅是一個國際運輸通道,而且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軸線,大陸橋的運輸發展,將促進沿橋地區的市場繁榮和
經濟發展,從而產生大陸橋經濟。
一、新亞歐大陸橋的優勢
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新亞歐大陸橋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優越
西伯利亞大陸橋所處地域緯度高,處于寒帶,東橋頭堡納霍德卡港冬季封凍3個月以上,船舶航行、停靠困難。而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位于中國東部沿海臍部,氣候溫和,港口一年四季無封凍期,可以不間斷作業。
2.運輸距離和時間短
根據鐵路運行圖計算,新亞歐大陸橋的亞歐之間陸上運輸距離為1.097萬公里,而西伯利亞大陸橋約為1.201萬公里,因此運輸距離縮短約1040公里。比起經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縮短5000多海里,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時間一般為30天左右,而西伯利亞大陸橋以相同運速需要35天,因此,運輸時間可縮短5天左右。比之經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以及直布羅陀海峽的海上運輸路線縮短約9630公里、運輸時間縮短1個月左右。
3.沿橋地區能源礦產資源豐富
新亞歐大陸橋經過的中亞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極為豐富。哈薩克斯坦的鎢儲量居世界第一,鎘和磷礦石儲量為世界第二,銅、鉛、鋅儲量居亞洲第一,土庫曼斯坦的石油總儲量超過7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28萬億立方米。烏茲別克斯坦黃金儲量超過4000噸,人均產金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沿橋地區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煤炭儲量2000億噸,石油儲量數百億噸,沿橋10省區有66種礦產資源儲量占全國儲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煤炭、鋁土礦、鉬、鎳、鈷、鉑族元素、石棉、天然堿、鉀鹽、鈉鹽等儲量居全國首位。
4.輻射面廣,貨源充足
東部輻射東亞、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環太平洋經濟圈,中部連接中國廣大腹地以及中亞、西亞、南亞經濟圈,西部連接西歐各國組成的歐洲統一市場。涉及歐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以上。東亞、中亞、東南亞以及歐洲與我國的貿易往來不斷增加,為亞歐大陸橋提供了充足的國際和國內貨源。
5.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與關注。新亞歐大陸橋開通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聯合國貿發組織等對陸橋提供技術援助。世界銀行以貸款項目推動新亞歐大陸橋基礎設施建設。亞洲開發銀行提出了技術援助中國與中亞國家交通運輸、能源、貿易與支付領域的高速公路方案。歐盟于1995年制定了包括建立歐洲—高加索—亞洲交通走廊方案的亞太政策和對華政策。馬來西亞總理提出泛亞鐵路構想。日本政府提出新亞歐大陸橋外交構想,擬建立相關研究所,主辦陸橋經濟論壇。中日兩國已將亞歐大陸橋合作正式寫入了兩國聯合公報。這些都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支持優勢。
二、新亞歐大陸橋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新亞歐大陸橋在促進我國經濟以及加快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科技交流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西部地區的開發和開放
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中國絕大多數的能源資源和礦產資源都分布在這一地帶。然而,西部地區卻沒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經濟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過去,西部地區主要向東開放而且與周邊的國家貿易往來很少,經濟體制上又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這些都極大限制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國家十五規劃中提到:“依托亞歐大陸橋,長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線,發揮中心城市作用,以線串點,以點帶面,有重點地推進開發。”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使得西部地區可以向東西雙向開放,促進西部地區優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改善產業結構,提高出口效益。同時,也有利于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盡快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從粗獷型向集約型轉變。
2.促進我國東中部的經濟發展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的對于經濟較發達的東中部來說,也有很深遠的意義。首先,有利于東中部地區的產業結構的調整。隨著大陸橋經濟的發展,東中部有了更好的與西部地區交流合作機會,從而有效避免由于地區產業結構趨同造成的資源浪費,而且也減少了調整產業結構的成本,有利于東中部地區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資源政策、勞動力政策等。其次,東中部地區可以更充分的發揮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既支援了西部的經濟發展,也同時為自己的資金和技術找到投資和發揮的場所,從長遠看,對東中部經濟的進一步高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再次,新亞歐大陸橋的向西開放,為東中部地區加強與西亞以及歐洲的經濟聯系,引進先進的資金、技術是很有利的。
3.推動我國的國際經貿往來
新亞歐大陸橋西連經濟、技術實力強大的歐盟經濟區,中間有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極為豐富的中亞各國,而東面有日本和韓國等。首先,新亞歐大陸橋經濟有利于我國加快與中亞地區各國的經貿合作。中亞地區各國與我國的經濟有較強的互補性,隨著新亞歐大陸橋經濟的發展,將會使合作向更寬、更深層面發展,包括工業、農業、畜牧業、資源礦產、能源等。特別是中亞的能源和礦產豐富,可以為我國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新亞歐大陸橋經濟的發展,對于加快我國與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技術交流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對于經濟、技術發達的歐盟和日本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他們非常需要這一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為本國經濟的持續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我國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機遇,通過沿橋開放,更好的吸收國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發展。
4.有利于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
我國新亞歐大陸橋的西部地區與中亞和南亞多個國家接壤,疆域廣闊,人口眾多,在我國國防建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國內外分裂分子、國際反華勢力會利用我國西部地區偏遠落后、人民生活貧困、消息傳遞慢等特點,煽動是非。包括新疆在內的邊疆地區穩定問題一直是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團結的關鍵。另外,西部地區由于偏遠落后也常被國際犯罪組織所利用,這些都直接危及到國家和人民的安定團結。陸橋的沿橋地區已經成為打擊國際反華勢力和分裂勢力、國際國內犯罪組織的前沿陣地。因此,陸橋經濟的發展必將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對維護我國邊境安全、捍衛祖國領土、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
5.有利于我國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目前陸橋沿線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干旱、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隨著陸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深入,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將得到遏制,而陸橋生態環境的改善,又能促進陸橋經濟不斷發展。對于改善我國的民生問題,建設我國的和諧社會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6.有利于我國對外開放全面、深入發展
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沿海、沿江、沿邊開放的三個過程,而廣大的西部地區的開放程度則相對落后,導致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新亞歐大陸橋在我國境內途經新疆、青海、寧夏、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區,陸橋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陸橋沿線地區的開放和開發,對于西部的落后地區以及東部較發達的地區的對外開放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時代要求中國的東中西部都最大程度的參與社會分工、融入世界經濟,新亞歐大陸橋的開發和開放起到了帶動作用。
7.有利于我國盡快適應新經濟時代的到來
以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到來正帶來了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和市場運作方式的變化,意味著對原有的資源和優勢的重整。中國也不能無視這一國際環境的變化。新技術、新產品的層出不窮都帶來了資源利用的多元化。新亞歐大陸橋也在新經濟中,受惠于此也不斷促進落后地區加快產業調整步伐,盡快適應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把握時代機遇。□
責任編輯:浩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