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城市人都熱衷選擇到農村休閑娛樂,農村、農業對城市人有著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北京有一個農莊定位為都市型體驗農業模式,目標客戶群是城市人群,主要經營綠色蔬菜家庭種植園、餐飲、垂釣、禮盒蔬菜出售等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其經營模式值得借鑒。
該農莊為了保持發展的可持續性,他們堅持以文化促服務,以質量拓發展的經營模式。
首先,一切圍繞服務做文章。在該農莊,會員顧客可以承包一塊家庭菜園,自主選擇種植品種。如果顧客沒有時間,農莊可幫助管理。農莊認為,顧客到農莊來主要是為了休閑娛樂,如果讓顧客真的去耕地勞作,不太現實。所以耕作的事情主要還是要由農莊來處理。顧客只需打一個電話,農莊就會把菜送到家里去。這樣能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找到被尊重的感覺。農莊認為如果顧客到農莊來,什么都要自己操心,可能就不愿意再來了。
其次,提高經營質量。農莊種植的都是綠色、純天然的蔬菜,施的都是有機肥,種出來的瓜果蔬菜,顧客們吃了一口就忘不了、離不開,生意就能持續長久地做下去。
第三,實行顧客會員制。針對很多觀光、休閑農業項目一開始做得很大,但卻缺乏后續力的情況,該農莊分析考察后認為,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依托。城里人圖新鮮,新鮮勁過了就不來了。會員制可以在消費者和農莊之間建立比較緊密的聯系,消費者第一年可能還不得要領,第二年可能就愛上了這個地方,第三年則對這塊土地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了,琢磨著干點什么,顧客一旦對這塊土地上了心,可持續性就能保障了。
第四,引進文化創意。比如,該農莊利用種植園的蔬菜通道種植了兩千米長的綠色葫蘆長廊;每個會員可以在自己選擇的葫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還種植了小朋友喜歡的玉米地迷宮。他們的定位是“以孩子帶動家長”,現在的家庭大多是六個長輩圍繞一個孩子,孩子喜歡這里,家長就更愿意消費。
第五,關門服務,保證質量。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業旅游都是以采摘為主,但采摘游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全年就兩個時段賺錢,“櫻桃采摘節”10天,“冬棗采摘節”15天,一年到頭沒幾天能見著城里人。所以,該農莊認為,真正的休閑農業應當是“天天見錢”,否則就很難維持。所以即使是假期,農莊也只允許會員進去休閑,提倡“關門服務,保證質量”。這一模式已經逐漸受到城市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現在農莊的固定會員達到500多個,松散會員也有800多。(北京 汪文 施維)
點評:隨著全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旅游無疑也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關鍵是看農莊怎么定位、怎么實施。但農業的特點又決定了它見效比較慢,因此只有認真、耐心去經營它,不急功近利,它給你的回報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