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面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與資源短缺的挑戰,這些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的危機不僅可能抵消人們的建設成果,還可能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為投資建設服務的項目管理體系必然要通過發展、創新來適應社會和投資建設的要求。面對復雜的環境變化和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人們已從理念與思維模式的高度進行反思,在項目管理領域開始了全面的創新探索。以國內的情況為例,工程咨詢界已經啟動了“工程咨詢理論方法體系(創新工程)”研究開發項目,這項創新工程提出的咨詢理念為“在繼續注重提高投資效益、規避投資風險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開始構建以“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工程咨詢理論方法體系。
這一研究項目的啟動,反映了全社會對于“以創新思維、應對環境壓力與投資建設的矛盾”的積極態度,同時也說明國內通過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實踐,已經累積了相當的管理經驗,尤其在投資環境的治理與項目前期的研究評估方面,已經達到了理論歸納的高度,具備了理論創新的條件。
工程咨詢的實質是市場化的專業服務和項目管理行為,國內在引進國外的建設技術、建設資金和管理模式的同時,也逐步引進了符合國際慣例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如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咨詢評估、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等和工程項目的后評估等,這些先進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模式融入國內的投資環境,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咨詢制度,成為項目管理在國內的主要應用形式。在我們的工程管理體制下,根據明確的法律地位和政府的原則指導,逐漸形成多種形態的市場發展空間。并在市場經濟的需求推動下,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個不斷豐富、深化改革的發展過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模式的改革,工程咨詢行業正朝著項目全過程管理和風險型管理的業務模式發展,業務與國際慣例接軌、實踐帶動理論的創新,將是中國工程咨詢的發展方向。
工程咨詢的模式是在配合改革的要求,以實踐為導向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這種咨詢模式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第一,根據工程建設的關鍵階段或關鍵節點分別設置的咨詢范圍、內容和執業資質,咨詢活動以協助業主的決策為主,重視項目環境的影響與法律政策的調適程度。這樣有利于咨詢機構的專業化發展和提高咨詢的深度與質量,也有利于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與國內的制度環境結合,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二,強調咨詢業的獨立性與社會責任,并從法律、制度層面給予支持、鼓勵。這樣不僅從技術、信息方面支持業主的正確決策,同時也可從公眾利益的角度約束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
工程建設領域的發展決定了中國經濟建設的基本面貌,也是政府重點調控、直接管理的重要經濟領域。在政府管理的基礎上,項目管理的理論形態更多地表現為法律和行政規定,同時也更多地依靠行政組織力量的推動和剛性的機構管理原則。
因此,工程咨詢的理論、方法研究一般是在相關法規、條例的范圍內,針對理念、原則的闡述、解釋,對重要環節的方法、程序加以規范,分別在相應政府部門的指導下、以技術規范、資質認證、培訓教材的形式發布,指導從業者的行為與實踐。這種形式的主要優點是規范性、權威性較強,有利于推廣、應用,在一定時期內的執行效果比較好。而缺點是這種以節點為中心、互不銜接的研究方式難以體現項目的內在規律、反映實際的需求。理論發布的周期往往較長,易滯后于實踐的發展,而且修改、完善比較困難。在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論政策化的條件下,工程咨詢行業對于方法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就更為重要,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具有產品多樣化、過程一次性特征的工程項目而言,顯得更為迫切。
從總體上看,國內改革開放、引進先進的工程技術與管理模式的歷史,促成了工程咨詢制度的建立與工程咨詢行業的發展機遇。國內的投資環境與工程管理體制,決定了工程咨詢的模式與經營特點。面對國內外的競爭與發展要求,提高專業化管理的能力、水平將是工程咨詢的核心價值與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