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篇文章,想請編輯、前輩或有名氣的作家等看一看,希望得到對方的指點與修改,往往會在作品上寫上“請斧正”之類的話。這是一種謙詞,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案?,也可寫作“斧政”、“郢政”、“削正”等,意為請人修改文章,希望對方動筆增、刪、改,像能工巧匠那樣,使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
“斧正”一詞的來歷和含義,蘊藏著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語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而不失容。”說的是楚國郢都有個人在用白粉刷房子的時候,盡管小心翼翼,但鼻尖上還是粘了蒼蠅翅膀那么薄的一點白灰。于是,他去找一個很有名的石匠,讓石匠為他把白灰砍掉。那位石匠二話沒說,掄起斧頭,大吼一聲,對準郢人鼻子上的白灰砍了下去。郢人只聽耳邊響起一陣風聲,鼻子還是好好的,一絲一毫也沒有受傷,白灰卻被砍得干干凈凈。而郢人站在那里從容自若,極為鎮定,仿佛一點感覺也沒有,臉上沒有絲毫的驚慌神色。
故事中的石匠“運斤成風”,斫堊而不傷鼻,可見他具有驚人的膽量、爐火純青的技藝。后來人們常常用“郢匠”比喻能工巧匠,引申比喻善于賦詩作文的人,即寫文章的行家里手。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詩中就有:“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