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美林和雷曼兄弟的終結。過去的72小時無疑已表明:現代華爾街已經滅亡。
未來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未來在……瑞士
想象一個只有幾家銀行業巨頭的國家,這些公司的規模和經濟地位對國家的成功舉足輕重,以致于它們本質上幾乎成了準政府性質的機構。
這就是瑞士。在這里,瑞士信貸集團和瑞士銀行主導著國家的金融事務。這也將是美國經濟的命運,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甚至花旗集團如今都代表了那些最后屹立不倒的巨頭。我們尚未看到全面的整合,而這—趨勢必會在美國各地的一系列中小型銀行中蔓延開來。
這一變化的影響給整個經濟帶來了一些明顯的后果資本來源減少、借貸利率缺乏競爭力以及一個幾乎集中式的銀行決策機構。這或許會在未來造就一個更健康的金融體系,但經濟上付出的代價卻是增長萎縮。
未來在……私人資本運營業
鑒于阿波羅全球管理集團、百仕通集團和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簡稱KKR集團)等若干私人資本運營公司遭遇的問題,這或許看起來有些不合常理。
不過這些公司卻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它們能低價創建一些盈利能力極強的業務,推動其從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向業務全面的金融機構轉變。KKR已獲得經紀自營商業務許可,并已涉獵債券和股票發行。隨著華爾街很快將有大量銀行家流落街頭,KKR可廣攬各類人才,填補自己的業務空白。
這類公司要對現有的巨頭們構成挑戰還需要一定時間。盡管如此,在那個對金融類股來說恐怖之極的交易日里,百仕通股票卻逆勢上漲,這難道不值得思考嗎?
從事投行歷史研究的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威爾海姆說,對投行機構來說,參與者在發生變化,不過需求是相同的。
未來在……,但不在紐約
不久,美林就會被總部位于北卡羅來納的美國銀行所收購。雷曼兄弟也會和災難深重的霍恩布洛爾·威克斯公司一樣成為歷史。
在金融領域,紐約以及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的主要作用,現在都受到了嚴重質疑。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國正在放眼海外,也就是中東和亞洲,以便籌集新的資金。隨著資金而來的是更大的實力,包括新的金融機構、新的用工和新的規則。
據金融數據調查公司Dealogic的數據,去年美林和雷曼兄弟分別是世界第四和第五大債券承銷商,同時也是第二和第九大股票承銷商。如今,這兩家公司都已是今非昔比。
作為一家在未來幾周要籌集更多資金的公司,紐約當然會在它的籌資路線上,不過它會更謹慎地在新加坡、迪拜、北京和倫敦花更多的時間。美國看起來已經死于自己的創新。
未來在……實實在在的工程
僅在紐約州,就有大約20.6萬名證券從業人員,距離2000年鼎盛期時的21.7萬人相差無幾。數萬名銀行家、交易員和后勤員工將很快加入到找工作的大軍中。
美國最聰明的學生現在或許意識到,新的財富之路不是在華爾街上或是在對沖基金里干上幾年走人。
這是一個積極的轉變。它鼓勵美國重返創造、建設和做事上去,而不是弄些紙上的東西來回交易。截至2006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金融類股占了22%的權重。但金融類股在過去11個月中損失了1.3萬億美元,所占權重降至14.4%。如果美國有更多的人考慮實際的工程結構問題,而不是華爾街上的結構性產品,這個國家的情況或許會更好。
市場開口說話了。它傳達的信息很清楚:現在該是回去腳踏實地的工作的時候了。
摘編自美國《華爾街日報》
(責任編輯 王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