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病危時曾特別囑咐:“不能忘記那些對人民做過有益事情的人們,第一個不能忘記的就是張學良將軍。”
1988年起,臺灣當局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放松對張學良的監管。“西安事變”52周年之際,正義人士在華盛頓召開“爭取張學良將軍全面自由研討會”。早年工作在張將軍身邊的中國共產黨員郭維城將軍應邀參加。張學良對這一活動十分欣慰,請專人錄像、錄音。研討會結束,郭維城專程去洛杉磯,看望了張將軍原配夫人于鳳至。海內外中華兒女以此作為美談,奔走相告。于是,老將軍的“恢復自由”亦呼之欲出。1991年,90歲高齡的張將軍終于恢復自由,得以在美國歡度自己的生日。
1991年6月,我們在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短期停留,休整。其時,代表團的郭家祿參贊來我們住處看望。大家聽說張學良與北京來的呂正操見面并共進晚餐是郭參贊負責接待的,想讓他“吹吹風”。他當時沒有透漏,倒是別的人據自己從不同媒體所得,你一言我一語地湊了個大概。后來張將軍逝世,國內傳媒有了相關報道;我為此事拜訪郭參贊,這才較多知道了張、呂兩位將軍紐約歷史性會面的情況。
張學良將軍1991年3月上旬抵達美國。兩個多月里,將軍偕夫人趙一荻女士探親訪友、觀光覽勝,并且熱熱鬧鬧地過了九十歲和七十八歲壽辰。張將軍生日是六月一日,趙四小姐生日是五月二十八日,總是擇一天同過生日。據張將軍自己講,他真正的生日是陰歷四月十七日,因其父張作霖在這一天被日本關東軍頭子土肥原暗殺,才將自己的生日改了,與趙夫人的生日聯系在一起。
張將軍90歲生日能在美國這個傳媒集中的地方過,自然引起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的關注。在祖國大陸的原將軍貼身人員郭維城,以及東北軍元老閻寶航等人的后代都接到請帖。張將軍的老部下、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的呂正操,尤其讓人矚目。據說,呂正操此前已經與張將軍有書信來往。呂正操與張將軍摯友閻寶航之女閻明光等一行,于五月二十六日住進中國常駐聯合國大使的官邸(老大使離任,新大使未到)。
1905年出生的呂正操與張學良將軍同鄉,遼寧海城人,經張學良推薦考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后在張學良身邊任少校副官、參謀處長、團長等職。他比張將軍年幼三歲,但尊張為老師。他秘密投入革命行列后“真人不露相”,抗日不遺余力。至西安事變張學良將軍被扣,呂正操于一九三七年率部改編為“人民自衛軍”,徹底脫離了國民黨軍隊,成為冀中平原第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創造了輝煌戰績,令日寇丟魂喪膽。呂正操原配夫人高崇德是東北軍神槍手,她為八路軍運軍火,出生入死,做出過很可寶貴的貢獻。呂正操、高崇德的上述義舉,對當時失去自由的張學良將軍是個極大的慰藉。張學良將軍得知呂正操加入了共產黨并率部英勇抗日的消息后,曾讓其弟張學思捎話說:“這條路走對了。”
師徒50余年天各一方,居然重逢異國,而且是在生日宴時刻,自然有述說不完的情懷。然而,生日宴場合所限,不便談得很多、很深入。呂正操便以征詢口氣,邀請老將軍生日大慶之后,去他下榻的中國大使官邸嘗嘗便飯,慢慢地敘談。張學良欣然接受了邀請。
后來聽說,呂正操除了祝壽外,還要轉遞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受鄧小平委托寫給張學良的一封親筆信。呂正操第二次與張將軍會面時完成了這項使命。
中國常駐聯合國大使官邸是一棟二層小樓。房間雖少,但清靜,開闊,綠草如茵,鮮花綻開;舒適大方,華貴而實用。
1991年六月初一個夕陽紅的時刻,張學良將軍神采奕奕地來了。老將軍是由中國大使的專用司機,開著大使專車“凱迪拉克”接來的。他出得車門,健步前行,微笑著與在大門口恭候的郭家祿參贊握手,并在郭參贊陪同下,走向會客廳。將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全然不像90高齡的老者。這時,呂正操將軍也十分恭敬地走上前來迎接。呂將軍雖說腿腳不便,走路遲緩,但看得出他是在誠心和充滿渴望地恭候老師的到來。當時,閻明光等同志在大使官邸見證了這一莊重時刻。大使官邸,屬國家領土主權范圍,神圣不可侵犯。張學良將軍應邀走進它的大門,可理解為進了中國的國門。
幾個人在接待廳寒暄了一會兒,約七時,張將軍和呂正操在郭家祿參贊的陪同下,步入宴會廳。這一桌酒席專供張將軍和呂正操二人單獨享用,沒有第三人同坐。只是郭參贊有時入內關照上菜。張、呂二人安坐,邊吃邊談,把酒對飲。據說,呂正操向張將軍介紹了中國東北的變化,那里經濟大好形勢和將來的發展,歡迎他有機會時一定回去看看。
這也是鄧穎超親筆信的內容。據說,張學良當著呂正操的面拆信,全神貫注,細心研讀。其信中所述使老將軍為之心動,內稱:“……先生闊別家鄉多年,親朋故舊均翹首以盼,難盡其言。所幸近來兩岸藩籬漸撤,往來日增。又值冬去春來,天氣和暖,正宜作故國之游。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大陸,看看家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敘舊、或定居。茲介紹本黨專使呂正操同志趨前拜候,面陳一切事宜……”張學良讀了鄧穎超的信,滿面笑容,熱情地回應。
歡樂的時光總是流失得很快,不覺已過了夜九時。便宴結束,張學良仍然精神旺盛。張、呂二位將軍回到接待廳,坐下來與在那里靜候的閻明光等人敘談,群情興奮,無拘無束,話了很多家常。為紀念這一珍貴的時刻,大家紛紛留影,張將軍還主動提出與每個人分別照相,這自然得到熱烈的響應。臨別時,老將軍熱情感謝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廚師和公務員為他準備的美味佳肴和付出的辛勤勞動。
張學良接信僅兩三日,就給鄧穎超寫了回信,稱:“周夫人穎超大姐惠鑒:呂正操來美交下尊扎,無限欣快…… 良寄居臺灣,遐首云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
令千古遺憾的是,張學良回大陸的崇高而樸素愿望最終沒能實現。主要原因是當時在臺灣掌權的李登輝之流,堅持頑固的臺獨路線和政策,生怕張學良回大陸探親引起所謂“震撼”,影響他們分裂國家的圖謀。據載體爆料,李登輝曾當面指斥張學良說:“難道你還要搞個西安事變或臺北事變嗎?”于是,張學良將軍很快變賣了全部財產,移居美國。雖然他從未放棄回大陸的美好愿望,但將軍終因年事已高,體能精力所限,以及囿于自身信仰、人品等,已經錯過的良機再現難免渺茫了。
2001年10月14日25時50分(夏威夷時間),張學良將軍在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因病辭世,享年101歲。呂正操在唁電中寫道:“張學良將軍生則功蓋祖國,逝則重于泰山,無愧于祖國人民稱之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偉大稱號。”
(責任編輯肖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