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的稱呼聽起來有些自相矛盾,成了百萬富翁還是中產階級嗎?答案是肯定的。一來這些百萬富翁比小康中產階級不過高了一個檔次,二來這些百萬富翁仍然自認是中產階級,認同中產階級的價值觀。用中國劃分社會成分的邏輯,他們至少應該被歸為“上中產”或是“上中農”。由于這個上中產階層是過去20年中美國增長最快的群體,人們關心更多的是“如何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或是“他們對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從劃成分的角度,擁有凈資產1百萬到1千萬美元的屬于中產階級百萬富翁,或是“上中產”或 “上中農”;資產在1千萬到3千萬的屬于“富農”或“富人階層”;資產在3千萬到10億的是“地主階級”或“超級富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稱得上是“超級富豪”或“(十)億萬富翁”。
在美國,百萬富翁的中產才是財富大戶
傳統意義上的中產階級是那些年收入在5萬到8萬美元的人,然而他們卻是在經濟發展中受到擠壓的階層。相反,擁有百萬以上資產的上中產階級則是蒸蒸日上的群體。目前,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已經占到美國家庭數的7·6%,擁有840萬戶,1650萬之眾,他們控制著美國三分之二的財富,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消費團體。
近年來,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的人數以15%的年增長速度成為人數增加第二快的階層,僅次于增長最快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預備隊”(資產在50萬到100萬)的23%。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十年后他們將擁有2000萬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將對美國的消費經濟和社會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于他們“繼承”了許多超級富人的消費習慣,同時又是普通中產階級的的仿效對象,因此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常常能領導消費潮流,成為美國社會中呼風喚雨的勢力。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們這種“上傳下遞”的影響力曾經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稱為“富人為窮人服務”效應,這些富人幫助選擇并推廣新的產品和服務。
“他們是成功的企業家。”美國豪華研究所的首席首席執行官米爾頓·帕德拉扎說:“他很可能是一個擁有十家麥當勞連鎖店的家伙,或是有核磁共振設備的醫生,也許是一家廣告代理或是搬運公司的老板。”根據調查,往往是這些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在給美國人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
人們對中產階級百萬富翁是怎樣的一群人非常感興趣,更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首先,中產階級百萬富翁中的絕大多數人是靠勞動致富的,在這一點上他們與其他的中產階級成員并無大異。其次,就職業而言,中產階級百萬富翁不是小企業主就是專業服務公司行業的合伙人。他們自食其力,“以美國的傳統方式實現美國夢。”
“這些百萬富翁家庭中的核心成員絕大多數是出身于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一書的作者拉斯·艾倫·普林斯和劉易斯·希福說:“他們通過選擇生活方式和消費決定,對整體經濟施以重大影響,同時他們分享其他中產階級成員的價值觀和擔憂,比如安全、健康、自我完善、家庭和社區。”
普林斯領導的私人研究機構在對數以百計的上中產階層家庭和上千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進行研究對比后,總結出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的九項特質:
工作狂: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平均每周工作70小時以上,而普通中產階級平均每周只工作41小時。
有龐大的關系網:關系網會帶來商業回報。超過90%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表示,認識“很多很多人”是他們實現商業成就至關重要的原因。認識人會幫助他們獲得可貴的信息和重要的社區動態。
不畏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幾乎每一位百萬富翁都有切身體會。超過90%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承認,他們做過職業和商業方面的重大錯誤抉擇,而且平均每人三次。然而,有76%的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他們并沒有轉換行業,而是總結經驗,立即再戰。
對大公司朝九晚五的工作沒興趣:在大公司的工作往往可以帶來一份豐厚的薪水,但是你多半不可能以此成為百萬富翁。中產階級百萬富翁中超過80%的人不是擁有自己的生意,就是專業事務所的合伙人。無怪乎超過三分之二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表示,擁有“產權”對于財務上的成功“非常重要”。
向“錢”看:許多人都愿意相信,干你熱愛的事情,金錢會隨之而來。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卻不然,他們中只有2%的人愿意選擇讓金錢尾隨而來,大多數人則選擇主動去追逐金錢。74%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認為,選擇有“潛在財務回報”的行業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之一。他們也不在意別人罵他們“冷酷無情、唯利是圖”,超過一半的人承認,利用加緊人的弱點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
自視“中產”:三分之一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認為他們自己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另外三分之二認為自己是“上中產”,但不是“富人”。同時,收入在5萬到8萬的中產階級卻有21%的人視自己是“上中產”。這說明了什么呢?百萬富翁們對自己并不滿足,而普通中產階級卻固步自封、自得其樂。
家庭重于社區:中產階級百萬富翁非常重視家庭觀念,特別是家庭倫理、責任、子女關系和子女教育。同時,他們對于所謂的“全球社區”,甚至“本地社區”并非十分熱衷。
尋求幫助:也許是因為中產階級百萬富翁中的許多人本身就是為別人提供專業服務的,他們在遇到難題時也樂于尋求專業幫助。他們中有一半的人雇用“個人教練”,并不是為了個人消遣,而是為了工作。
假期是家庭時間:超過60%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表示,他們假期的主要內容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他們改變著美國的文化
這些特質使中產階級百萬富翁有別于其他社會階層,而擁有這些特質,并且在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反過來也在日益深刻地影響著美國的社會文化。“從生活教練到豪華旅行,從特別醫療服務到孩子進長春藤名校補習班,這樣一些過去富人的專利現在也進入了主流社會。”普林斯和希福說,“這些商品和服務被重新包裝以適應更多階層的需要。這主要歸功于中產階級百萬富翁,他們的資產數額雖然與億萬富翁比少了幾個零,但他們有同樣的雄心壯志。”
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在影響、推動和重塑美國的社會文化和商業版圖,同時吸引著普通中產階級亦步亦趨。以OnStar汽車巡航系統為例,這套以前只有在高端豪華車上才采用的服務,在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的擁護下,已經裝到了許多中檔車上。同樣的高端服務大眾化的例子也普遍發生龍活虎在房地產、假期旅游和航空服務等領域。
“上中產”集團的一大特點是極度重視家庭和教育,四分之三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至少擁有本科學歷,他們中的82%已經成家。這就意味著他們對子女的教育不惜血本。除了送子女進課余補習學校外,他們在買房子時最關心的是所處學區的優劣。這種傾向也在影響著普通的中產階層,逐漸成為全美國的潮流。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產階級百萬富翁助長美國社會的奢華之風。當他們要討好女朋友的時候,他們對鉆石情有獨鐘。百萬富翁買這種石頭的時候還專門要別人沒有的。首飾珠寶是財富的象征,這些百萬富翁們喜歡去Zydo或Di MODOLO這樣的高檔店消費,不在乎花個幾萬元定作個項鏈之類的首飾。
采購服裝和服飾也是這些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犒勞自己的方式。一家下水道公司的老板兩年前生意起飛,從那以后,他每年兩次花3·5萬美元買一個Rene Lautrec手包討太太的歡心,給自己的當然是鑲嵌了鉆石的瑞士名表了。
在家里,百萬富翁們也不會馬虎,裝專業級的溫泉設施和家庭影院是他們的最愛,以便忙了一天后可以泡泡溫泉、彈彈吉他、玩玩電子游戲。這樣的家當然要有高科技安全系統來保護,有的百萬富翁的家庭安全系統甚至帶有催淚瓦斯。
今天,這些百萬富翁的消費熱點明天可能就是更廣大普通中產階級的消費浪潮。在他們的影響下,私人教練、預防性醫療和教育咨詢服務已經在美國蔚然成風。然而,對于美國的普通中產階級來說,他們要最先學習的應該是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的勤勞肯干,才能加入到百萬富翁的行列中。
[編譯自美國《華盛頓觀察》]
(責任編輯魯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