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人,陌生人也有權進入自己的家!這如今正困擾著英國人民的法律與權利問題,有朝一日也會進入國內人們的視野。
理直氣壯進民宅?
古今中外,一直把個人的思想自由和人身自由視為極重要的人權,歷史的進步與否和這類權力的大小息息相關,也是一個國家是否民主的標志。但在英國,就有一些你不得不接受的事情發生,在沒有主人許可、或者是不情愿的情況下,當地執行官可以以公事為由,闖入私人住宅,這些聽起來令人費解的事,在政府看來,卻是無比的合情、合理、合法。
在英國,警察、法警、火警、海關人員、稅收人員這一全套的國家機器,都有各自冠冕的理由進入國民的私宅,在對民眾的心理上造成困擾的同時,法律是否也會一直支持他們這樣的行為呢?
2007年4月,英國中央政策研究中心的右傾派智囊團發布了一項通告,規定了266個情況下相關人員可以進入民宅。此事一經傳播,立即引起了極大凡響。盡管這些規定所約束的人大多是有些破壞行為的,如組織犯罪團伙,私藏武器等,但有時私自殺雞宰羊,亂剪草坪,也會遭到國家機器的“嚴正干預”。也許當你在家里看電視的時候,就會有警察來找你的茬兒了。此通告中的266條法律法規,密密麻麻地寫滿了30頁,估計要讓每個人都熟記內容,還真是要下一番功夫。若要再想與之秋毫無犯,就更加要處處留神了。
面對執法幾多愁
事有兩面,執法人員如果能夠利用法律為人民服務,那將是人民的福星,但一些執行官把自己視做法律的代言人,罰起款來更是變本加厲,無辜而弱勢的群體更是在貧困和債務的深淵中不可自拔。
29歲的伊雯是個單身媽媽,生活在倫敦東部。大約一年前,她把女兒送到學校時,因為停車位置違規,收到了交警40元的罰單,當她承認錯誤,并表示愿意接受罰款時,罰款金額己經漲到120元,當時伊雯無法付清全款,因此選擇分期支付罰款,并先將前兩周需交的費用以支票形式遞出,誰料,這個支票又被退了回來,原因是她沒有把首字母大寫,地方行政人員拒絕接受。兩天后,一位執行官來到她家,通知她罰款金額已經上升至549元,還強詞奪理地硬要闖進她家,伊雯在自家門口奮力反抗,執行官強行闖入,最終伊雯叫了警察,而警察卻站在闖入者那邊,允許他進入伊雯的家,進行所謂的相關事宜的協商和溝通。
接下來該執行官理直氣壯地開了長長的罰單,還警告她如果不按期交錢,他還會卷土重來,不管家中是否有人,就要明目張膽地洗劫家中財物。伊雯遭到如此對待,讓人難以相信這只是因為一次違規停車。伊雯也因此痛苦不已,因為以前從來沒有和行政人員接觸過,也不知道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她天真的以為他們的罰單是有道理的,結果,原本只有120元甚至更低的罰款,讓她飽受心靈的折磨的同時,也付出了549元的冤枉代價。
法律的人性關懷
如果仔細探究,我們也能發現,在這些法規中,有些條款充滿人性,也很周到,例如《防火服務法》中規定,消防隊員可以進入已經著火的房屋,主動滅火;《公共健康法》規定,對于攜帶病毒或傳染病的可疑人等有必要進行檢查,以保證公共的安全;另外,《國家援助法》中對于沒有自我照顧能力的人,會安排相關人員將其送進醫院接受照顧;《心理健康法》也允許警察和社會服務人員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進入心理上不健康且無法照顧自己的人的住所,提供必要的幫助;人們也無法抗拒對撫養孤兒的家庭進行的探視;對于倍受老鼠等蟲害襲擊的地帶,人們對于地方政府在法律指導下的義務清除工作,更是感到興奮不已。
自由和權利之路
在法規多如牛毛的英國,也曾經有過毫無限制的時代。1914年以前,只要是一個略為明智和守法的英國人都會極其自由地度過一生,英倫三島的人們幾乎感受不到政府的控制。人們只要愿意,就可以隨意搬家,根本沒有什么所謂的證件或身份證,如果想出國,更是方便的不得了,沒有護照,不需政府批準,就可以在國界間來回穿梭。隨著1914年一戰爆發,這一狀況發生了改變,個人自由要服從于政府和國家的安全,于是當年出臺了《領土防御法》,人們就這樣在政府的監控下,開始按照政府的意愿“享受”著有限的權利。直到現在,技術進步、資訊發達成為人們找到反對監控和限制的新契機,但是政府仍對幾十年來形成的法律限制“傳統”不遺余力。
針對各種條款,合理與否還有待繼續斟酌,也需要政府根據民意反復修正,畢竟順應民意的才能最終得以留存,也才能最終得到支持。但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永遠有難以彌合的沖突,國家雖然有嚴厲的法律約束,但人們有權了解明朗的事實,進而明辨是非,并為此不斷的努力。要捍衛自己的權利,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權利所在,就像我們要保護自己的家園,雖然它不是固若金湯的堡壘,但也絕不是一摧即折的茅屋。
編譯自《星期日泰晤士報》
(責任編輯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