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男女地位日益平等,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許多傳統婦女早已從家庭中走出來,她們不僅在職場上春風得意,而且在家中也深受丈夫尊敬。而不少男性也甘愿從外面的世界走入平常家中,做家務、帶小孩,擔當起“專職主夫”的職責。
日本:“專職主夫”數量激增
據日本內閣最近公布的名為“關于男女共同參與的社會調查”報告稱,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接近一半的人對“丈夫在外工作,妻子應該守在家中”的說法表示反對,一半以上的人表示贊同。這是自1979年進行此項調查以來反對結果首次超出贊同結果。大約從25年前開始,對女性外出工作持反對意見的人逐年遞減。據日本內閣的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公司在女性就職這個問題上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改變,如果夫妻雙方不工作的話,生活將陷入非常貧困的境地”。
一些男性結婚前的年收入就比妻子少、或者妻子經商成功等原因,他們為了維持家庭生活而選擇了當“家庭主夫”,另外,由于所在單位破產或重組、身體欠佳需要在家休養等原因,一些男性無法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實現,也選擇回家 。
韓國:“專職主夫”在反對中增加
不僅在日本,就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韓國也是如此。最近,妻子在外辛勤工作、而丈夫從事家務和育兒的家庭激增,一時成為韓國社會的熱門話題。
在首爾西部某高層建筑群的一個小區。早晨7點30分,“專職主夫”樸英善送走上班的妻子,并將7歲的女兒送到附近的小學上學后,開始了一天的家務。4年前,在與上司發生沖突并且辭職后,樸英善就開始在家專門負責清掃和洗滌任務,他說:“現在已經非常習慣這種生活方式了,不過剛開始時從早到晚清閑在家,還是遭到了附近鄰居的異樣目光。雖然買菜做飯比較繁瑣,但能夠與孩子成天在一起,也感到很快樂。”他似乎比較滿意這種家庭主夫的生活方式。
許多年邁的老人認為,媳婦應該遵循公婆的話,在家操持家務,而“男人在家里操持家務撫養小孩是不可想像的。”然而,現實中“專職主夫”的數量確實在增加。韓國電視劇《不良主夫》描寫一位失業丈夫在家做家務,妻子在外拼命工作養家,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一位專家分析說:“由于社會意識發生了變化,加之妻子從事高收入的工作的數量不斷增加,使得‘專職主夫’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新加坡:女性不愿與“專職主夫”結婚
據新加坡社會開發服務公司提供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男性對“專職主夫”持肯定態度。但另一方面,只有四成的女性對“專職主夫”表示贊同。不過,據接受當地一家英文報紙采訪的單身男性說:“雖然男人在家從事家務和育兒并無不妥,但這可能損害男性的自尊心。”可見,并不是所有男性都認為在家做“專職主夫”是對的。還有說法認為,“如果僅靠妻子的收入就可以維持家計或者其他事務,那么男人在家做‘專職主夫’也無所謂。但是,男性在家務事上完全代替女性則不可取,因為在教育孩子方面,母親比父親顯得更為重要。”
而女性們則認為,夫妻雙方都在公司上班的家庭才是普通的“新加坡人”。她們所持有的較為突出的意見是:“在歐洲,雖然男性可能成為‘專職主夫’,但在傳統的亞洲價值觀念非常強的新加坡,男人在家做家務可能招來周圍嚴厲的目光”,“僅僅在家帶小孩的生活很無聊,還是工作好。因此,并不希望與整天在家做家務的丈夫結婚。夫妻雙方應當相互分擔家務才對” 。
美國:高學歷男性愿做“專職主夫”
據《今日美國報》報道稱,不但有越來越多的男士愿意做“家庭主夫”,而且,具有高學歷的男性更樂意加入這個行列。
據得克薩斯大學教授羅休琳對213名“專職主夫”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許多男性是因為“家中有位既是職業女性又不想把孩子交給保姆看管的妻子”而轉變成為“專職主夫”的,而這些家庭與傳統的“男主外”家庭同樣幸福。
然而,這些“專職主夫”的家庭無法參加育兒支援團體,也幾乎得不到社會的幫助。另外,一些“專職主夫”并非特別關心家務事,他們更多地把時間花在運動、釣魚和修理汽車等自己關心的事上,而不是家務和孩子身上。據美國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根據他們的職業不同而存在差異,能讓人最長壽的職業為醫生和律師,容易導致短命的職業則是“專職主夫”和“居家爸爸”。
調查認為,他們之所以短命,是因為社會對“居家爸爸”和“專職主夫”存在錯誤理解,導致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都要承受難以想像的壓力。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專職主夫”與“居家爸爸”有所不同。“專職主夫”是專心家務而不管外面工作,而“居家爸爸”則既要做家務和育兒,又要外出工作,因為他們的妻子成天都在工作,幾乎沒有時間干家務活。從美國一個育兒網站上,人們發現,“居家爸爸”們在這里經常相互交流并傳遞情報,其活躍程度出人意料,很多人不堪壓力希望完全擺脫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去。可見,美國社會中潛在的“專職主夫”正在日益增多。
[編譯自日本共同社新聞]
(責任編輯 段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