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電網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風險預警系統建設的相對滯后,使得財務經營風險不斷上升。在對電網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功效系數法綜合評價模型建立符合電網企業實際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結合COSO 風險管理框架建立與風險預警系統相統一的保障體系,將對電網企業的發展及風險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 電網企業 財務風險 預警模型 保障體系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電力市場化進一步確立,電網企業面臨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而電網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約束監督機制,使得決策的主觀性給企業的財務經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加之風險預警系統的建設的相對滯后,風險無法得到及時發現和控制,將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因此,運用科學的手段,建立一套符合電網企業實際的、高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電網企業的發展及風險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一、當前企業財務預警分析模型的研究現狀
目前從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財務預警分析主要分為兩類:單變量預警和多變量預警分析。
1.單變量預警模型。單變量預警模型主要利用個別單一的財務比率來預測企業的財務風險。此類模型簡單易懂,便于操作,但其本身存在的缺點巨大。首先,單個財務比率無法反映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其次,管理層對財務數據的操縱會使單個財務比率作出的預警信息失去可靠性。再次,對同一家公司選取的財務比率不同可能得出的預測結果不同。
2.多變量預警模型。多變量預警模型是指運用多種財務比率加權匯總而構成線性函數公式來預測財務危機的一種模型。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美國紐約大學教授Altman的Z-Score五變量計分模型。它克服了單變量預警模型的缺陷,基本涵蓋了所有預測能力很強的指標,但局限性在于:它沒有考慮到較為客觀的現金流量指標,造成企業現實財務質量失真的存在。
3.模型的研究存在的問題。從國內外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當前的預警模型基本運用會計數據和財務比率,而存在的問題在于:(1)機械性的將財務數據引入已有模型,忽視模型適用經濟環境和企業實際的不同,造成檢驗結果的失真。(2)進行實證分析時刻意尋求統一的參數去解決所有企業的問題,缺乏對參數選擇的應變能力。(3)選取的預警模型的側重點不同,使得財務指標不夠全面,降低預警模型的解釋能力。
二、電網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
1.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電網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選取應當遵循靈敏性和可操作性的標準。首先,要求所選指標體系能準確、敏感地反映財務風險;其次,能夠對相關統計資料及財務數據進行即時客觀的測定,再現財務管理的真實狀態。進行指標體系設計時應結合電網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及財務經營特色,充分滿足整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預測性、動態性、實時性的要求。
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運營能力、發展能力及管理能力五個方面:(1)獲利能力指標主要體現在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及利潤增長能力,具體指標有反映資產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反映利潤增長能力的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2)償債能力指標主要體現電網公司的相關債權債務實現能力,具體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以及陳欠電費回收率等;(3)資產運營能力主要包括反映資產和應收賬款周轉狀況的資產周轉率及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不良資產對資產質量影響的資產損失比率;(4)發展能力指標主要反映電網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包括銷售利潤的增長和資本資產規模的擴大,具體指標包括銷售增長率、資本積累率兩個指標;(5)管理能力指標主要體現電網企業的信用政策及供應能力,具體指標圍繞人力資源的素質及技術能力展開,例如勞動生產率、人員知識層次率等。
2.風險預警模型的選取。由于單變量預警模型不能對電網企業整個財務狀況進行系統反映與風險預警,Z值模型在電力行業缺乏適用的經濟環境。根據電網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及相關行業環境分析,對電網企業采用功效系數法綜合評價模型評估其財務風險,即對各項評價指標結合行業平均水平設立滿意值和不允許值,以滿意值為上限,以不允許值為下限,通過計算各評價指標的滿意程度來確定各指標的分值,最后加權平均計算來評價被研究對象的綜合狀況。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函數
其中:Wi為第i指標的權重; Bi為第i指標的值;Q值反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綜合功效系數。
最終根據綜合功效系數的數值大小,將財務風險的預警級別分為5類:
3.風險指標值的確定。運用功效分析法對風險指標值進行歸一化處理。根據評價體系中選取指標的特點將指標分為極大型變量、極小型變量、穩定型變量、區間型變量四類。用Bi表示實際指標值,m表示滿意值,n表示不允許值,則單項功效系數Wi值為:
(1)極大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指標數值越大越好:
(2)極小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指標數值越小越好:
(3)穩定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指標數值在某一穩定點最好:
(4)區間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指標數值在一定區間內最好:
4.風險指標權重的確定。風險指標權重的大小根據電網企業的財務風險特點采用德爾菲法(專家打分法)確定,分為兩步:首先,確定財務風險每個能力類別的指標,由若干名專家獨立地給出每個類別指標的權數,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該類別指標的權數。其次,繼續使用專家打分法對每個能力 類別相應的各組評價指標分配該類別指標的權重,專家組獨立的給出個類別每個指標的權數,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指標的權數。
三、電網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運行保障體系
電網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因其財務風險的特點及財務經營特色而不同于普通企業。加之,電力市場化進一步確立,面臨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風險預警系統的建設的相對滯后,使得電網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高效運行需要進一步結合COSO風險管理框架加強電網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建立與風險預警系統相統一的保障體系。
1.優化電網企業風險控制環境,保證風險預警體系運作的相對獨立性。風險控制環境包含著企業主體的基調理念,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其它要素提供約束和結構。具體而言,風險控制環境對財務預警目標如何制定,預警活動如何組織,風險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財務預警監控措施的設計與運行等環節都將產生巨大影響。為此,電網企業必須培育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設立風險管理機構、明確相關崗位的權責分配,保證預警系統形成可觀真實的財務風險管理文件。
2.制定適合電網企業實際的風險管理目標,保證風險預警體系指標的有效性。企業風險管理機構必須制定清晰、統一的風險管理政策,制定適合電網企業實際的風險管理目標,保證預警指標的選取遵循靈敏性和可操作性的標準,準確、敏感地反映財務風險。同時,進行指標體系設計時應結合電網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及財務經營特色,充分滿足整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預測性、動態性、實時性的要求。
3.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體系,針對關鍵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電網企業業務循環的過程是以電網建設及電力銷售為核心,應對電網建設、電力銷售、電費回收等關鍵點設定“財務預警目標一覽表”,結合相關目標進行風險事項識別,確定風險因素產生的原因,結合風險預警系統對風險進行分析,確定事項的風險因素評價尺度及風險等級。針對關鍵財務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內部的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報告等環節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4.建立高效的風險信息管理溝通網絡,確保風險處理機制快速高效運轉。風險信息管理溝通網絡為財務預警系統提供數據接口,在預警系統與電網企業各個子系統之間建立起暢通的溝通渠道,進行數據傳遞與共享,確保風險預警系統有效發揮作用。對存在于電網企業的電網建設、電力銷售、電費回收等關鍵點的風險及電網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進行動態管理,實現信息在企業各層次、各部門之間的傳遞和交流,以便為管理風險和作出與財務預警目標相關的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參考文獻:
[1]張 鳴 張 艷: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財政部企業司:企業財務風險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李 艷 趙建娜:電網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設計[J].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
[4]李建英 桑廣成:建筑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研究[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4)
[5]肖振紅:熱電聯產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研究[J].財會月刊,2007(11)
[6]吳水澎:薩班斯法案、COSO 風險管理綜合框架及其啟示[J].學術問題研究(綜合版)2006 (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