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嘉年華 鎮江再發現”為主題,整合文化資源,放大文化現象,在近3個月的時間里,2008年鎮江文化嘉年華組織開展了32項大型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擴大了鎮江文化的影響力。
6月28日晚,鎮江體育館內。2008年鎮江文化嘉年華閉幕式暨首屆文化藝術廣玉蘭獎頒獎晚會星光燦爛,精彩紛呈。至此,歷時近3個月的文化嘉年華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嘉年華,英文單詞carnival的音譯,一個美麗的中文名字。carnival最初的譯名是“狂歡節”,后來傳到香港,香港人將它譯為“嘉年華”。
2008年鎮江文化嘉年華以“文化嘉年華鎮江再發現”為主題,整合文化資源,放大文化現象,在近3個月的時間里,組織開展了32項大型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擴大了鎮江文化的影響力,再現了文化鎮江的魅力。
策 劃 篇
大型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財力的支持和運作團隊堅強的執行力,更離不開具有閃光點的創意和周密可行的整體運籌策劃。
早在去年10月,市文化局就提出,用“嘉年華”的模式,對文化資源通過“整合一批、發現一批、引進一批”的原則,一個時間段內組織一系列的文化活動,來進一步擴大文化影響力,加強文化服務功能。并把這個想法向市委宣傳部作了專題匯報,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
今年2月份,市文化局成立了文化嘉年華策劃組,對文化嘉年華進行專題策劃。3月初,完成了文化嘉年華初步方案,通過鎮江網友之家向全市公布并征求意見,眾多網友一致認為,文化嘉年華從立意開始就是一個閃亮的創意點,鎮江是在全國范圍內第一個用“嘉年華”的模式,強力推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地級市。
經過對活動方案的不斷完善,確定了以“文化嘉年華鎮江再發現”為活動主題和聘請鎮江籍影星江珊擔任活動形象大使等策劃創意。同時確定,建一個文化嘉年華專題網站,在鎮江本土門戶網站上開設文化嘉年華專貼并設總置頂;每10天出版一期《文化嘉年華》專刊;通過移動短信、網吧電腦桌面、新聞發布會、市區主要街道設立宣傳板等宣傳方式,對文化嘉年華進行多平臺立體強勢宣傳。
文化嘉年華整體方案出臺后,策劃組又多次對活動項目進行論證,對每個活動進行創意,最終確定了32個活動項目。這32個項目既有以人為本、凸顯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文化項目,也有高端、精品的專業藝術,這一系列活動項目可以概括為“四個一”:
——組織一場全市人民的文化藝術盛宴。文化嘉年華活動由32個項目近100場大型活動(演出)組成:組織創作多場精品文藝節目,通過“歡樂家園”廣場演出,向全市市民展示;引進國內精品話劇《天上人間》、《立秋》,京劇名家折子戲專場、小百花越劇團專場等精品演出;邀請陳楚生、張靚穎、陳明真、于魁智、江珊、張政、于丹、閻崇年、王石等國內當紅公眾人物來鎮參加相關活動,與市民零距離接觸。
——推出一組展示鎮江歷史文化的“特寫鏡頭”。組織全國優秀畫家創作詠嘆鎮江的百米國畫長卷“第一江山圖”,在第一樓街集中展示“流淌的記憶”全市民俗民間文化,舉辦“鎮江表情”1978—2008圖片展、市博物館精品文物展等活動,定格歷史經典畫面,再發現鎮江悠久歷史文化。
——打造一個推介鎮江走向全國的高端平臺。通過開展央視“電影頻道《愛電影》送·學鎮江丹徒世業行”,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拍攝《探秘瘞鶴銘》專題片,“第三個世界遺產日”央視特別節目《中國記憶》錄播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鎮江展演,大型門戶網站開展“網絡文化鎮江行”等活動,借助高端媒體,推介鎮江走向全國。
——開展一組以公益性為主、貼近生活的文化服務。文化嘉年華活動所有項目力求貼近百姓生活,突出公益性,活動期間安排“新市民周末免費專場電影”,舉行市博物館永久免費開放儀式,引進的精品演出每場均設置15%的低價票,送電影到農村和群眾文化廣場演出等都是組織觀眾免費觀看。
市文化局還約請了省內文化活動資深運營專家,共同探討文化嘉年華市場化運作的方法。討論會對文化嘉年華的受眾群體作了研究,根據每個項目的受眾群體確定合作企業范圍,并精心設計出獨家冠名、廣告回報、企業領導和員工參加活動等回報方式。3月中旬,策劃方案正式完成,《文化嘉年華市場運營方案書》面向社會發布,正式尋求合作企業。在此基礎上,組委會決定于4月20日啟動文化嘉年華活動。
運 作 篇
如果說成功的策劃方案和閃亮的活動創意是文化嘉年華成功的首要條件,那么,組建一個具有堅強執行力并互相協作的運作團隊,則是活動成功開展的必要保證。
4月2日,文化嘉年華活動組委會正式成立,下設宣傳策劃、督察協調、項目落實、后勤接待四個工作組,為整個活動有條不紊地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再周密的活動方案,都不可能涵蓋運作中的所有細節,活動規模越大,實施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難會越多,尤其會出現一些難以預見的問題,這些都在考驗著活動組委會。
為了借助高端媒體平臺展示鎮江文化,組委會多次和中央電視臺溝通、爭取,實現了把文化嘉年華的啟動儀式和央視電影頻道送電影下鄉活動結合起來的初衷。通過巧妙的創意和對接,開展“2008年鎮江市文化嘉年華啟動儀式暨央視電影頻道《愛電影》送·學”活動,既能使啟動儀式時尚新穎熱烈,又能將鎮江的特色文化通過央視高端平臺展示出去。央視六套準備對活動錄播50分鐘。為了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活動地點定在潤揚大橋下露天廣場,時間定在4月20日。
4月10日,中央電視臺負責本次活動的工作組進駐鎮江,和鎮江方面相關工作人員正式接洽,舞美、燈光、音響等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出席啟動儀式的王寶強、瞿穎、張一山等明星也相繼確定下來。因室外大型活動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組委會對明星接待、安全保衛、交通疏導等均拿出詳細的方案,并預定了3000件供觀眾用的雨衣,租用了2輛發電車,制定了詳細的備用方案。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20日鎮江天氣陰或小雨,應當說對活動影響不會很大。4月19日,天氣一直陰著,下午3點開始彩排,剛彩排2個節目,天氣突變,大風大雨導致彩排無法進行被迫停止。組委會臨時召開現場緊急會議,20分鐘后決定,立即聯系氣象部門了解天氣能否在演出前8個小時轉好,如果天氣一直不好,即啟動備用方案。晚上9點50分,組委會根據氣象部門反饋的信息,啟動活動備用方案,場地改到鎮江市影劇院。4月19日夜晚,是活動組委會全體人員的不眠之夜,晚上10點鐘開始,大家動手,把露天廣場上的演出器材和舞美道具轉移到影劇院內,重新裝臺。按照備用方案,20日下午要彩排,所以,一切工作必須趕在此前完成。相關工作組連夜組裝出一個高質量的舞臺,保證了演出正常、準時開始。負責本次演出的中央電視臺的高瑾導演感慨地說:沒想到你們這個地級市的文化班子這么有戰斗力。
成 果 篇
文化嘉年華活動是緊扣主旋律,貼近百姓生活的一次大型系列文化活動。它是沐浴著黨的十七大“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精神的春風,呼應著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鎮江 科學發展”的時代號角,踏著全市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新步伐出現的,經過前期周密策劃和活動期間執行團隊堅強的運作,文化嘉年華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果,大大促進了我市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嘉年華的成功舉辦,使鎮江的文化創意走到全國前列,并利用強勢媒體把鎮江推向全國。活動結束后,用百度輸入“鎮江文化嘉年華”關鍵詞,能找到相關網頁約71500篇,輸入“陳楚生”,能找到陳楚生在鎮江演出的相關信息約24600篇,輸入“張靚穎”,能找到張靚穎在鎮江演出的相關信息約30500篇,張靚穎的官方網站首頁貼出她在鎮江的演出視頻并對鎮江做出介紹:“鎮江是江南名城,中國著名民間傳說《白蛇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那里……”王寶強、張一山、瞿穎、于丹、閻崇年等公眾人物來鎮江參加嘉年華活動,也一次次吸引國內媒體聚焦鎮江。文化嘉年華期間,中央電視臺錄播的活動啟動儀式、第三個文化遺產日江蘇系列活動,制作的專題片《探秘瘞鶴銘》,以及各大門戶網站組織的“網絡文化鎮江行”活動,也都極富創意地向全國推介了鎮江。
文化嘉年華活動放大了文化現象,使文化再次受到高度關注,讓全市人民再次感受到鎮江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文化風情。由于活動設計既新穎又貼近百姓生活,文化嘉年華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激發了全市人民的主動參與性,再次彰顯文化服務的人民性。活動期間建立的專題網站,短短一百多天點擊突破160萬人次,本土門戶網站鎮江網友之家論壇上,關于文化嘉年華的帖子點擊突破18萬人次,其中活動宣傳主貼被點擊近14萬人次,跟貼944個。汶川發生大地震,活動組委會在第一時間決定將話劇《立秋》的票房4.9萬元捐獻給災區后,網友更是熱炒文化嘉年華。
文化嘉年華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向社會尋求合作伙伴,籌集社會資金辦活動的新機制。由于活動的受眾群體、覆蓋面、影響力都非同一般,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商家主動找到組委會,通過贊助文化的形式來提高企業和產品知名度,實現共贏。通過精心的設計和運作,活動期間面向社會籌集資金200余萬元,基本解決了活動的運作經費問題。與企業的合作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細節。這種合作模式也開拓了文化部門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文化嘉年華的成功舉辦,也打造了一支運作大型文化活動的團隊,增強文化人能干大事的信心。實踐證明,文化部門將文化嘉年華打造成為屬于全市人民的“文化狂歡節”,試圖讓更多人參與文化建設、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目的已經達到。文化嘉年華觸動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藝術神經,給全市人民帶來了歡樂。2008年鎮江文化嘉年華是我市文化發展的一個輝煌的新起點,建設“文化鎮江”的征程剛剛開始,我們期待著,鎮江文化部門能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我們期待著,文化和藝術將成為鎮江人民生活的常態,成為平靜而從容的生活方式。為此,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