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建明的身上可以印證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的。
我們很少見過一個農村基層干部擁有這么多的榮譽證書——從鎮級、縣級、市級、省級直到國家級的應有盡有,這些榮譽證書的主人名叫趙建明,丹陽市新橋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
從趙建明的身上可以印證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在沒有見到趙建明前,丹陽市有關部門領導和新橋鎮的老百姓曾極力推薦這位有水平、有能力、有魄力的“三有干部”;到了新橋鎮實地采訪時,許多干部群眾用“領導放心,群眾信任”來形容趙建明幾十年來為新橋鎮經濟發展作出的積極努力和無私奉獻。見到趙建明主任后,才知道他幾十年奮斗史可圈可點。
趙建明任鎮農服中心主任之前,一直是新橋鎮農經站會計,堪稱政府內當家,多年來,一直奮斗在農村財務管理第一線,長期從事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協調、指導、督促和服務等項工作,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穩定中通過不懈努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特別是落實黨在農村的減負政策不動搖,積極組織開展農村財務清理整頓,通過抓建章立制、財會人員培訓、內部審計、實行村務公開、涉農收費公示、把好農業承包合同簽訂關等措施,使全鎮的農村財務管理走在全市前列,是鎮江市和江蘇省的先進。許多財務人員都親切稱他“趙老師”。
今年52歲的趙建明,1975年從新橋中學高中畢業后,在家鄉新橋鎮姚家弄村擔任組、村會計,由于工作表現好,1981年被調到鎮農經站當會計,2004年擔任農經審計科科長,一直干到2005年6月擔任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為止。在其為新橋人民工作期間,趙建明做出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24年的農經站會計生涯,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事例之一,為建立健全農村財務制度,減輕農民負擔扎實工作,無私奉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新橋農橋的村務公開、涉農收費公示等項工作一直走在丹陽市前列。為了農民的利益,趙建明與工作人員一起,下村入戶,了解情況,將農民負擔監督卡、合同本等送到農戶手中,農民稱他們是“保護神”。
事例之二,財務人員培訓、稅費改革等工作功不可沒。這些工作雖然繁重,但趙建明從未推諉稱難,而是盡心盡力做好。每年丹陽市對農村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時,趙建明都要去講課。
由于工作需要,趙建明于2005年6月當上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盡管來到這個崗位只有3年多時間,但他兢兢業業,為新橋的“三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使新橋農業工作受到了丹陽市政府、鎮江市政府、江蘇省政府的表彰。新橋鎮農業服務中心2007年先后取得的榮譽有:全市唯一的受江蘇省和鎮江市表彰的“農村財務管理示范鎮”;丹陽市政府表彰的“農民培訓工程先進單位”、“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單位”、“農村經營管理先進單位”;“農村統計、農村信息”等5項工作受到丹陽市農林局表彰。
為了新橋的農業工作,趙建明整天忙碌,節假日也不例外。日曬雨淋,他不在乎,受累吃苦,他不計較。幾年來,他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以滿腔的熱情對待農民兄弟。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辦事效率。制定了農服中心內部的10項管理制度。送科技進村落戶,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僅2007年,就舉辦了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41個班級,培訓人數達1萬余人,受到了國家農業部農業司,江蘇省、鎮江市領導的好評。致力于小麥、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近年來,共推廣了高產、優質的小麥、水稻新品種25萬余斤,向農民發放“測土配方施肥”等各項明白紙2萬余份。在8個行政村推廣了機播秧技術3000余畝,新增插秧機16臺。在4個行政村建立了各類豐產方5個。2007年全橋村閘橋8組是丹陽市唯一的一家通過省級驗收的高產示范方,獲省、鎮江市一等獎。與此同時,采集樹苗8萬余棵,營造成片林600余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