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鎮江市國土資源系統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舉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兩面旗幟,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主動服務發展大局,切實維護群眾權益,全面履行工作職責,多次榮獲部、省廳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保護耕地落實共同責任
我們在加大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宣傳的同時,落實保護耕地的共同責任,確保實現全市耕地占補平衡。(1)在保護中落實責任。嚴格落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各項制度,強化地方政府的耕地保護責任,將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基本農田保護“爭先達標”活動通過驗收,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創新責任追究方式,在巡查中發現違法占用耕地案件,立即向所在鄉鎮政府發出“履行政府保護耕地第一責任人職責制止破壞耕地行為通知書”,提醒地方政府履行職責,督促整改完善。(2)在保護中嚴格執法。堅持日常巡查和專項執法查處相結合,嚴格土地執法監察,切實加大對違法占用耕地案件的查處力度。2007年全市兩級國土部門組織動態巡查600余次,涉及建設項目5000多個。部署開展了土地執法專項行動、“百日行動”、“衛片執法”等大規模執法行動,立案查處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461件,對13人提出了黨紀政紀處分建議,對4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揚中市成功創建“全省土地執法模范縣”,潤州被表彰為“創建優勝單位”。(3)在保護中力求平衡。全面推進土地開發復墾工作,深挖細找,力求平衡,2007年完成開發整理項目142個,實施項目庫總面積28265畝,其中新增耕地面積8733.6畝。并采用從蘇北地區調劑補充耕地指標,實現全市耕地占補平衡。
保障發展推行節約集約
面對從嚴從緊的宏觀調控形勢,堅持解難題、保發展、促節約,做到用足計劃,規劃引導,加快供地,盤活存量,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1)嚴把土地供應閘門。從規劃和計劃上完善和推進土地利用“三集中”政策,優化用地結構和布局;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強化建設用地預審工作,從源頭上引導和控制項目用地;配合招商選資,加大點供用地指標和獨立選址指標的爭取力度,確保重大外資、民資大項目和重點市政工程順利“落地”。(2)加快用地報批和供地。加強征地工作,嚴格執行相關政策,積極協調各方利益,2007年上報省廳征、轉用批次103個,總面積25713畝。提高供地率,全年平均供地率達90%以上。(3)大力盤活閑置土地。2007年全市盤活國有存量閑置土地424宗,面積7848畝;對11宗935畝閑置土地收取土地閑置費;加大對集體存量建設用地的有效利用,盤活集體存量建設用地9339畝。(4)完善土地市場建設。對經營性用地實現“凈地上市”,從2004年土地市場成立以來,全市招拍掛出讓經營性用地成交金總額近400億元;完善土地收儲機制,僅市區累計收儲土地2萬多畝,2007年組織上市500畝,成交額5億元;全面開展工業用地招拍掛工作,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試行意見》,全市工業用地平均投資強度近300萬元/畝。
科學治礦強化整頓規范
在多年來整頓和規范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著力在鞏固、深化和完善上下功夫,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得到有效規范。(1)全面完成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范任務。根據江蘇省的統一部署,鎮江市國土資源系統把整頓礦產開采秩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清理整治,關閉了一批禁采區(帶)內的采石企業,查處了一批無證采礦、越界采礦和破壞性采礦的非法采礦案件,注銷了一批非法采礦企業的采礦許可證,2007年關閉礦山企業43家,采石宕口91個,磚瓦窯廠20座。并全面推開采礦權市場化有償出讓,通過抓大關小,大力整合礦產資源開發,使采礦權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方案優化的企業轉移。全市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多次獲得部、省先進集體榮譽,并順利通過江蘇省政府檢查驗收。(2)大力開展廢棄露采礦山環境整治。編制了《鎮江市廢棄露采礦山環境治理規劃》,以市政府名義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廢棄露采礦山環境整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整治目標、責任以及八條優惠政策和整治資金渠道。開展了“十礦示范、百礦整治”工程,2007年完成整治項目10個,20個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句容惠民山、營鳳兩個礦區環境整治工程被列為全省推廣工程。
維民權益強調以人為本
近年來,鎮江市國土資源系統在全面履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同時,更多地將關注民生問題提到工作的重要日程,在建立長效機制上更好地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1)推進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嚴格規范征地行為,完善補償標準,提高了征地補償標準,規范征地程序,認真落實聽證制度,拓展安置渠道,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市政府名義下發《關于修改〈鎮江市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實施細則〉的通知》。對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不履行征地報批前告知、確認、聽證等程序的,一律不予用地,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2)認真做好國土資源信訪工作。推行持卡回訪和分級受理制度,在門戶網站開辦“局長信箱”,暢通信訪渠道。積極承辦“市長信箱”涉及的國土資源信訪,認真處理“行風熱線”群眾投訴的問題,切實加強跟蹤督辦,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2007年被市政府表彰為“全市為民辦實事優秀集體”。(3)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年都定期發布《鎮江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完善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制度,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和兩支機械化搶險救災隊伍,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多方籌資,大力開展滑坡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每年都有2—3處滑坡地段治理被列入市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
基礎工作突出技術支撐
近年來,鎮江市國土資源系統在大投入、打基礎工作上取得重要進展。(1)基礎地籍工作獲得新成果。鎮江市局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了市區城鄉一體化地籍工程,2007年全面通過江蘇省廳專家組驗收,摸清了城鄉地籍家底。為全面推行以證管地,擴大土地登記覆蓋率,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推進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奠定了基礎。(2)基礎測繪工作取得新成績。確立了省內首個地市級坐標系——鎮江坐標系,實施了鎮江市基礎測繪工程并在江蘇省內首家通過江蘇省測繪局驗收;加強對測量標志的維護與管理,完成全市401個測量標志的維護工作,測繪工作順利通過江蘇省測繪局的專項檢查驗收。(3)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新提高。認真開展國土資源聽證工作,聽證工作先后在國家、省級報刊上予以宣傳推廣;結合《鎮江市行政執法評議考核細則》,規范行政執法工作,鎮江市局被鎮江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法制示范點”;圍繞“3·19”、“4·22”、“6·25”等主題日開展系列宣傳活動, 12月3日國土資源部在我市開展“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宣傳到基層”的主題活動。(4)“科技興地”工作實現新進展。近三年來,上報省廳科技項目均居全省前列,被江蘇省廳表彰為全省系統“十五”國土資源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面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系統內全部實行三級公文協同辦理,信訪信息系統全面推廣運用。
隊伍建設力爭人民滿意
(1)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扎實開展“三型”機關創建活動,推行政務公開,聘請行風監督員,實行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度,加強了國土窗口建設,提高辦事效率,轉變機關作風。市行政服務中心國土窗口連續多年被評為優勝窗口,在全市開展的萬人評議機關作風建設活動中,鎮江市局機關人民滿意度每年都有大提升。(2)全面加強基層所建設。認真對照江蘇省廳提出的“六有”標準和考核細則,全面開展創建“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活動。先后有丹陽后巷等4個基層所獲省優秀國土資源所稱號,句容下蜀等13個基層所獲市先進國土資源所稱號。將服務社會的抓手不斷向基層延伸,基層國土資源所在全市開展的“人民滿意站所”評議中始終名列前茅。(3)積極開展干部崗位培訓。多年來,鎮江市國土資源系統始終將抓干部隊伍的培訓作為一個特色,按照“分級負責、分類培訓”的工作機制,2007年先后舉辦各類培訓班9期。其中,鎮江市局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在鎮江市委黨校舉辦了為期一周的“全市鄉鎮長、國土資源局長培訓班”,全市所有分管鄉鎮長及各轄市區局有關負責同志近80人參加了培訓;邀請部政策法規司領導舉辦了《物權法》講座;選派全系統40多名中青年業務骨干到南京農業大學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全脫產培訓;組織鎮江市全系統40周歲以下人員進行了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書面測試,以考促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鎮江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