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一直都是美國排名最高的學校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原因以外,可能還有一條:哈佛的學生比其他學校的畢業生成為億萬富翁的可能性更大。
福布斯最新的世界億萬富翁清單中有469個美國人,其中有50個至少從哈佛拿到了一個學位,比排名第二的斯坦福大學多出品了20個億萬富翁。他們包括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媒體巨頭薩默·雷石東,耐克的共同創建人菲利浦·奈特……當然,比爾·蓋茨也曾是哈佛的學生,不過讀了兩年就退學了。
是什么讓這些學校成為億萬富翁生產廠?除了優良的教育,它們更提供了人際網絡,入學通知書在很多時候成為校友人際網絡的門票。另外,這些名校對入學生源的選擇也很重要,幾乎所有盛產億萬富翁的頂尖大學,錄取率都在30%以下,保證了人學讀書的人都非常聰明。
看來,勤奮地讀書、進入一所好學校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不能成為億萬富翁,至少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億萬富翁的同學,比如史蒂夫·鮑爾默。
與比爾·蓋茨同學
史蒂夫·鮑爾默出生在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從8歲起,父親就一再告訴他今后必須上哈佛。1973年,鮑爾默SAT(相當于美國的高考)考了滿分,如愿進入哈佛數學系。
大學一年級,鮑爾默與比爾·蓋茨相遇,對數學、科學、拿破侖的激情使他們成了好朋友,并搬進同一個宿舍,起名為“雷電房”。他們在一起整夜激昂地爭論拿破侖,整個宿舍像雷電一樣亢奮。
和蓋茨靦腆拘謹、沉靜穩重、不善交際的內向剛好相反,鮑爾默是個外向型的人,熱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歡用煽情的語調表達自己,并有極強的社交能力。兩人性格互補,有著驚人的默契,這為他們以后的肝膽相照、精誠合作奠定了基礎。
加入微軟
1975年,蓋茨退學去搞微軟,鼓動鮑爾默也輟學去幫他。可鮑爾默回絕的理由竟然是,自己好不容易才當上哈佛橄欖球隊的“掌門人”,不想就這樣輕易放棄。
1980年,微軟成立5年,業務日益擴大,公司里都是技術天才,沒有管理人才。蓋茨急需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管理天才。蓋茨欣賞鮑爾默驚人的親和力、煽動力、凝聚力,終于成功地說服了當時在斯坦福商學院讀研的鮑爾默,以5萬美元的年薪聘用了他。
在微軟的籃球場上,鮑爾默身手敏捷,動作活躍。他做企業與打球的風格一樣,精力充沛,認真投入,在競爭中從不畏懼,并且會不惜一切代價獲勝。
1998年7月,鮑爾默被提升為董事長;2000年1月,比爾·蓋茨將權杖正式移交,史蒂夫·鮑爾默成為微軟的新任首席執行官。
做好模范爸爸
鮑爾默具有雙重性格,一面是極富攻擊性,對競爭對手毫不留情;一面是忠實于家庭和朋友,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除了星期三要打籃球之外,鮑爾默每天早晨親自送兒子去上學。晚上,他總在吃飯的時候趕回家。他說:“對我來說,擔任模范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有了這么多錢,為什么還要繼續打工?對人們的好奇,鮑爾默聳了聳厚厚的肩膀:“如果我不工作,那干點什么呢?如果我每天都在家里閑坐著,我會給我的孩子樹立哪一種榜樣呢?”
大學時代;制鞋“試驗品”
在俄勒岡州大學求學期間,菲爾·奈特是學校田徑隊的中長跑選手,綽號“雄鹿”的奈特之所以加入田徑隊,更多的是因為他對跑步的熱愛,而非擁有運動天賦。正是這一點,使他成為傳奇田徑教練比爾·鮑爾曼試驗制鞋的理想“試驗品”。
奈特曾回憶說:“當時美國的運動鞋都是橡膠公司生產的,一雙價值5美元,穿這種鞋跑完8公里之后,腳就會流血。穿起來比較舒服的是價值30美元的德國鞋。”
教練鮑爾曼想讓自己的隊員擁有更好的運動鞋,于是開始自己設計運動鞋,但卻沒有一家制鞋公司愿意生產他設計的鞋子。迫于無奈,鮑爾曼只得自己動手制鞋。由于奈特在田徑隊并非是最優秀的選手,便成了這些新款運動鞋的試用者。奈特那時可能沒有想到,將來有一天能夠自己生產運動鞋。
1959年,奈特從俄勒岡大學畢業,獲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研究生:改變人生的一堂課
離開俄勒岡大學,奈特參軍一年,然后進入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深造。正是斯坦福的經歷改變了奈特的人生。更為準確地說,是一堂課改變了奈特的人生。
在那堂課上,老師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設想一個小公司,描述其目標,并制定一份營銷計劃。奈特的論文題目是:《日本運動鞋公司可以像日本照相機挑戰德國相機那樣挑戰德國運動鞋嗎?》
奈特后來回憶說,那堂課是一個關鍵,“我記得,在完成那篇論文之后就對自己說:‘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4年,奈特和他昔日的教練鮑爾曼各出資500美元,創立了“藍帶體育用品公司”。1972年,耐克鞋正式上市,當年銷售收入320萬美元。到了1980年,耐克成為美國體育行業的領頭羊。
晚年:重返斯坦福校園
邁克爾·喬丹的超級魅力促成了耐克的超級品牌形象。但耐克成功的最大動力還是來自奈特,正是奈特理解并抓住了當代美國流行文化的時代思潮,并成功地將其與體育運動相結合。
奈特看到了美國社會對英雄的崇拜和迷戀,對非凡的、叛逆性人物的喜愛。美國青少年對耐克鞋近乎迷戀的喜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們所崇拜的體育明星。從1984年與飛人邁克爾·喬丹簽約,到后來陸續與網壇明星阿加西等體育超級明星簽約,耐克成功地塑造了其品牌形象。
有媒體曾經這樣評價:如果說廣告是20世紀的最偉大藝術形式的話,那么耐克公司就是這個領域的畢加索。
盡管奈特已生退休之意,但一個接一個的CEO都無法與他共處而辭職。奈特認為:這些人竟然都無法理解耐克那些超酷的廣告!于是,2006年某個春日的傍晚,他悄悄坐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某創意寫作研習班的后排座位上。他的年齡比班上任何人都要大很多,穿一件黑色運動夾克,腳蹬白色耐克鞋,整個學生裝扮,下課后卻坐私人飛機離開。他就是菲爾·耐特,他想重新學習寫作。
出生清貧用實力說話
1923年,雷石東出生在美國波士頓一個清貧的猶太移民家庭。父親靠賣油布養活全家人,母親不斷向雷石東灌輸集中精力學習的重要性。如果雷石東需要練習一個小時鋼琴,她會把時鐘偷偷撥回半個小時,這樣實際上兒子就要練習一個半小時。雷石東說,這種嚴格的管教有時讓他感到非常痛苦,但讓他樹立了這樣的信念:得不到第一就是失敗。
雷石東中學就讀的波士頓拉丁學校競爭異常激烈,這讓雷石東認識到,生活應該是一個勇往直前的過程,后退就意味著被淘汰,成為第一的欲望占據了他的所有心思和意念。1940年,雷石東以波士頓拉丁學校300年來的最高平均分畢業,并直接進入哈佛大學。20歲時由于不凡的才能,他被選拔加入特殊智力小組。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該小組的使命是破譯日本高等軍事密碼,結果他成功地破譯了日本的外交密碼,受到美國軍方的兩次嘉獎。24歲時,雷石東獲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之后于1947年再獲波士頓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放棄律師投身娛樂經營
“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后的六七年時間里,律師事務所的工作給我帶來了滾滾財源,我開始對這個職業有了清醒的認識:從事法律其實就是經商。在明白了這點之后,我決定親自參與商業競爭。”雷石東在他的自傳《贏的激情》中如此敘述。
既然律師也是一種商業行為,為什么不從自己的家族生意開始呢?當時雷石東的父親在紐約建造了第一家汽車影院,生意很好,后來成為了連鎖影院——東北影院公司。雷石東放棄了收入豐厚的律師事務所,投身于父親所經營的娛樂事業。在雷石東的經營下,東北影院公司的業務迅速擴展到整個美國。
他拍了《阿甘正傳》
50歲那年雷石東經歷了一場火災,險些喪命,全身45%的皮膚被燒傷,右手腕幾乎脫落,人們都以為他活不了了,但他卻奇跡般地康復了,并在商場上越戰越勇:63歲收購維亞康姆,70歲收購派拉蒙,76歲收購CBS,成為好萊塢以及全球傳媒最有影響力的人。
作為全球最大的傳媒娛樂集團之一,維亞康姆公司涉足電影、電視、出版及與娛樂相關的其他零售業務,2003年公司市值870億美元,公司旗下的派拉蒙公司制作出品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經典影片,包括《阿甘正傳》《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當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時,雷石東說:“首先,你必須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有著樂觀主義精神,這是唯一讓你成功的秘密。其次是保持清醒,工作上任何變化都是有可能的。最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就是白手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