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給可口可樂,對匯源以及朱新禮本人來說或許是最好的解脫與歸宿。”得知可口可樂即將高價收購匯源果汁的消息后,一位匯源集團前員工、朱新禮的山東老鄉如是說。表象而言,朱新禮是當之無愧的商業奇才,堅守果汁行業,智博資本、善用資源,將企業家的“英雄主義情結”膨脹、放大;實質來看,朱新禮任人唯親、獨裁專制的“家族制管理”的積弊已經日益顯現。一種觀點認為:假以時日、長此以往,匯源或將失控。因此,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之后,毅然決然出售給可口可樂,朱新禮和匯源一起“變形”。
近年來10位副總離職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經理人,唯一不變的是朱新禮對匯源的控制權”。盡管先后與德隆、達能等“資本高手”過招,但朱新禮始終保持著對匯源強大的控制力,直到可口可樂以整合者的面目現身。
1992年,從山東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任上辭職“下海”,接手該縣一家瀕臨停產的水果罐頭廠,開始了果汁濃縮液的創業之路,朱新禮已是不惑之年。
1994年,不滿足于“登沂山而小魯”的朱新禮,帶著20名員工奔赴北京順義創業。然而,當時匯源的經營壓力非常大。當年,“三角債”現象全面發酵,搞得很多企業資金緊張,匯源身陷其中,難以抽拔。不過,頭腦靈光的朱新禮“創造”了一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有一次,朱新禮去山東一個大學演講,山東人李健在門口等了他兩個多小時。李健對朱新禮說:“朱總,我能幫你把匯源做大,我不需要你給我錢,你給我產品就行。”后來,李健如愿成為匯源的經銷商,再后來,他通過易貨方式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在廣告的強力拉動之下,匯源果汁很快火了。
朱新禮很重鄉土之情,搬遷到北京之后,還特地從老家移來杏樹、棗樹種在北京順義總部辦公室旁邊。朱新禮在沂源縣辦了個培訓學校,在當地招聘員工,培訓完畢即輸入到北京順義做基層人員。盡管早已搬遷到了北京,但朱新禮還是傾向于用沂源老家的人。“特別是那些在政府機關工作過的公務員,很多都被他延攬去做管理工作。”朱新禮的一位老鄉透露。
朱新禮本人酷愛《士兵突擊》這部電視連續劇,曾經看過兩次,在公司內部他也極力宣揚“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精神”。應該說,這部電視劇里刻畫的人物不乏有很多匯源當初創業精神的寫照。在公司艱苦的創業階段,本鄉本土的團隊,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了共識,形成了凝聚力。
山東團隊在朱新禮的帶領下,一路攻城拔寨,漸露崢嶸。但是,朱新禮在公司治理的架構中,似乎并沒有給創業者和后來聘請的職業經理人留出分享空間。盡管,匯源一直渴望“資本開門”,但無論是2006年6月,雄心勃勃籌備上市的匯源集團進行了_一輪私募,獲得法國達能、華平基金、香港惠理基金合計2.22億美元的投資,還是2007年2月,匯源果汁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首日其股票大漲66%,真正受益的都只是朱新禮以及他的家族。而不像同在香港上市的蒙牛,造就了一批億萬、千萬、百萬元級的富翁。近年以來,從匯源離職的副總級別的經理人有10個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大原因便是匯源的激勵措施缺位。而職業經理人機制的不完善,和匯源以后的一系列投資失敗不無關系。
“朱氏家族”上演獨角戲
據匯源集團某離任高管透露,匯源從成立那天起,內部斗爭就沒有消停過。在匯源內部,80%是山東人,20%是外地人,“山東幫”與“非山東幫”的斗爭一直存在。朱新禮將匯源的家族味道做到了極致,這在中國企業界實屬罕見。數量眾多的親屬介入到管理層,為匯源的管理與治理埋下了隱患。
長時間以來,朱新禮的兒子、女兒、胞兄、胞弟、女婿等諸多親屬均在匯源出任要職。朱新禮的女兒朱圣琴多年主管匯源的廣告業務,朱新禮的女婿高勇目前是匯源集團副總裁,朱新禮的胞弟朱新德是匯源集團總經理。特別是朱新德,位高權重,負責濃縮汁業務,管理著多家工廠而這塊“上游”業務并未出售給可口可樂。多年以來,朱新禮忙于資本運作,無暇顧及公司治理,而當意識到親族式管理的危害時,他已經身心疲憊、無力變革。
外表憨直、言語質樸的朱新禮給外界的印象是為人敦厚、豪爽仗義,但其實城府深厚、疑心深重。“整個匯源集團,朱新禮是唯一的最終決策者,不可能有第二個人,包括他的親屬、兒女。”匯源集團一位離任高管講述了一個故事:2003年前后,匯源謀求脫離德隆,一天晚上朱新德單獨和德隆的人吃了頓飯,第二天上班,朱新德向朱新禮匯報了和德隆見面的事情,朱新禮當時并未表示出什么異樣。但很快,朱新德被免職,“掛”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重新啟用。
“朱新禮的親家(兒媳父親)原來在沂源縣政府工作,被朱新禮請去做辦公室工作,負責宣傳與接待,但不久前老人家辭職不干了,據說鬧得不太愉陜。”前匯源員工,朱新禮的沂源老鄉透露。“我也是通過親戚介紹進入匯源的,但很快發現因為公司里老鄉太多了,做事動不動就得罪這個,惹上那個,還引起家庭紛爭,干脆離開。”
據匯源集團某離任高管透露,在匯源,很多決策都是朱新禮獨自做出的。朱新禮習慣于發動“群眾”斗“干部”,他經常親自細讀員工的來信,經常和員工直接對話,聽取“民意”與意見。在匯源,朱新禮頻繁發動一場場“變革”,比如建專賣店,比如分拆“事業部”建立“大區制”。朱新禮很強勢,向來是說一不二,下屬們想不通的事情也要堅決執行。
內部員工在網上發帖爆料匯源管理混亂,一度也鬧得沸沸揚揚。匯源集團前任高管透露,“區域公司管理混亂的情況比較普遍,甚至有的銷售公司虧損幾百萬元,到最后不了了之。”
一個有著龐大網絡的企業,如果缺乏專業的管理,會在市場表現增長減速時暴露許多矛盾,對于這一點,恐怕沒有人比朱新禮本人更清楚。可口可樂“接盤”匯源,或許寄托著朱新禮的一種期望:導入外力解決匯源的內部治理難題。2008年2月,在面對記者追問可口可樂將要進軍果汁行業,匯源如何應對的問題時,朱新禮意味深長地說:“匯源不怕可口可樂進入果汁領域。你知道嗎,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甚至有些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