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是我國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個嶄新課題。全面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它們之間關系,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F045.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1-0201-02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和諧文化,特別是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和諧社會理論的一個重要創新。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1]。那么何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呢?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含義[2]
價值,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涉身處世,取舍抉擇必然要碰到的基本問題;價值體系,是一個政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解決的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也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4]
(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關于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是關于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提供的是科學的世界觀,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場、觀點、方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我們要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自覺地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3]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既實在具體,又鼓勵人心,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這樣的理想和價值追求,集中了我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證全體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精神上團結一致、凝聚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難、創造美好未來的強大精神紐帶和能力。
(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密切結合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和動員全民族的力量,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時代精神的基本內涵:2001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新時期的時代精神概括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人民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不斷迸發,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自主、平等、效率的觀念不斷增強,扶貧濟弱、公平公義、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學法治的理念成為普遍共識,逐漸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依法辦事、面向世界的時代精神。”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與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屬于道德范疇,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大力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大力發展各民族和社會成員之間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在道德建設方面取得巨大進步。2006年3月胡錦濤同志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即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當代社會生活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斷提供了基本準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國各級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樹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打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三、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5]
(一)鑄就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反映了社會意識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這樣的判斷,基于對中國社會性質的準確把握,既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對中國現實的科學歸納,回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突出主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一個國家走向富強的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把握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這個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經歷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有著廣泛的社會共識,它本身也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鼓舞人、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是和諧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三)把握精髓,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樹立在全社會得到廣泛認同的精神旗幟,鑄就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支撐。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主旋律。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在五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精神風貌的鮮明展現。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念品質、中華民族富民進取的思想品格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成為各族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打牢基礎,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旗幟鮮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應當堅持和提倡什么、反對和抵制什么,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在全社會確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和諧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體現在社會成員的具體行動中,體現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是我國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個嶄新課題。讓我們努力探索,按鑄造靈魂、突出主題、把握精髓、打牢基礎的基本要求,體現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個領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我們的認識統一起來,把我們精神振奮起來,把我們的力量凝聚起來,創造和諧文化建設的新境界,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于幼軍,路甬祥.《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 陳亞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4-163.
[3] 王淑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N].人民日報,2007-10-19.
[4] 嚴書翰.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理論動態,2006,(1724).
[5] 石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EB/OL].人民網,2007-01-08.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