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們多數是在產前訓練班或一些相關書籍上了解到一些關于分娩的知識。除此之外,在產床上還會發生一些令人尷尬的意外,比如嘔吐、排氣、排泄……
“怎么會這樣?”有些準媽媽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提起這些尷尬事,并不是為了讓準媽媽緊張和難堪,只是想讓準媽媽知道,發生這一切都很正常。

尷尬事1:惡心和嘔吐
親歷者:雯雯媽媽
如果以前誰要是告訴我分娩的過程中會嘔吐,我一定會表示懷疑。生過寶寶的朋友沒有哪個向我提起過關于嘔吐的事,而在電影、電視、小說里,也沒有哪個作家或者編劇用嘔吐來描述生孩子的細節。劇烈的陣痛、狂喊、用力、大汗淋漓……在懷孕時,這些生寶寶時可能發生的狀況我都想過,直到1年前我的女兒出生時,我才深刻地認識到,嘔吐是分娩過程中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
生寶寶那天,醫生說我的狀況不錯,可以考慮順產。但一陣緊似一陣的疼痛襲來時,我幾乎暈過去,晚飯吃的東西也開始在胃里“打架”,幾次陣痛過后,胃就被我吐空了。好在老公準備了很多手紙,厚厚地鋪在我的枕邊。不然產床估計要被我吐得一塌胡涂了。
醫生告訴我,幾乎90%的媽媽都在產床上經歷過惡心和嘔吐。當然,這是有原因的,比如,無痛分娩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會導致血壓過低,也就是血壓突然下降,最初的一個征兆就是惡心和嘔吐。即使是沒有進行硬膜外麻醉,分娩時的疼痛也會導致嘔吐。另外,分娩的過程中,胃里的食物會停止消化,也可能會導致嘔吐的發生。
過來人建議:如果準媽媽有自然分娩的可能,為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嘔吐,從分娩開始的最初階段。就應該只吃一些好消化的流食,或只喝水或飲料。
尷尬事2牙齒會咔噠咔噠地打架
親歷者:大豆媽媽
生大豆的時候,雖然是冬天。但我們居住的北方,屋子里有暖氣,醫院里特別暖和。可在大豆出生前的十幾分鐘里,我的身體一直在發抖,上下牙齒不停地“打架”,發出“咔噠咔噠”的聲音。我現在仍然能清楚地記得那種感覺,這種顫抖似乎只有在令到極至時才會發生。當時,我以為是因為下身沒穿褲子才會這么冷,但等大豆出生后,我們被推進曖暖的病旁,我的牙齒還在“咔噠咔噠”地繼續作戰。
是我太緊張了,還是別的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我在生完大豆后,曾經查過相關資料,網上說,這種現象的發生并不是因為感到冷(事實上,準媽媽在生產的過程中,體溫還會上升l℃一2℃,反而會感到熱)。以前的解釋是,顫抖是分娩過程中身體處于臨時狀態的直接反應;但是最新研究表明,顫抖是因為母體的血液中出現一些不相容成分的直接結果。在分娩的過程中,極少量的胎兒血液會融入媽媽的血液當中,如果母嬰血液中有不相容的成分(例如媽媽的血型是A型,而寶寶的血型是B型),媽媽就會出現顫抖、哆嗦、打冷戰的現象。
過來人建議:既然不是因為感到冷或者其他病理方面的原因而發生的顫抖,準媽媽就不必多作考慮了,權當自己是用激動的情緒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吧!
尷尬事3無意中制造出尷尬的聲音和排泄物
親歷者:篷篷媽
生寶寶時,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自認為平時做事謹慎的我。在產床上既排氣,又排便,弄得我無比尷尬。
住院那些天,我的手術主刀醫生來查房,我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他卻告訴我,這種情況見得太多了,屬于正?,F象。他說,在待產時,護士通常會讓準媽媽用力,而且用力方法就像拉大便一樣,即使真的排泄出來也是正?,F象。當寶寶通過產道慢慢下降,準備降生的時候,就會擠壓到直腸,使一些氣體從肛門被迫排出,甚至隨著寶寶慢慢通過產道,肛門里的糞便也會隨之推出;尤其是進行硬膜外麻醉以后,肛門附近的括約肌變得麻痹,沒有知覺,這種情況就更可能發生。
過來人建議:醫生說這只是人體器官一種正常的運動,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你也不用刻意控制?;蛘吒械诫y堪和不好意思,這完全是正常的反應。
尷尬事4當時我像個瘋子
親歷者:晴兒媽
平時說話都細聲細氣的我,在生睛兒時卻變得像個瘋子。當時,考慮到麻藥對孩子的影響,我沒有選擇無痛分娩,但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覺還是讓我失去了淑女風范,尖叫、大哭自是不必說了,我甚至把老公的衣袖都撕碎了,甚至一度我還裸著下身在地上來回蹦。一個很有經驗的助產士告訴我,有的產婦行為更加過激,比如大聲罵護士和老公。這些行為雖然有點過激,但都很正常,都是疼痛和筋疲力盡最直接的表現。
或許準媽媽可以把這些近乎瘋狂的舉動歸罪于身體內激素的變化。分娩過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會發生一些變化,大致和月經前激素變化的模式雷同,因此你的反應也就和經前期綜合癥很相似。
過來人建議:如果你有些舉動確實像發瘋一樣,也不要怪罪自己,醫生和護士對這些又喊又叫的產婦已經司空見慣了。如果你不想發生這樣的事,可以提前做些準備工作。例如參加產前培訓班,練習呼吸和正確的用力方式,讓自己盡量平靜一些。要知道,積攢體力沉穩地迎接一波又一波的陣痛,對于寶寶順利降生更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