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新平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環境科學中心主任。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兼化學肥料與施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北京市土壤學會常務理事兼植物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農田生態系統高生產力與環境保護并重的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研究工作。2002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植物也和人、動物一樣需要吃喝,也就是營養,只不過動物和人需要的是植物生產的營養產品,而植物需要的是一些營養元素,專業人士稱這些元素是“養分”,用老百姓都懂的話說,就是水、肥料等。給植物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時候吃都是學問,研究這門學問的學科叫植物營養學。
雖然植物營養學在近幾年才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陳新平就已經開始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了。
記者:怎么看待植物營養在食品安全、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呢?
陳新平:植物營養不僅對糧食安全十分重要,而且對保證食物質量和保護生態環境同樣至關重要。
首先,植物營養為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因為植物營養就是研究如何通過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的。因此植物營養不僅對糧食數量安全,而且對糧食質量安全至關重要。我國創造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面積養活世界22%人口的奇跡,其中化肥的貢獻巨大,增產作用約在50%左右。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由于缺少化肥,依然在饑餓線上掙扎。
其次,植物營養也在資源環境安全中占據重要地位。肥料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其合理施用不但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也關系到礦產資源利用、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重要問題,由于肥料生產要求活化自然界中大量的氮、磷、硫等元素,并把它們轉化成可供植物吸收生長的養分,因此肥料必然要和整個生態環境產生錯綜復雜的關系。當肥料施用不合理時,其中的養分會遷移到大氣和水體而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記者:我們人類營養失調時會出現各種病癥,那么,植物營養失調要怎么來判斷呢?植物營養失調對人類又有哪些危害呢?
陳新平:所謂植物營養失調,主要就是植物的營養成分出現了問題。一是缺少養分,如缺氮、磷、鉀,缺鐵、鋅;二是吸收多了,如環境污染物中的鉛、砷等。營養成分的問題首先影響的是植物本身生長,如缺氮的水稻粒癟;缺鈣的西紅柿發生臍腐病;砷污染的作物死亡。這些不健康的植物會通過食物鏈影響人和動物健康。
記者:那么,如何來保證植物有好的營養呢?施肥量與植物營養的好壞是否成正比呢?
陳新平:“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是長期以來我國農民對植物營養最形象的描述。這反映了營養植物的作用,但并不完全科學。因為植物對這些養分的要求有一個適量的問題,就像人和動物營養一樣,既不能營養過剩,也不能營養不足。此外,植物營養的好壞還與土壤、灌溉水有著很大的關系。植物吃好了,才能長得健壯,發育得良好,人類也才能獲得比較高的產量和營養均衡的植物產品。如果植物營養不良,當然就不能生產出對人和動物健康的產品。所以,植物營養與人類密切相關,重視植物營養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