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可持續發展延長其生命周期,是眾多企業的一貫追求,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是企業不斷錘煉的精華,是企業優秀的文化成果。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 “特色”文化
企業的生存發展取決于“道”和“術”兩個層面。企業在“術”的層面取得成功,能迅速完成創業期的快速成長。然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取決于“道”的層面,這種成功本質上是文化意義上的成功。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及其員工共同具有的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價值理念、工作作風等,是決定企業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企業文化經過時間的磨練,經過反復實踐,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形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那么怎樣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應以“需求”為導向市場經濟時代是一個買方市場占主導地位時代,企業往往有一個觀念的誤區,認為消費者不買自己的產品是因為消費者沒有此方面的需求,其實這并不能說明消費者沒有此方面的需求,是因為企業不能為消費者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好的產品和服務,是因為供給不當或者供給無效。例如,當洗衣機只用來洗衣服的時候,海爾產出能夠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機” ,創造了需求,引領了消費,可見“只有疲軟的產品,沒有疲軟的市場”。
2.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應以“競合雙贏”為理念市場經濟中,企業競爭意識引入,企業面臨的競爭包括現存行業之間競爭、與生產此種商品的新企業之間的競爭、一些替代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合理的競爭可以促使企業的發展,然而有些企業曲解競爭,認為同行是冤家,處處是敵人,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其實企業完全可以轉變觀念,改“競爭”為“競合雙贏”的觀念。“競合”就是既競爭又合作。競合的著眼點在客戶,競爭的著眼點在對手。競合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而發展。從競合的角度來看,企業要改同行業之間的橫向競爭為縱向競爭,這時企業的對手就是自己,企業只有不斷的自我超越,才能不斷地增強自己實力、采用高新技術、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降低風險等共同發展。
3.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應以“責任”為主導很多企業集體決策集體負責,則形成了企業內部責任虛化的體制和風氣。人們還是在不斷地追逐利益。人們輕視責任、互相扯皮,攬功推過,這種現象成為企業的一大癥結。
責任、權利、利益應該對稱,企業的員工要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只有真正負起了責任,才能享受相應的權利,得到相應的利益,這要求企業制定合理的制度,制度的關鍵是簡單明了、容易操作,體現效率與公平。所以,企業營造感恩文化氛圍,首先面對應該是機制和制度,企業的機制和制度要公平公正公開,員工的“責、權、利”要有機統一和完美結合。
4.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應“以人為本”眾所周知,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生產要素,這決定了人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可是不是因為這個而尊重重視員工,不是把人當成達成組織目標的工具,而是把人當成目的來看待。在企業的基本價值上形成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企業相關人把企業看成是一個和諧共同體,這時,“與企業共興榮”成為企業相關人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企業是我家”也會變成大家的實際行動。例如“零售之王”沃爾瑪的企業文化崇尚“尊重個人”;沃爾瑪不只強調尊重顧客,為顧客提供一流的服務,而且還強調尊重公司的每一個員工。在沃爾瑪,不把員工當作“雇員”來看待,而是視為“合伙人”和“同事”,公司規定對下屬一律稱“同事”而不稱“雇員”。沃爾瑪的管理者必須以真誠的尊敬和親切對待下屬,了解員工的為人及其家庭,還有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尊重和贊賞下屬,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包括沃爾瑪的創始人沃爾頓在內,沃爾瑪的領導和員工及顧客之間呈倒金字塔的關系,顧客放在首位,員工居中,領導則置于底層,員工為顧客服務,領導則為員工服務。領導的工作就是服務于顧客。公司內部沒有上下級之分,下屬對上司也直呼其名,營造了一種上下平等、隨意親切的氣氛。這讓員工意識到,自己和上司都是公司內平等而且重要的一員,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從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為公司也為自己謀求更大利益。還有日本松下公司“講求經濟效益,重視生存的意志,事事謀求生存和發展”,世界知名企業殼牌的《殼牌商業原則》,明確規定可持續發展是殼牌核心理念等等,這些理念都成為了全體企業相關人共同一致的愿望和行為準則。
5.適應時代的變化的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也有其時代特色,人們的思想、價值觀、世界觀都會隨時間發展而進步。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就有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如“鞍鋼憲法”、大慶“鐵人精神”等,當時雖未冠之以企業文化的概念,但實際上發揮著企業文化的價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來,隨著人們對精神激勵作用的客觀認識和對物質激勵手段的運用,當時的經營理念必將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些“企業文化”也由于未能適應時代的變化而逐漸衰落。時代賦予企業文化不同的含義, 企業文化要充分體驗員工所處的環境,員工的理念和價值,要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 在良好文化氣氛下,大家為著一個共同目標,實踐同一精神,實現同一價值而不分彼此,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只有賦予的時代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夠前進和發展。正如中遠企業精神是“求是創新、圖強報國”,體現愛國主義無私奉獻的價值觀,他們重視船舶精神的發掘、提煉、培養、宣傳,并形成具有其船特點的船舶精神,船舶精神反映中遠企業精神的共性,也反映本船的個性。并使船舶精神得到廣大船員的認同和信守。
6.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與制度有機結合,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1)首先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員工個性的張揚,打破傳統理念的框架,建設體現現代管理思想、富有鮮明時代特色并得到員工認同的行業企業文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2)其次是建立以企業文化為導向的企業管理制度。制度對于企業的意義在于它建立了一個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貫徹的有力支撐,并且在得到員工認可的前提下,使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從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為人與制度的對立,以更好地約束和規范員工行為,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尖銳程度。海爾的“管理三步曲”正是把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相結合的典范。
(3)第三是嚴格執行管理制度。制度執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無歧視原則下產生的普遍的認同心理,這也正是制度執行中的難點問題。因為每個人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監督執行部門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在執行制度時是很難以做到完全公正和無歧視性的,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終目標。
7.企業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企業文化在本質上是企業通過價值觀念和精神要素來統一員工思想,指導員工行為,增強企業凝聚力,推動企業發展的。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來建設自己的文化模式。貴州郵政根據行業的性質,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重點,提煉出自己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確立了包含核心價值觀、企業愿景、企業使命、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服務理念這七個要素。長虹集團的“產業報國,振興民族工業”,海爾集團的“先造人才,再造名牌”,聯想集團的“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平安保險公司的“舉手投足,莫不遵于君子之道”,等等。
參考文獻:
[1]張 德 潘文君:企業文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
[2]李忠義:我國企業文化亟需轉變的十個觀念[J].鄉鎮企業研究,2003(3)
[3]程偉杰 凝聚力:鑄造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理念[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