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體驗經濟時代,體驗正成為一種新的價值源泉,而目前廣西民族體育旅游產品普遍缺少獨特的主題,產品的體驗值低下,體驗空間狹窄,游客難以獲得集中、深度的文化體驗。因此,依據體驗化設計的基礎理論,提煉體驗主題,營造體驗氛圍,設計體驗項目,是提升廣西民族體育旅游景區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廣西民族體育旅游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
[關鍵詞] 體驗 民族體育旅游 體驗化設計
體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根據預測,2015年前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發展中國家會緊隨其后。在休閑時代,消費者對“體驗”的需求會空前高漲,世界經濟形態也將因此從服務經濟向體驗經濟過度。與一般產品相比,民族體育旅游產品是一類在本質上突出強調“體驗性”的特殊產品,因此充分了解體驗經濟視角下的民族體育旅游產品,對于如何圍繞新型經濟下體育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設計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旅游產品,滿足體育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將廣西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營銷置于體驗經濟的背景下進行研究,對于提高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力等綜合能力和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效益也將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對體驗基本涵義的詮釋
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吉爾摩在他們1999年合著的《體驗經濟》一書中對體驗經濟作了系統性的論述,指出人類社會歷經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目前正逐步邁入體驗經濟時代。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產出類型,體驗是指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產品)為道具,用以激活消費者內在心理空間的積極主動性,引起胸臆間的熱烈反響,創造出讓消費者難以忘懷的經歷的活動。在這個時代,企業出售的將不再僅僅是商品或服務,而是充滿感性力量,給人留下難忘愉悅記憶的體驗。
體驗具有獨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優質的體驗經歷會在購買者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令人難以忘懷。體驗的這一性質使其成為繼商品、服務之后的一種新的價值來源以及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體驗一旦融入商品或服務中,就會形成高經濟附加值,使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得到巨大提升。因此,體驗經濟時代,不斷地創新,為顧客提供新鮮、個性化、差異化的的體驗是體育旅游企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
二、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廣西少數民族體育可根據其內容及活動性質的不同,分為競技類、游戲類、舞蹈類、表演類、節會類與養生類等六大類型。近年來廣西開發的400多處景區景點中,已開設的少數民族旅游景區景點有58個,主要設置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項目有蘆笙采堂、多耶、拋繡球、打銅鼓、跳竹杠、舞獅子、板鞋舞、板鞋競走、上刀山、過火鏈等27個,集中分布于桂林市及轄縣、河池地區、百色地區、柳州市和柳州地區、南寧市和南寧地區、梧州市、賀州地區、防城港市等10個地區。在桂林漓江民俗風情園、龍勝百面瑤寨和水銀侗寨、資源八角寨、恭城朗山瑤寨、荔浦豐魚巖和溫泉山莊、今秀花王山莊、山江程陽橋侗寨和富裕侗寨、融水長賴苗寨和勾灘苗寨、巴馬百魔洞景區、南寧大青山景區、大新板價壯寨、百色那旁壯寨、靖西通靈大峽谷景區等21個有一定規模的景區景點均設有少數民族體育表演活動。
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產品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特色鮮明,包括競技類、游戲類、舞蹈類、表演類、節會類與養生類民族體育旅游產品。這些產品正日益成為廣西極具競爭力的核心旅游產品,對國內外旅游市場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效。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約廣西民族體育旅游持續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具體如下:
1.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形態單一,深度開發不足
目前,廣西多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形態單一,主要以觀光游覽為主。重點民族體育旅游產品,如侗族的搶花炮、瑤族的長鼓舞、壯族的拋繡球、宗教儀式體育活動等的解說系統落后,展示方法單一、原始,游客對觀賞對象文化內涵的體驗主要依賴導游員的講解,高技術含量的展示手段匱乏。而且多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處于靜態展示層次,便于游客體驗的項目較少,游覽過程中的互動性差,游客要么游過就忘,要么記憶平淡,無法獲得獨特、難以忘懷的體驗。加之,民族體育旅游產品展示功能以外的文化傳播功能、休閑調試功能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游客難以獲得應有的文化認知,也難以獲得基于深度體驗的人生意義生成。
2.缺乏創新的民族體育旅游產品設計觀念
廣西各景區景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設計不精、雷同,存在急于求成、較為盲目的現象,并且旅游品位不高,缺乏文化內涵。在旅游者參與性方面設計觀念不強,不能充分地滿足當今旅游者強烈的體驗性與個性化的旅游需求,從而減弱了對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深刻認識。
3.提升體驗價值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紀念品較為平淡
作為旅游形象表達物之一的少數民族工藝品、少數民族服飾、地方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是深受游客喜愛,是體驗性民族體育旅游活動的延續部分,但由于其民族特有的標識不明顯,不能達到清晰識別的效果,并且紀念品過于大眾化、簡單化、非手工化,甚至滲透有其他民族的文化內容,這也會影響旅游者對該少數民族的認識,同樣也消弱了對該民族體育的深刻認識。
三、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體驗化設計構想
結合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發展中旅游產品體驗性差這一問題,本文依據體驗化設計的基礎理論,提出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步驟。
1.設計原則
(1)多元化原則
體驗不僅僅等于參與,它具有多種類型,包括娛樂、教育、逃避、審美及移情,不同類型的體驗帶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和價值。旅游者類型不同,其旅游體驗需求也具有極大的差異性。青年體育旅游者對運動量大、刺激性強、挑戰性大的體育旅游項目需求更強烈,老年體育旅游者則可能對運動量小、健身價值高的體育旅游項目更青睞有加。因此,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景區必須堅持以游客為本的理念,依據體驗的多元化以及體育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原則設計類型多樣、差異性強的體驗產品,避免乃至杜絕毫無特色、千篇一律的產品或服務,為游客提供最優最暢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體驗。
(2)整體規劃原則
體驗經濟時代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體驗化設計強調將旅游者的體驗融入到產品的設計中,它以旅游者的參與為前提,以體驗為核心,以旅游者獲得美好、難忘的經歷和記憶為最終目標。一地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并不絕對取決于旅游資源的級別和特色性,如果能為旅游者提供一個整體性的體驗氛圍和體驗環境,讓游客獲得充分、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將極大地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質量。因此,我們要對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吸引要素和服務要素進行整體性的體驗規劃。吸引要素即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是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的基礎,服務要素是一個范圍廣泛的體系,包括交通、購物、飲食、住宿等旅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細節。服務要素雖然是輔助設施,但都會影響游客的興奮度,如果不納入到規劃設計體系中,將會極大地降低旅游者的旅游興致,影響旅游者獲得高潮體驗。
(3)不斷創新原則
在體驗經濟時代,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若想取得并保存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須堅持不斷創新的原則。只有創新,才有特色,有特色才能保持旅游產品的新鮮感和唯一性,令游客沉浸于迷人的體驗世界,獲得游客的認可,提升旅游產品的魅力和競爭力,最終實現旅游地長期的經濟收益和持續的發展機會。
2.設計步驟
(1)設計出具有濃郁鄉土性和古樸性的民族體育旅游產品
旅游資源的稀缺性和獨特性,是其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根本原因,也是可以通過開發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潛在優勢所在。據此,廣西在進行民族體育旅游設計時顯然應以本地的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為基礎,如壯族的拋繡球、侗族的搶花炮、苗族的蘆笙等等。在進行表演時應體現本土性,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體育,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當地的歷史和現狀特色,為此,不僅要求內容、格調,甚至造型、色彩都要有濃郁的鄉土性和古樸性,給人以親切、真實、淳樸、鄉土、懷古悠思的心理感受,寓個性、特色于共性和發展進化之中。當然,提倡鄉土性和古樸性不是把民間體育不加選擇、提煉而全盤托出,它必須體現出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社會的進步、民族的進步。
(2)營造完整的體驗氛圍
游客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之旅是否值得記憶,僅僅依靠主題遠遠不夠。旅游者置身于民族體育旅游目的地、民族體育旅游景觀等非常態的生活和活動場所,與特定的人們即其他旅游者、民族體育旅游接待服務人員、目的地居民等接觸和交流,他們渴望獲得的是一種完整的體驗過程,即游客對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體驗需求是完整的,包含了空間、時間和事物的有機結合。因此,體育旅游企業要整合資源,結合主題,營造完整的體驗氛圍,保證游客在適當的時空環境中做適當的事,讓游客的體驗由感受的淺層次流向享受的高層次。
(3)設計高參與性的體驗項目
現代旅游者越來越看重旅游經歷,渴望參與。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運動的內容乃至冒險的趣味,希望通過參與與交流得到感情的慰籍和心靈的凈化。那些具有濃郁民俗風情和地方特點,同時又與娛樂相結合的旅游產品倍受旅游者的歡迎、喜愛,應大力挖掘少數民族體育的文化內涵,突出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設計一系列供旅游者參與的民族體育旅游項目,以豐富游客的經歷,提高游客的滿意度。民族體育旅游不等于搜羅奇風異俗,更不是捏造子虛烏有的東西,它取自于生活,追求自然,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藏著生活的情趣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它應具有易感受、易設計、易參與的特點,使游客能很快進入氛圍,并將身心融于其中,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民族體育需求,借助多種民族體育活動,充分發揮其諸多功能,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4)加強紀念品的體驗規劃
紀念品的選擇與購買是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體驗的重要環節,直接制約著游客的旅游質量。對紀念品的體驗規劃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提高紀念品的地方特色,使其成為地方自然地理因素、地方社會文化、地方歷史概貌的物質載體。其二,要強調紀念品銷售人員的文化風貌、文化素質,規劃紀念品銷售場所的文化氛圍、文化主題。體育旅游企業要將紀念品銷售場所建成主題鮮明的文化長廊,對銷售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及禮儀指導,對包括觀賞、選擇、購買以及伴隨購買行為的閑聊的每一個細節進行體驗性規劃。一次旅游活動總有終結之時,但物化的紀念品就會想起整個旅游經歷,想起一段往事,一段故事,其中與服務人員的感性交流等“活”的旅游環節因為具有生動、具象的特征,更能激活游客的心理空間,喚醒人們的美好記憶,以及對生命價值的獨特感悟。
參考文獻:
[1]趙新平:體驗經濟與體育旅游產品及體育旅游產品體驗[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2):53~55
[2]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79
[3]孫豐念:體驗經濟時代體育旅游的開發[J].商場現代化,2006年4月(中旬刊)214~215
[4]陳瑜:體驗經濟與體育旅游的新發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7(4):487~489
[5]陸元兆: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綜合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3):65~71
[6]曹新向:體驗經濟時代的旅游業發展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5):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