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社會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經濟社會也不斷暴露出各種體制以及經濟結構問題:現階段的投資需求不斷的擴張進而推動固定資產投資也別是房地產投資的過度擴展;進出貿易順差持續增長以及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推出而帶來了我國外匯儲備量的加速增長;貨幣流動性過剩導致信貸擴展并且即使使用存款準備金率也難以達到收縮這些流動性的目的。而根據一般的經濟學原理,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會推動我國的物價上漲,因此,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通貨膨脹問題成為一大焦點。
一、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下物價上漲以至通貨膨脹的推動因素
目前我國的經濟體系中,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但是在經濟轉型的攻堅階段,我國經濟體系內也產生了很多推動物價上漲以及通貨膨脹的因素,結合以上的分析以及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這些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投資需求的過度增長
根據國民收入核算理論中的支出發核算等式以及相關理論,一國的投資增長能夠通過乘數效應較大幅度的提高國民收入,收入的增加進而會加大整個國民體系的貨幣供應以及拉動消費的增長,從而推動通貨膨脹。此外,投資的過快增長特別是長期項目的高速增長例如房地產投資還會提高各種原材料的價格,從而最終擴大到所有商品價格的增長。
2.信貸規模的過度擴展
在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時,不合理的利率特別是過低的利率就會刺激信貸需求的增加進而推動通貨膨脹。
3.超額外匯儲備規模持續增長
根據國內學者謝平、張曉樸、孫建平的研究,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幅度與國內通貨膨脹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隨著我國加入WTO、資本管制的放松和推進金融自由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外匯賬款對我國貨幣供應的內生性影響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通貨膨脹效應更加顯著。
4.流動性過剩
由于長期我國居民保守消費意識的影響,在國民收入加速增長的同時,居民的消費增長率無明顯的增長,一直維持在50%左右,再加上居民的金融投資意識的欠缺,我國高速經濟增長往往伴隨著較高的居民儲蓄率,而這些就造成了現階段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流動性過剩,必定會加強銀行的貸款沖動,刺激投資的增長,而投資的增長又會進一步的擴大國民收入的增長,從而推動通貨膨脹。
5.部分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
2005年以來,資源類、原材料類資產的價格出現大幅度的飆升,部分商品價格的漲幅一年內甚至超過100%,且多數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漲幅更大。此外國際市場上的石油價格也不斷的上漲。由于源頭商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上必定會推動所有商品價格的上漲,進而推動通貨膨脹的發生。
6.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
由于2006年12月11日我國金融業徹底的對外開放,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資大量的進入,大量的金融衍生產品跨國界投資以及投機,加深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國外特別是與我國存在密切經濟往來的國家的通貨膨脹因素就會很容易的傳染給我國。
二、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的預測以及防范措施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國存在物價上漲的強有力的推動因素,結合我國的經濟特點以及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以及國外治理通貨膨脹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當前通貨膨脹問題的防范和治理:
1.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應該繼續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第一,減少財政赤字;第二,適度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的國家發行規模;第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對一些可能會引發經濟發展不穩定因素或者過熱的因素,要進行嚴格控制。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進一步控制信貸規模的過度擴張,使信貸規模保持合理穩定的增長。進一步收縮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的彈性。
2.合理的利用超額的外匯儲備
針對現在的外匯儲備過多,我國為了降低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以及減小外匯儲備幣種單一化的風險,我國應不斷的探索適合當前經濟形勢的外匯儲備的合理的利用方式。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利用超額的外匯儲備進行實物投資尤其是投資于我國緊缺的資源例如石油,不但可以保持這部分外匯儲備的價值,而且可以避免由于我國因為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而造成的損失,從而穩定我國的經濟,降低通貨膨脹發生的可能性。
3.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目前,我國應該調整當前的產業結構,加大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尤其是其中的弱勢的發展力度,例如農業以及金融服務業,對這些產業給于適當的投融資優惠政策以及發展政策,同時,對于第二產業總引發經濟過熱的行業給于適當的壓制,例如房地產業以及部分重金屬行業。
4.加強金融特別是特定經濟部門的監管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經濟的不穩定性因素在全球就有很強的傳染性。雖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趨勢下,各國提倡金融以及經濟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經濟中不穩定性因素多而復雜,并且我國剛剛徹底的實現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因此,我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經濟管制的同時,也應該通過不斷完善的法律以及通過體制的不斷完善加強監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業監管體制下各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避免金融監管真空以及重疊區域,從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穩定性推動貨幣進而經濟尤其是通貨膨脹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