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教過一個學生,孩子們稱他 “一句話先生”。因為他的日記干巴巴的,經常只寫一句話。一次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放學后,我走的晚,看見我們班的莊含時把教室內的窗戶關上了?!蔽铱戳诉@篇“日記”,提筆在后面寫下一段批語:“今天,我從你的日記中發現了兩個好孩子,一個孩子一心想著班集體,一個孩子善于觀察真、善、美,孩子,老師希望從你那知道更多關于班級集體的事情,可以幫這個忙嗎?”從那以后,他的日記再也不是一句話了。
一個男孩一向淘氣,作業總是亂糟糟的。一天,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和祖國》,大家立即動筆,只有這個男孩看著天花板。作文收上來了,女教師看到了一篇精彩的的短文:祖國是母雞,我愿意是一粒米??吹竭@篇短文,老師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即使最淘氣的孩子,心里也有陽光!于是她在批語中寫道:“正是這個深情的‘母’字格外突出了你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的愛,‘母雞與米’的比喻也精彩,迷人!”自那以后,孩子變了,老師的話像一顆種子,播灑在孩子的心中。
還有一個很討老師喜歡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計算器,其他的孩子到我面前揭發他。在他的作業中,我寫道:“看到你工整的作業,老師抑制不住對你的喜歡,你是個好孩子,可是小孩子都有好奇心,同桌的計算器讓你動心了,你想看看,用一用,但你犯了一個錯,沒有跟它的主人說一聲,老師希望幫助你轉告你的同桌,告訴他,你用完馬上還給他,可以嗎?”后來,他把計算器拿到我這里,讓我幫他還給他的同桌。
在作業中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可以提高學生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決心和信心。在實際工作中,我越來越感覺到,小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認可,只要我們及時抓住契機予以鼓勵,可以讓孩子更加上進和進取。
我的批語帶著我的愛,在獨特的“兩人空間”架起理解的橋梁,對溝通師生感情,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為京口區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