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寶堰中學現在是一所初級中學,始建于1949年,占地面積70畝,總建筑面積15000多平方米,現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45人,教職工60人。
這幾年來,該校先后獲得了江蘇省示范初中、安全文明校園、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等多項集體榮譽。
潔中求整,綠中求美,樸外慧中,是寶堰中學優化育人氛圍的特點
為了跟上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寶堰中學在教育局領導悉心指導下,結合學校實際,經過反復討論,通過專家論證,著重從四個方面對校園進行整體改造。一是完善功能設施,對學校現有三幢樓樓頂進行平改坡,建造連廊,使教學樓達到整體勾連通達安全的效果;改造學校東側低洼沼澤地,建設學生自行車棚,并與東大門形成配套;改造教師辦公室、會議室,使教師辦公區域相對集中,便于管理;徹底改造校內線路,增加變壓器容量達200KV,電源線、網絡線、監控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校園廣播系統線全部改成地下鋪設,并通達所有教室、辦公室、功能室以及宿舍、食堂等區域;實施路面改造,學校主要路面拓寬,并做到黑色化。二是亮化出新,三幢教學樓整體包裝,做到格調一致,端莊優雅;綜合樓、宿舍樓重新粉刷,使校內建筑群色調和諧,相得益彰;學生活動區域鋪設廣場磚,面積達2000多平米。三是整體綠化,以建設綠色校園為宗旨,對校園綠化工程進行整體設計改造,淘汰原有的落后的樹種、花木,形成以香樟樹為基調,多品種、多層次樹木花卉相間,綠色掩映、四季花香的校園環境。四是打造景觀,東大門迎面區域為學校主要景觀區,以高大雕塑、文化長廊彰顯昂揚向上、團結奮進的主旋律,教學區以亭臺樓閣、垂楊綠柳凸顯文化氣息,生活區以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透顯和諧的生活情調。
改造后的寶堰中學在校園建筑方面,色調莊重,風格簡約,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相互獨立,分布合理,功能分明,各不相擾;校園綠化方面,樹木參天,綠影婆娑,芳草萋萋,花團錦簇,樟、楊、榆、杏等植物達30余種,牡丹、芍藥、月季、丁香掩映其中,校園綠化面積達到可覆蓋面積的50%以上;校園美化方面,有休閑連廊、法制畫廊、文化櫥窗、宣傳專欄,墻壁有學生作品、山水字畫、名言警句、溫馨提示。在校園凈化方面,添置了分類環保垃圾桶,衛生實行區域劃分,設有專人灑掃,班級各負其責,部門定期檢查,保持了校園環境的優美整潔。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組織自主,是寶堰中學提升辦學品位,創建校園文化的亮點
寶堰中學本著由簡到難,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原則,先后組織開展了各種校園文化活動。
首先,建立校園文化宣傳窗口。學校辦學離不開社會的支持,特別在現代信息社會,更需要不斷地與外界廣泛交流,提高社會知名度,使學校得以更好更快地發展。寶堰中學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2006年建立了學校網站,于今年年初正式注冊啟用。運行一年以來,得到了師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網站以其內容豐富,信息快捷,師生共同參與,家庭校園互動,搭建了對外宣傳的平臺,成為學校的一個文化品牌。
其次,整體布置校園文化,突出環境育人的功效。學校于北大門宣傳欄的基礎上,于南北主干道增設了三塊反映學校管理信息的不銹鋼櫥窗,于東大門兩側安放了四塊展現教育教學成果的不銹鋼櫥窗,傳薪樓西墻高懸“三風一訓”,將三幢教學樓冠名為具有育人意義的“明理樓”、“厚德樓”、“益智樓”,安裝了雕塑并取名為“求真”,花圃綠地中間遍布古色古香的溫馨提示牌,新建古典式亭子一座。各班級分別創建了班級文化專欄,各宿舍創建了室訓、信息欄,教師辦公室有墻體文化墻。
再次,建立校園文化社團組織。學生社團組織是活躍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豐富課外知識、擴大交流范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寶堰中學社團組織自今年9月開始,又重新恢復了溪亭文學社活動,活動由學生自主開展,教師適當指導,有的舉辦專業基礎知識講座,有的外出寫生、拍照,有的相互切磋練習,有的到工廠參觀調研,有的組織比賽和展覽。學校為社團建立了活動室,明確了活動時間。一系列舉措,有力地保障了社團組織的健康發展,為素質教育卓有成效地開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