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奧運會成為全民族關注的熱點,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的同時,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它會給我國帶來什么樣的經濟效應。本文從奧運會在我國的成功舉辦以及它對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的推動作用方面進行了探討,為系統開發與整合廣西的旅游資源并推動我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 奧運會 體育旅游 發展
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的成功舉辦,是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大好機會,同時也為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我區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遠離首都北京,但我區在這樣良好的機遇面前不能遠離奧運,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將區域經濟發展與奧運會聯系起來,使“重在參與”的奧運精神所產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真正地體現出來。以“牽手奧運”為主題的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我區經濟騰飛的又一良好契機。
一、奧運會與我國旅游產業整體發展的關系
社會發展的理想模式就是實現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我國社會已進入轉型發展的快速期,在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觀”思想指導下,繼續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政策是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取得成功和社會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旅游產業是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屬于第三產業,而體育旅游產業是經濟文化發展共同創造的新概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實現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大舉措。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近年來,我國新興的體育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產業部門創造的利潤率高于平均利潤率,促使社會投資轉向體育產業。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體育旅游的發展,如意大利的體育旅游的年產值從20世紀80年代的180億美元已達到目前的500億美元,超過了汽車制造業和煙草業的產值;韓國和日本僅通過聯合舉辦2002年世界杯,就分別創造出88億美元和245億美元的產值;2000年悉尼奧運會,為澳大利亞賺取30億澳元的外匯[2]。體育產業在各國越來越顯示出其迅猛的發展實力,甚至成為本國的支柱產業。
從文化角度來分析,旅游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文化的差異是旅游產生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是一種跨文化交流[3]。奧運會在弘揚體育精神的同時,帶來了異域文化的交流,因此,體育旅游與文化交流便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將迅速擴大,并有望成為我國旅游產業整體發展的領頭羊。
二、我區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優勢
廣西地處東南沿海經濟圈、大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具有沿海、沿邊、沿江三位一體的地域優勢,是我國西南地區對外開放,走向東南亞,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具有發展經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國際經濟關系優勢[4]。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泛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在政策、經濟等方面給予多方扶持,為我區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區地理環境復雜,具有除高原環境以外的大部分地理環境,適合親空類、親水類、親綠類、親土類等體育運動的發展。而現在已經在我區蓬勃發展的有海邊的滑翔運動、沖浪運動、舢板和帆船運動,西北部地區的森林探險、野外拓展、漂流等體育運動。而奧運會在我國的成功舉辦,成為推動我區旅游產業發展巨大的外部動力。目前,我區正在進行旅游資源的整合利用,各種風景、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和體育旅游資源已經開始有效整合,正在發揮其推動我區旅游產業發展乃至整體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三、我區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有內外兩部分因素,首先,我區遠離首都北京,而且沒有奧運會比賽分會場,難以直接看到奧運會帶來的經濟價值,因此主觀上對奧運旅游給我區帶來的商機的認識不足。目前,在全國諸多旅游城市中,只有大連市打出了“比賽在北京,觀光在大連”的奧運旅游宣傳促銷口號,而其它許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奧運旅游的競爭意識不強,把奧運旅游所期望產生的巨大經濟價值都壓在北京等舉辦城市的身上,缺乏開辟“第二戰場”的思想。我區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
其次,缺少對奧運旅游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整體和長遠規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v觀歷屆奧運會的舉辦國,產生經濟效益的地方絕大多數集中在舉辦所在城市,而周邊地區難以分到一杯羹。而奧運會舉辦過后,舉辦城市就出現大幅度的相關產業的經濟蕭條,可持續發展思維不足,特別是花巨資修建的各種大型體育場館將面臨賽后再使用考驗,而更嚴重的是大批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員面臨賽后行業不景氣的再就業問題。此種情況更使得其他城市對奧運旅游經濟難以產生熱情,因而缺乏對奧運旅游經濟與社會效益的之間聯系的研究分析,沒有看到奧運旅游對非舉辦城市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
第三,缺乏國內外不良環境對奧運會沖擊的估計;奧運會在給我國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是對我國承辦大型國際賽事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而其中有許多是突如其來的不良因素。例如,汶川地震帶來的巨大損失;國際原油價格不斷飆升,人民幣升值,使得貸款美元的各大航空公司采取收縮政策,我國的國際旅游航班比預計的大幅度縮水;經濟的宏觀調控接受近年來的嚴峻考驗,通貨膨脹、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境外熱錢對我國金融和投資市場的沖擊、股市暴跌、深圳和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價持續下滑等等,這都是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巨大禍患,為此,人民日報和多家金融報刊多次發表了“維穩”社論,要求全力推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只有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能戰勝這些突如其來的不良因素。因此,除了汲取歷屆奧運會舉辦國的經驗和教訓外,還需要及時分析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存在著諸多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四、我區體育旅游發展戰略
1.爭取中央對地方的政策支持,加強整體調控
樹立先進的科學管理指導思想,以全國各重點旅游城市為子輻射點,加強與北京的聯系。旅游管理機構和應積極與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奧組委聯手合作,在中央的統一規劃領帶下,打造堅實的從上至下的輻射型縱向聯系,將北京為中心的奧運旅游商機輻射到全國各地區,有效地緩解北京的壓力,提升“第二戰場”的戰斗力;加強區域旅游的橫向協作,形成從橫交錯的網絡旅游戰略布局,引導入境游客賽前賽后旅游觀光的消費意識,盡可能延長他們在中國的停留時間,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應。同時,各地區人民群眾的奧運旅游宣傳,為賽后各地區的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我區也應該積極樹立起桂林、北海等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旅游勝地的形象,并以此為輻射源,積極發展地方旅游產業。
2.立足地區實際,打造嶄新旅游品牌
我區具有發展體育旅游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與文化資源,要打造我區的旅游品牌就應該立足我區實際,加強宏觀管理,整體規劃,合理布局,走一條以觀光旅游、少數民族民俗旅游與體育旅游相結合的道路。我區地理環境復雜,少數民族眾多,民俗文化各異,將以“牽手奧運”為主題的體育旅游品牌打出去,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風光宜人的“北海銀灘”休閑、觀光和避暑,將成為許多國家游客和運動員賽后的理想去處。
加強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的橫向聯系,也是將奧運商機連鎖效應實現的有效手段,南寧是大東盟經濟圈的發展中心,讓世界各國更多的了解東盟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經濟效應是難以估量的。奧運會在我國舉辦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作為一場競賽而存在,它將為加強世界對我國的了解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3.建立科學發展觀
要實現我區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但要完成“迎奧運”的階段性任務,還要用整體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未來的競爭歸根結底將是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旅游產業管理人才是取得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旅游產業管理隊伍,是今后我區體育產業的重要任務。另外,在中央優惠政策的扶持下,積極開發融資渠道和管理方式,有計劃、分步驟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謹防盲目性,造成資源浪費,項目開發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要協調發展;加強相關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聯系,使旅游產業成為相關產業發展的先導。立足奧運旅游,制定長期發展戰略。發展旅游產業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以旅游產業為先導走出去,將外資引進來,扎根下來,實現大東盟經濟圈的健康、持續發展。這既是發展旅游產業的目的,也是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6
[2]楊宏:2008年奧運會與我國體育旅游經濟的發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26(9)
[3]韋徐世軍:“我的長征”廣西段旅游資源開發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8:(11)
[4]蔣鋼強周建洪:兩岸文化交流與廣西旅游資源的開發[J].商場現代化.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