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發展狀況進行了詳實論述,并針對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發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商業健身俱樂部 品牌 發展
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Fitness Club)經過20多年的發展,部分本土品牌迅速成長,如中體倍力、青鳥健身、浩沙健與美、超越健身、一兆韋德、力美健、英派斯等。但是隨著境外著名健身品牌的不斷入侵,如寶力豪、克拉克海奇、fitness first、美國24小時健身俱樂部等,國內健身市場品牌競爭日趨激烈。鑒于此,本文研究對我國本土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分析。
二、研究結果
1.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數量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雖然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迅速,到“2006年,全國健身俱樂部有1719家,北京上規模的有353家?!钡牵跀盗可细鷩獍l達國家相比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如在美國“截止2005年1月,美國健身俱部數量達26831個。”以每個品牌有10家連鎖店計算(很多品牌達不到這個數量),美國在2005年1月有2683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其總數比我國2006年所具有的1719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個數還多。
2.在商業健身俱樂部單個品牌連鎖分店數量上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懸殊
從商業健身俱樂部單個品牌規模來看,“Powerhouse 健身房迄今為止,總共有300多家Powerhouse健身房分布在全球?!?“世界上最大的連鎖式健身公司金吉姆公司在全世界共有700多家分店;美國的健身俱樂部已經按連鎖經營模式發展,最多的一家其連鎖店近500個,遍布美國的27個州以及北美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通過電話和網上查詢,我國知名商業健身俱樂部連鎖分店數量比較少,如一兆韋德有60多家,浩沙健與美有50多家,英派斯有50多家等。
3.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不僅尚未國際化,而且在國內市場上的發展仍舉步維艱
目前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的發展還僅僅是限于國內市場,開展國際連鎖經營尚需時日。放眼我國健身市場,眾外來品牌已經登陸,如寶力豪、亞力山、美格菲、克拉克海奇、美國24小時(加州健身)等國外著名健身俱樂部“大鱷”紛紛搶灘登陸,進一步更加劇了我國健身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本土品牌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更為惡劣。
4.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地域分布嚴重不平衡
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形成了從經濟發達中心城市向四周擴散,從東部沿海城市向西部逐步蔓延的發展態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發達中心城市健身俱樂部規模大,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發展快,數量多;西部地區俱樂部的規模小,品牌發展慢,品牌數量少。同時較強大本土品牌兼并弱小品牌,市場“洗牌”不斷發生,如超越健身對炫舞健身的兼并等,使得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發展更為不平衡。
5.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我國對商業健身俱樂部產品包括硬件、健身服務內容和配套服務內容等。硬件方面的健身區域差別不大,器械配備、集體課程種類基本雷同,僅在數量上存在差異,配套服務方面同樣存在同質化情況,如林劍峰認為“通過走訪各個俱樂部發現,目前上海體育健身俱樂部總體的布局基本上相似,大體上包括:健身區、美容區、器械區、單車房、舞蹈房、跆拳道或空手道訓練區組成,并且每個區的裝修設計及器材的擺放都極為相似,使得消費者到過的俱樂部都似曾相識……”;“體育健身俱樂部在健身項目設置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同時,通過走訪觀看各個俱樂部在進行訓練現場發現,各個俱樂部活動的形式也基本上相同,沒有體現各個俱樂部的特色”;“俱樂部配套的經營項目也極為相似,主要包括按摩、醫療保健、美發美容、休閑、KTV、運動飲料、桑拿?!?即使我國著名健身品牌,同樣存在上述問題,如青鳥健身。
6.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會員品牌忠誠度較低
通過調查發現:會員表示“100%續卡”和“51%~99%續卡”的比例之和為26.20%;表示“50%續卡”的比例為47.51%;表示“1%~49%續卡”的比例為23.07%;表示“0%續卡”的比例為3.22%。如果將表示“50%續卡”會員人數的比例的50%算為續卡的比例,再加上表示“100%續卡”和“51%~99%續卡”的比例,那么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會員續卡率將達到49.96%,說明,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會員的品牌忠誠度不高。
7.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會員的品牌忠誠類型結構不理想
商業健身俱樂部會員的品牌忠誠類別分為行為忠誠和態度忠誠兩類。態度忠誠會員必比行為忠誠的會員對品牌的發展更具有意義。調查發現:表示出于“喜愛或偏愛”原因續卡的會員占到被調查對象總數的20.45%,其他情況都屬于行為忠誠范疇,比例之和為79.55%,態度忠誠者不如行為忠誠者所占比例大。
三、結束語
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在數量、規模、國際化程度與國外著名品牌存在較大差距,同時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的區域發展嚴重失衡,服務同質化嚴重,會員的忠誠度較低,在品牌競爭處于劣勢。鑒于此,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必須加快品牌建設步伐,從品牌定位、品牌設計、品牌傳播、品牌延伸、品牌診斷和品牌診斷等方面著手進行,同時需要行政管理部門加強規范管理,制定和頒布相關管理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等,從而實現商業健身俱樂部自身以及行業內外的互動,促進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品牌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李小芬: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特征與經營模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5(6):26~30
[3]文海燕:長沙市商業健身俱樂部經營狀況與發展對策的實證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