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運用產業經濟學理論對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部門的關聯機制進行研究。通過對體育產業概念的界定,構建體育產業與其產業部門的經驗模型,并對這種結構關聯變動機制進行分析,為體育產業的深入研究尤其是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引導和刺激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體育經濟 體育產業 結構關聯 變動機制
一、前言
體育產業的基本結構的生成擴展變異和置換都實現于形態各異的內外要素的變動。盡管變素很多,其生成擴展的變動模式是遵循一定關聯關系演進的。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的結構關聯機制問題的研究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1.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關聯(前向關聯與后向關聯),建立產業結構模式,便于把握各產業部門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2.該結構關聯模式的建立,便于人們認識產業間的增長型傳導路徑和傳導機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打開產業發展鏈中傳導的“瓶頸”,促使體育產業部門與其關聯產業的時空上從非均衡漸進到均衡發展。
二、體育產業基本概念的界定
體育產業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純粹的消費性產業,發展體育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大,但經過投入產出分析發現,中國的體育產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也就是說,發展體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通過發展產業來刺激經濟增長。
三、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部門的經驗模型
當我們在考察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的結構關聯問題時,思維落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生產體育產品的投入品產業部門——體育產業部門——體育產品及其無形資產消費主體的產業部門之間存在著后向前向關聯,并由這種關聯形成相互依存的鏈式傳導性。
2.上述三種類型的產業部門關聯的內部自組織性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兩種力量支配著產業間關聯效應放大以及雙向傳導耦合整體效應提升的主要因素?;谶@樣的討論起點我們必須構建體育產業與其后前關聯產業部門結構關聯的經驗模式。
四、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部門的結構關聯變動機制
1.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部門內部關聯傳導機制的分析
由于體育產業部門與其前后相關產業部門存在著鏈鎖路徑,產業間生產能力的配置構成必然與其需求結構相對應,并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動。從這層意義上講,產業的結構關聯是著眼于產業間的供給與需求結構相適應的問題。
從體育產業與其關聯產業部門的結構變動體系來說,體育產業總量的增加,取決于其前向關產業需求的增加,而體育產業的總量增加又會有效的刺激其后向關產業的總量擴張,它們之間的關聯變動形成一個鏈式反應系統,這種產業間連鎖反應構成了產業結構關聯的傳導機制。
2.在外部變量影響下的體育產業與其相關產業部門結構變動機制分析
(1)人均收入水平對體育產業與其相關產業部門結構變動機制的影響。大量的資料顯示,人均收入水平與體育產品消費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當人均收入水平達到一定水平時,體育產品消費量將會隨之擴大,這種體育產品需求的擴張行為,不僅使體育產業的資本存量利用率提高,同時還會引致社會資源轉移,使體育產業資本投資增量提高,以滿足各類體育的需要。
(2)制度變量對體育產業與其相關產業結構的影響。當體育產業發展的制度安排從直接的計劃分配資源狀態向有序的市場分配資源轉換時,市場力量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會逐漸擴大,各類資源的配置構成則會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有彈性地變動,體育市場則逐漸會在相對完全競爭狀態下形成進入與退出機制,使體育產業與其相關產業部門結構關聯變動的正向傳導機制得以真正實現。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考查與分析,我們認識到:搞清楚體育產業與其相關產業部門之間存在的內部關聯,其關聯的基礎是產業間產品的聯系即通過相互利用對方產品來實現,因此提高體育產業結構關聯質量即體育產業各部門間耦合狀態及由此決定的結構的整體功能表現為一個部門的生產需要其他部門的投入,而該部門生產的產品生產的產品又提供給其他部門使用,從而建立產業結構模式。
參考文獻:
[1]叢湖平:體育產業研究的重要邏輯起點—行業的結構關聯[J].中國體育科技,2000(10):1
[2]方 早:產業結構問題研究[W].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51
[3]曼斯費爾德:微觀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110~111
[4]周 毅 辛 利:體育產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特征分析.體育科學,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