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末網絡與金融創新的結合產生了一種新的銀行形式—網絡銀行,它在未來必定會對人類的經濟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但其監管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如何監管、趨利避害,是網絡銀行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網絡銀行 積極影響 監管
一、網絡銀行概念
根據巴塞爾銀監會定義,網絡銀行是通過電子手段建立的虛擬銀行。狹義的網絡銀行稱為純網絡銀行,指沒有分支銀行或ATM,僅利用網絡服務的金融機構;廣義的網絡銀行則還包括電子分行和遠程銀行。電子分行是指在同時擁有實體分支的銀行中僅從事網絡銀行業務的分支;遠程銀行是指同時擁有ATM、電話、專有軟件和純網絡銀行的金融機構。電子銀行可以提供傳統銀行的功能,以及網上繳費、信貸、投資理財、各類賬務信息的提醒等,使客戶足不出戶就能便捷地進行金融活動。對于企業來說,還可經授權對子公司賬戶查詢,資金的調撥,辦理各種國際金融業務,商務信息海量傳遞等。
二、網絡銀行的影響
網絡銀行在實現傳統功能的同時有一些新屬性,正是這些特征展現了網絡銀行的優勢。1.成本優勢:1999年美國商業銀行提供手工操作的平均成本為1美元多,而網絡銀行多由電腦自動處理成本只約0.01美元。隨著技術進一步的進步,平均成本會有更大幅度的下降。2.差異型優勢:可以向客戶提供低成本下一對一個性化的金融服務。3.技術優勢:銀行傳統業務的利潤空間已經明顯縮水,未來銀行將依靠高技術性的金融服務、網絡較強的擴展性,搜尋與挖掘信息資源來創造優勢,獲取利潤。4.業務處理實時高效:網絡銀行大多不需要人工介入,避免了人工的延遲,也保證了金融數據不受人工操作誤差的干擾,速度快、精度高。5.時空優勢: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提供AAA服務:Anytime、anywhere、anyhow。
三、我國網絡銀行的現狀
1995年十月,全球首家網絡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成立。99年中國銀行在國內率先全面推出網上服務,包括面向企業的”企業在線理財”,面向個人的”支付網上行”,面向證券商的”銀證快車”等。目前我國很多金融機構都已在網上設立網站。其中也不乏優秀者,如工行的個人網上銀行連續兩年獲得《環球金融》評選的“中國最佳個人網上銀行”稱號。
下面是和訊網選取國內主要的商業銀行,在考察國內外銀行的個人網上銀行相關功能的基礎上,根據自行編制的指標體系從人氣指數、平臺表現和業務表現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測。
根據賽迪網預測, 2008年中國電子支付交易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截至2007年6月,我國網上銀行用戶數量達7495萬戶。而且,我國商業銀行網站幾乎一開始就進入了動態交互式信息檢索階段,且主要商業銀行在這一階段停留的時間也很短,很快就進入了在線業務信息查詢階段,并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緊密結合,完成了從一般網站向網上銀行的轉變業務方式的演變。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大問題:
1.我國網絡銀行的特有問題
我國尚未出現純網絡銀行,大多是以傳統銀行提供網上服務的模式來發展的,業務范圍狹窄,缺乏差異性服務,質量不高;國有銀行的壟斷、分支行之間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網絡銀行的客戶數少使網絡銀行無法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我國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及設備研制嚴重滯后,如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等都完全依賴于從國外進口;我國相關法律幾乎空白,一旦發生糾紛,儲戶若無法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的損失是因銀行過錯導致,其訴求一般無法得到法院支持也很難獲賠;信用機制不健全。
2.消費者群體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對網上交易安全存在一些疑惑,我國消費者使用網絡銀行的觀念尚未形成。據CNNIC調查顯示,中國網絡用戶對網上銀行表示比較滿意的用戶僅占46%,不太或很不滿意的占16%。而網上支付也遠未得到用戶的認可,調查顯示僅有三分之一的用戶網上購物時選擇網上支付。這些不滿意網上銀行或不愿意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76%是出于安全考慮,其余則是因不了解網上銀行的服務和操作 。
3.網絡銀行自身的風險
巴塞爾銀監會在98年就公布《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活動的風險管理》對網絡銀行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包括網絡銀行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落伍成為負擔的戰略風險;黑客、內部人員泄密、第三方掌握的信息濫用,系統的有效性等安全問題;以及傳統銀行的風險等。
四、監管力度的把握
我國銀行在管理方面原本就較弱,加之網上銀行帶有明顯的風險,所以對其監管過于滯后將增大風險。但過嚴卻可能降低國內銀行的競爭力。網絡銀行有跨境性和相對較低的轉移成本,很容易轉移到“軟規則”的地區和國家。尤其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銀行成熟的網上銀行分銷技術和理財業務,使國內銀行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過早過嚴的管制將會造成我國網上銀行資金和客戶損失,抑制其發展。若考慮到監管的內容、成本等細節問題,工作將更難把握。
歐美一直是金融創新的前沿陣地。90年代末美國網絡銀行的發展速度開始下降,也未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在小額結算中占有相當比重,因為美國支票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且費用低廉,很多客戶仍喜歡面對面有人情味的服務,競爭激烈使得大部分網絡銀行客戶量都還未達到盈利所需的臨界值。這是否會在我國發生還未知,但關注國外的發展,吸取經驗,對我國銀行是大有裨益的。加強網絡建設,構建安全保障和信用管理體系,加大產品創新的力度,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加緊培養技術人才是我國要做的,這樣網絡銀行才會有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尹龍:《網絡銀行與電子貨幣》[D],2002.2
[2]姜方釗:《淺析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銀行的發展》[J],今日財富,2007.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