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遙古城原本是山西一個默默無聞的古城,很少為旅游者所知。但自1997年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后,平遙的旅游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游業績迅速增長,一躍成為山西、甚至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地。文章對平遙古城旅游的成功的因素進行了探討,認為平遙古城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驕人業績,主要是得益于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的經營管理模式;二是“新舊分離”的保護模式;三是充分重視旅游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這三個方面分別從制度、容量和本地化提供了保障,或許平遙模式可以給國內其他類似的地方提供一個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平遙古城 旅游 內因 模式
一、平遙古城旅游成績顯著
平遙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縣級古城,號稱存世的“清明上河圖”。1997年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會議把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并對其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類展開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近年來,平遙縣大力扶持發展旅游產業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優勢,全方位、高起點、大力度啟動開發旅游產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旅游業的快速崛起,從1998年到2003年,平遙的旅游業收入更是從每年2000萬元猛增到2億元。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截至11月底,全縣共接待海內外游客92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達7350萬元;旅游及相關產業收入達到7.2億元。
據統計,平遙以觀光旅游者人數為最多,占30%;商務旅游者占19.7%,分別高出太原和全國15和14.6個百分點;交流和專業訪問者占18.0%,分別高出太原和全國15.9和14.1個百分點;會議旅游者占9.8%,分別高出太原和全國3.5和0.5個百分點。
旅游景點開發建設初具規模。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景點由原來的雙林寺、鎮國寺、日升昌票號等5處增為現在的22處,形成了以古城為中心的8類特色旅游景點:以雙林寺、鎮國寺為主的彩塑藝術;以古城墻為主的古戰場旅游;以日升昌等為主的票號文化;以縣衙為主的吏治文化;以清虛觀、城隍廟為主的道教文化;以雷履泰舊民居為主的民居建筑文化;以南大街為主的街區文化。景點開發由點到線、由線到區,初步形成“兩日游”的規模格局。
二、有效的經營管理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
《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第四、五、七條規定:省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平遙古城保護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平遙縣人民政府全面負責平遙古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省建設、文物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對平遙古城的保護、監督工作;古城保護、維修、管理經費分別列入山西省、晉中地區行署、平遙縣財政預算。并吸納符合國家規定的撥款和資助。
近年來的旅游發展實踐使平遙人認識到,要真正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必須理順體制,激活機制,這才是旅游長遠發展的根本出路。該縣從2001年開始,認真借鑒旅游發展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大膽探索,全面啟動三項改革,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旅游運行機制改革。這項改革按照政府引導、行業監管、企業主營的發展模式而實施,建立平遙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平遙古城旅游開發的實施主體,并在招商引資、宣傳促銷、文物保護與房地產開發利用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二是古城門票管理體制改革。針對以往分散性門票管理而造成旅游市場秩序的混亂,在省市物價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9月15日正式推出一卡通門票,并顯現出一定的效果:9月15日——11月14日共售出門票95740張,收入637.4萬元,同比增長了一倍;“十一”黃金周期間,門票收入達到328.36萬元,與2001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游客滯留時間普遍延長,消費增加,團隊比例由20%增至49%。
三是以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城管監察大隊的組建為標志的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這項改革主要是針對城市管理中多頭執法、主體不明、管理分散的狀況,通過實施綜合執法,建立與旅游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管理體制,現在已經初顯成效。
三、“新舊分離”的保護模式提供了容量保障
平遙縣政府為了保護古城,實施了“新舊分離”的保護模式,為了減輕人口容量對平遙古城旅游開發,尤其是對古城文物的保護、對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形成巨大的威脅和壓力,政府決定對城內的居民進行外遷,規劃提出到2005年,要將居民生活中心區域移至城外,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完全保護了明清時期的城市格局和歷史風貌。目前,古城旅游產業發達,“新城興盛,古城繁榮”成為平遙古城保護的成功寫照。在管理上,按照全面保護、突出重點的方針,對古城實行分區、分級保護,按照“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進行維修和修復,遏制大拆、大建和破壞性建設。
《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規定:平遙古城保護應遵循“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原則,實行統籌規劃,分級管理。使平遙古城的保護規劃與建設從此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
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立法頒布《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這是全國第一個針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省級立法;幾年來,國家從名城保護專項資金中撥款6000余萬元,省地撥款1000余萬元用于平遙南大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早在80年代中期,平遙縣總體規劃中就已確定了“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指導思想,并有效地保護了古城格局和歷史風貌。為了更好的發展,又二請專家,從城市的性質、職能、規模、定位等方面對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和調整,以更完整地保護好古城風貌,提高歷史文化遺產的品位。
平遙縣政府在遺產建設管理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一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阮儀三教授帶學生搞的搶救性古城保護規劃,初步解決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明確了“新舊絕然分開,確保老城,發展新城”的建設思路。二是1986年,平遙專門請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精心編制了古城區域規劃和詳細修建規劃,指導古城的人口疏散、工廠搬遷以及一批古建筑的修復。三是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平遙人不惜重金聘請同濟大學幫助編制完成4個專題保護規劃。10年內的3次大動作,不斷加深著規劃的廣度和深度,使之更趨合理、完善,將平遙的古城保護規劃推上了世界水平。
《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頒布施行后,該縣按照全面保護、突出重點的方針,對古城街區歷史風貌實行分區、分級保護。按照“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進行維修和修復,對古民居建筑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遏制了大拆、大建和破壞性建設。為改善古城環境面貌,縣政府帶頭從古縣衙中遷出,其它機關、企事業單位如化纖廠、錦綸廠等也自籌資金,從老城遷往新區。 縣衙署騰空后,該縣采取股份合作等辦法,籌集資金,加大修復整治力度,共修復縣衙署、城隍廟、財神廟等古建三處。同時,他們還組織黨政機關干部參加義務勞動,開挖、復原護城河2000米,根據保護原結構、原構件、原工藝、原材料,以維護歷史的原真性整修著名的南大街等等,逐步還古城以歷史原貌。
最近一段時間,平遙古城更是舉動頻頻,先是旅游服務行業大檢查,接著是炸煙囪、遷居民,從實質上對平遙的旅游資源進行保護。
四、充分重視對當地貢獻提供了本地化保障
平遙是個擁有48萬人的大縣。面對嚴峻的勞動就業壓力,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把以旅游服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旅游帶動戰略。縣政府鼓勵發展餐飲住宿、交通客運、景點開發、旅游購物、休閑娛樂、土特產加工等。先后成功地開發了縣衙、城隍廟、百川通、商會博物館等旅游景點,利用古民居院落興辦起喬家莊園、德聚園等30多家民俗客棧,直接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繁榮。現在僅餐飲住宿、旅游商店和景點從業人員就有5000多人。城區內從事旅游交通服務的出租車、電瓶車、三輪車總數已達500多輛。據統計,至2003年4月,全縣從事旅游及相關產業的已超過3萬人,極大的緩解了就業壓力。
據介紹,在平遙利用古建筑辦起的店鋪加博物館景點起碼有近百處。縣政府對此類民居的開發利用給予了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市民們在利用中致富,在利用中宣傳平遙的歷史文化。同時,平遙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的戰略,使得更多的古民居、文化遺存資源被開發利用起來,并為平遙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物質基礎。據統計,1997年,平遙古城游客接待人數、門票收入、旅游綜合收入分別是2.4萬人、104萬元和1250萬元,而2007年平遙古城的游客人數可突破100萬,是1997年的42倍,門票收入可達8000萬元,是1997年的77倍,預計旅游綜合收入將達到7億元,是1997年的56倍。2008年,力爭使游客接待量突破110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8500萬元,旅游綜合收入超過8億元。旅游的大發展極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結語
近幾年,平遙古城的旅游業發展迅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重視和合理的規劃,另一方面也是平遙實施全民參與旅游的成功。平遙的旅游發展模式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給我國許多地方在發展旅游和遺產保護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但是在平遙發展旅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如商業化氣氛太濃等眾多的不足。歲月的滄桑讓這座古城再次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時候,“就像一個沒有洗臉,穿得也破破爛爛的人一樣,顯得有點寒磣。”平遙的發展與麗江還存在巨大差距:麗江古城的門票收入一年為四五億元,而平遙只有2000萬元;麗江有76家星級賓館,而平遙只有兩家;麗江2003年的旅游產業收入為20個億,是平遙的10倍。而為了保護古城而實施的搬遷工程也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坎兒,如果不能盡快解決好這個問題,對平遙未來的發展將產生許多不良的后果。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平遙政府、人民和旅游企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黃茂軍:過渡開發下的自然文化遺產.[N]經濟觀察報,2003年2月17日
[2]黃芳:西遞、宏村——一樣的世界文化遺產不一樣的旅游開發.[N]中國文化報,2002年4月29日第3版
[3]李兆汝:破解古城保護難題:平遙不走鳳凰路.[N]中國建設報,2004年6月17日
[4]南香紅:平遙搬不動.[N]南方周末,2004年3月18日
[5]十年,平遙捧出一張靚麗的“國際名片”. http://www.faosx.gov.cn/zhuanti/zhsjsxx/shownews.asp?id=1546
[6]山西平遙古城:2008年旅游主打“奧運牌”.http://www.sxgov.cn/ly/lykx/535692.shtml
[7]網改:為平遙古城走向世界添彩.http://www.pyonline.net/lypd/lyzx-news.asp?id=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