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艾瑞咨詢最新發布的《2008-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高速增至1281.8億元,比07年增長128.5%。即使在金融危機時期,仍有接近8成的用戶維持或增加網絡購物。艾瑞研究網購整個發展歷程發現,網絡購物正逐漸成為網民常態的網絡行為,特別是成為了年輕網民主流的購物方式。
買家:年輕群體居多、偏愛日用品,人均回購金額超1600元
艾瑞研究發現,網絡購物以其價格及便捷等核心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用戶的關注,2008年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在過去一年中有過至少一次網絡購物的用戶總數)達到8000萬,在2.98億網民中占比為26.8%。同時根據艾瑞調研數據顯示,網購用戶以年輕群體居多,18-35歲用戶比重超過70%。特別是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民低齡化的趨勢也日趨明顯,二三線城市乃至更廣區域網購的發展一般都從年輕用戶開始滲透。
從網購商品品類分布來看,服裝鞋帽類商品自2007年開始,成為網購率最高的商品,2008年依然保持第一。除此之外,化妝品、3C數碼、家居百貨等商品也成為網購熱銷商品。可以發現,網絡購物從初期的圖書音像制品、逐漸發展豐富,到目前已基本囊括了人們日常消費的各類商品。艾瑞認為,商品品類的不斷豐富,極大地滿足了網購用戶的生活消費需求,而較低的價格、豐富的選擇、送貨上門等優勢也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眼球。
艾瑞研究發現,中國人均網絡購物金額近年來增長迅速,2003年僅為127.6元,2007年突破1000元大關,發展至2008年,人均網購金額已快速提升至1602.3元。艾瑞分析認為,人均網購金額的快速提升,主要與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
1)網絡購物交易額的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近兩年的年增長率均翻倍;
2)網購用戶購物頻次的增加:2008年網購次數11次以上的用戶相比2007年(37.8%)增長6.4%,達到45.2%;
3)網購商品種類的豐富:網購單筆交易金額隨著大宗商品、奢侈品等商品的增加而迅速提升;
4)網購對網民日常生活的滲透加深:網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裝服飾、家居日用、小家電等商品的網購發展迅速;
5)購物平臺購物體驗及服務的完善等。
賣家:C2C個人賣家逐漸分流、B2C商家持續涌現網購市場的賣家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C2C平臺L的個人賣家,規模龐大,但良莠不齊;另一類則是B2C商家,在專業性及商品質量等方面保障性相對較高。
根據艾瑞咨詢針對個人賣家的調研數據,C2C網店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無需過多的成本投入,近兩年來網上開店的個人賣家越來越多,每年新增網店占比30%左右。雖然數量上非常龐大,但是從網店級別、利潤率、營業規模等多個維度分析,網店的規模普遍不大。
隨著多年的經營,網店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個人賣家也開始分流。根據艾瑞咨詢連續兩年對個人賣家調研數據顯示,較大規模網店比重2008年相比2007年明顯提升,主要體現在10000元以上年營業額網店比重提升、用戶實體店鋪網店比重提升。此外,C2C平臺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由經銷商、品牌商開設的店鋪。艾瑞認為,個人賣家的分流主要與C2C市場的日漸穩定成熟發展密切相關,市場及用戶對網店的要求在逐漸提高。
艾瑞研究發現,中國的網絡購物從B2C起家,但是近年來的發展卻是以C2C為絕對主流。從07-08年網購市場變化趨勢來看,B2C正在重新崛起,網絡作為重要的零售渠道,其低成本、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渠道優勢正被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所認知。很多行業的傳統企業,比如服裝領域的報喜鳥、新郎希努爾,數碼家電領域的聯想、海爾、神州數碼等,均已開始布局B2C零售業務,先后推出了B2C商城。
此次金融海嘯的蔓延,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加速了這_,進程。從商家立場出發,危機時期成本壓縮是必然的,市場拓展更是不可或缺,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反而擴大銷量,渠道的選擇至關重要。網絡渠道性價比高,已成為各類企業特別是諸多轉戰國內市場的中小企業爭相布局的渠道。艾瑞咨詢預計2009年開始,B2C網絡零售將會吸引更多傳統企業嘗試,并在更大范圍內引發網絡零售熱,B2C漸成商家必爭之地。
投資者;寒冬中網絡購物成長性較佳、仍是2009年投資重點
從資本市場關注點來看,電子商務行業無疑是2008年熱點。艾瑞咨詢整理China Venture投資數據發現,2008年電子商務投資案例數達29個,位居互聯網各個行業之首,總投資金額超過3億美元。
艾瑞整理主要投資事件發現,垂直行業B2C是資本市場青睞重點,2008年服裝、鉆石、母嬰等垂直類B2C企業均獲得了高額投資,特別是京東商域在2009年初宣布獲得總計2100萬美元的融資,逆市融資更是吸引了市場各方的普遍關注,資本的注入為這些企業2009年的業務拓展奠定了雄厚的保障。
艾瑞通過行業訪談發現,金融危機的發生確實減緩了很多投資機構投資的步伐,也使得投資者對于投資項目的考察標準更加嚴格,不會出現前幾年過熱的互聯網行業投資熱潮。但是,艾瑞同時認為,電子商務行業仍然會是09年資本市場重點關注的行業,很關鍵的原因是網絡購物在經濟寒冬中表現出比其它行業更好的成長性和發展空間。當然,金融危機下投資者挑選項目的標準會更加謹慎,對于網絡購物企業的商品選擇、毛利率、成長率等各個方面的要求會更趨嚴格,這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網絡零售:企業創新渠道的必然選擇
綜合以上內容,艾瑞研究認為,網絡購物、特別是B2C網絡購物的本質是傳統零售業和互聯網的結合,重點仍是零售,網絡只是新增的一個銷售渠道。隨著近十年來網絡購物成長環境的培育和發展,網絡渠道作為新興渠道的優勢逐漸被認同,無論是用戶端還是企業端,大家對網絡購物的認知越來越多,網上購買的消費習慣日漸培養起來,網絡零售業務線也相繼布局,整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因而獲得了快速增長,其占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比重穩步上升,2008年突破1%。
艾瑞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零售業的轉型期,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前提下,社會零售也正逐步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網購的發展對包括企業和個人用戶在內的社會各個環節成本節約、效率提高都會產生間接的效果。從這些意義上來講,未來網絡零售的增量空間不可限量,
也正是因為如此,艾瑞2009年將進一步加大對于網絡購物行業的研究,近期將相繼推出《2008年中國網民購買決策影響力研究報告》、《2008-2009年中國家電網絡零售研究報告》、《2008 2009年中國時尚類商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希望從買家、賣家、各個地區及各個垂直行業網絡購物發展狀況等多個緯度人手,深入研究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狀況及趨勢,為電子商務從業者及愛好者提供客觀準確的研究支持。
《百群網周刊》解讀:
艾瑞發布的《2008-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統計數據,對于本刊研究“網商城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份報告反映了中國“網商”將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未來大趨勢:
網商依然有巨大的容量亟待挖掘。艾瑞的很多數據都可以支撐這個論據:首先,未來的主流商業人群將是電子商務的最忠誠擁抱者。艾瑞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2.98億網民中,網購用戶規模占比為26.8%,這說明還有將近四分之三的網民沒有投入到電子商務大潮中來。如果將這部分網民吸引過來,那將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個規模。從年齡上來看,中國網民的低齡化趨勢顯著,盡管這部分低齡化的網民目前消費能力還不夠強大,但未來商業的主流,將是這些將網購作為生活常態的年輕一族的天下,不可否認,電子商務將深刻融入到這群人的商業活動中去。
在中國小商品經濟發達的義烏,浙江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的創業經歷,印證了年輕網商們將成為推動電子商務主流商業模式的中堅力量。這個學校的八千多名學生當中有1200多名是在網上創業,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率高達11%,獲得鉆級的商戶有400多家,大三的學生當中,有43.7%的同學都在網上開了店鋪。做得最好的同學月純收入6萬以上,雇傭5個人。這個學校的學生學到的商業知識,如合同法、工商、稅務、倉庫管理、營銷策略,不是來源于書本,而是來源于開網店的實踐當中。
其次,網絡購物向二三線城市和更廣區域發展,說明在地域上依然還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補。尤其是在很多內陸城市,電子商務的推進步伐雖然非常快,但普及率依然非常低。
再次,艾瑞研究表明,寒冬中網絡購物成長性較佳,仍被投資者看好,表明電子商務并不會像很多其他行業那樣,受到資金的束縛。目前中國正在啟動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電子商務的政策,無論是決策者還是投資者,都看到了電子商務對于促進企業從外貿向內貿轉變的積極作用。
從2007來到2008年網購市場變化趨勢來看,B2C正在崛起,意味著什么呢?企業在金融危機下思維的進一步深度跨越,很多企業已經把品牌放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電子商務將使中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很多重要的實體經濟品牌,都在往線上發展,布局B2C零售業務。不僅僅如此,目前在網絡上已經誕生了許多完全依賴于電子商務而崛起的新品牌,如化妝品牌昭貴、植物語,服裝品牌Justyle,首飾品牌鉆石小鳥等。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將“產業升級”這個已經呼喚了很多年的新命題又一次擺在了中國企業的日程之上。在過去,只有制造,沒有品牌,中國的優秀企業淪落為國外品牌的代工廠商。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不是沒有發展品牌的愿望和決心,不是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而是實體經濟那種傳統的鋪貨、代理商渠道模式,所需要花費的高成本、高投入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而網絡作為重要的零售渠道,其低成本、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渠道優勢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知。對于企業來說,整個網絡都是開展品牌的場所,而不會受到線下貨架物理邊界、營銷成本的限制。